锌银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锌银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分析

李进 ,何世勇 ,刘维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锌银电池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如何提升电池性能成为行业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了正负极活性物质指标与技术指标,对描述银粉、锌粉制备过程及方法,并完成氧化物活性物质的合理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也开展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成分研究,测试电池的使用性能。经过调试后,电池利用率与电极合格率显著提升,能够满足现阶段各行业对锌银电池提出了最新要求,为锌银电池应用普及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锌银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研究

前言:数据表明,优质的电池产品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可达到55%,然而,受到制作工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电池正负电极厚度出现不均匀问题,不仅影响电池寿命,而且不利于性能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全新的反应路线生产葡萄糖银粉设计电池正极,电池负极则采用不同比例的混合锌粉压制而成,经过性能测试,电极合格率达到97%以上,活性物质显著提升。

1正负极活性物质制备与技术指标

1.1制备过程

在正极活性物质银的制备中,采取的主要方法为液相反应法,并对氯化钠使用量进行准确控制。制备溶液为氯化钠与硝酸银,确保二者充分混合,达到完全反应标准,最终得到反应物—氯化银[1]。将氯化银白色沉淀在反应罐底部,在室温条件下,将反应物静置12h,由此分离氯化银沉淀与反应溶液。将氢氧化钾与葡萄糖粉末依据先后顺序加入反应罐中,并用力搅拌。

使用离心洗涤法处理银粉,当酚酞溶液检测颜色不变红时,则将银粉平铺到不锈钢托盘中,覆盖一层聚氨酯膜,置于干燥箱48h。完全干燥后,使用40目筛,最终获得高性能银粉。

1.2银氧化物分析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是银氧化物,共计3个价态,分别是AgO、Ag2O、Ag2O3,其中,一氧化银为黑色或灰色固体。二价和高价银氧化物是Ag2O2、AgO和Ag(I)Ag(III)O2。在锌银电池的制备中,Ag2O在碱性溶液中发挥良好作用,该物质会随着OH-离子浓度增加而提升。通过对正极活性物质的分析可知,Ag2O具有如下特征:

25℃下,溶解度为1*10—8mol/L,随着温度值增加,溶解度会进一步加大。以电池常用KOH浓度为例,在30%浓度下,溶解度为1.1*10—8mol/L,当浓度接近40.0%时,则溶解度达到最大,最大值为3*10—4mol/L。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g2O的溶解速度随着KOH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1.3技术指标

活性氧化锌(Activated ZinOxide)颜色多以白色、微黄色为主,为球状细粉末、密度为5.47g/cm3,熔点为1800℃。该活性物质可溶于酸、碱、氯化铵中。在湿润条件下,活性氧化锌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形成碱式碳酸锌结构。与工业普通氧化锌比较,活性氧化锌的主要差别是颗粒细、活性高。相关技术指标如下:活性氧化锌粒度值:0.05μm,球状,比表面积35~45m2/g;普通氧化锌粒度值:0.5μm,形状:颗粒状、棒状,比表面积:1~5m2/g。

为明确锌银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指标,开展了电池正负极电极试验研究。试验用电池使用极板搭配而成,分别由中间试验电极与两边辅助电极组成,共计包括3片银极片。试验电极外侧包裹一层高聚合纤维薄膜,并经过银镁盐处理。在试验电池温度高于20℃时,则注入分析纯电解液,密度控制在1.40g/cm3。在具体试验中,应确保液面在电极与隔膜之间,并完成在室温条件下的活化操作。将试验电极作为本次测试正极,辅助电极则作为负极,锌皮部分则代表参比电极。使用串联的方式连接试验电池,借助Digatron公司生产的UBT 50-050-4 ME充放电设备,完成3个周期的放电性能测试。在电池放电时,经过对活性物质的测试可知,电流密度为150mA/cm2、电流为(7.4±0.1)A,终止电压为1.0A。

2正负极活性物质的试验研究

2.1方法与仪器

本次试验选择活性更高的葡萄糖还原银粉作为材料,试验开展中,对银粉表面形貌做出准确分析,并获取银粉的物理性能,完成有关测试项目。通过做好实效电池试验,证明葡萄糖还原粉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主要是Sem:扫描用电子纤维镜。通过电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获取样本的各类特征属性,其中包括化学性能与物理性能。

2.2试验过程

试验开展期间,相关人员结合以往经验,并查阅了大量文献研究资料,了解葡萄糖银粉生产工艺,并结合现有生产工艺制作了高活性的银粉。根据相关工艺路线,选取的葡萄糖银粉主要成分为AgNO3,该原料能够与CI-发生反应,并生成AgCI沉淀物。通过对银粉反应过程的分析可知,在热量条件达到25℃时,加入碱与葡萄糖成分,能够将水溶液直接还原成银粉。通过对银粉利用率的测试研究,可知银粉具有较高的活性。

试验过程中,为观察不同银粉的物理特征,分析电池活性物质,对比了不同还原银粉的SEM照片。与其他常用的银粉物质比较,经过醋酸银热分解、氧化银热分解与葡萄糖还原方法制作出来的银粉具有较高的活性,同时,银粉的表面更加粗糙,活性表面积较大、电极利用率也更高

[2]。对不同生产批次的银粉粒径进行分析可知,醋酸银热分解形成的银粉平均粒径大于葡萄糖银粉,然而,不同批次葡萄糖银粉粒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确保银粉活性物质稳定。

本试验也观察了银粉的松装密度,该指标能够反映出银粉压制极板可操作性与成型效果。一般情况下,经过醋酸银分解形成的银粉,松装密度在0.45~0.68g/cm3,氧化银热分解银粉的松装密度在1.10~1.60g/cm3之间,葡萄糖还原银粉的平均松装密度在0.90~1.10g/cm3。针对锌银电池,尤其是二次锌银电池而言,应严格控制电池正极材料中铜、铁金属杂质含量,避免因微电池环境造成的自放电、电池容量下降等不良现象发生。经过多次试验证实,将银粉中铜含量控制在0.005%、铁含量控制在0.004%以下,可确保电池性能可靠。

考虑到原有混合工艺制作的活性物质颗粒存在分散不均匀的问题,为促使粒径分散均匀,在试验过程中,有关人员对压制电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将干粉混粉与湿粉造粒应用在制备工艺方案中,并充分搅拌。经过调整后的电池活性物质分布更加均匀,粒度分布良好,造粒前粒度分布为6.02μm,造粒后粒度分布为44.73μm。经过造粒后,银粉、锌粉流动性明显提升,不仅为电极的压制提供便捷条件,而且也能够确保电极成型效果良好、活性物质分布更加均匀。

2.3结果描述

对银粉活性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葡萄糖银粉在第一周期内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银粉,具体提升幅度可达到5%~10%。在第二和第三周期,电池利用率出现小幅度提升。以上分析证实葡萄糖还原粉具有较强的化学性能。关于不同银粉在不同周期的利用率见表1:

表 1 银粉不同周期利用率

利用率(%)

醋酸银热分解银粉

氧化银热分解银粉

葡萄糖还原银粉 A

葡萄糖还原银粉 B

第一周期

80.83

82.57

89.52

90.78

第二周期

78.57

79.83

79.71

81.44

第三周期

80.41

78.65

80.34

82.65

平均值

79.94

80.35

83.19

84.96

上述银粉的利用率均较高,总体上分析可知,葡萄糖还原银粉 B的利用率略高,因此将其作为电池银粉的首选方案。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也对不同银粉制作的实效电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葡萄糖还原银粉制作的电池可延长平稳电压,然而电池前期高波与后期电压下降时间均较短,由此证实葡萄糖还原银粉作为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具有高度可靠性,能够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与寿命。

结束语:综上所述,文章研究了锌银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对电极初期活性物质不同周期利用率进行描述。结果指出,葡萄糖还原银粉 B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是制备锌银电池正极的首要材料。在具体研究中,也做好锌粉压制,使用不同比例粘接剂,确保锌粉可靠压制,由此确保锌银电池整体性能良好。未来,为更好推广锌银电池,要求行业有关人员关注电极活性物质是否被充分利用,由此提高电极合格率,确保电池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乐士儒,毛雅春,袁再芳,等.基于Na_2S_2O_8法制备的锌银电池AgO正极的性能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9(04):364-369.

[2]胡晓东,李红祝,刘江涛,等.添加聚乙烯醇水溶性纤维对锌银电池用辅助隔膜性能的影响[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21,46(0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