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生产技术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香榧生产技术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庆烈

衢州市兴柯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绿色食品”“森林食品”等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消费主张”,今后将会更加被重视关注。香榧是浙江省的特色产业,也是东阳市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对香榧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关键词:香榧生产;技术需求;影响因素

引言

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植物,是榧树中经人工培育而成的一个优良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香榧生产现状

1.1香榧栽培情况

歙县是香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据县志记载的栽培历史已经有1500余年,品种主要有长榧、圆榧、细榧及枫桥香榧。截至2019年底,全县历史上保留下来的香榧面积达120hm2,基本为零星分布状态。通过近年来德援项目和林业产业扶贫等项目建设,从浙江引进香榧优良品种——细榧栽培,香榧林面积发展到200hm2,主要分布在歙县溪头镇和杞梓里镇。其中,2016年以来歙县林业产业扶贫项目种植香榧“2+5”苗木达4.17万株,建设地点主要分布在溪头镇、杞梓里镇、三阳镇、金川乡、岔口镇、上丰乡、小川乡、坑口乡、璜田乡、绍濂乡等地。2019年,全县年产香榧鲜果180t,年产值720余万元,香榧产业引起了适产区农民和社会资本的青睐。

1.2政府推动,种植面积有了新突破

浙江省自2014年提出“香榧南扩”战略以来,香榧分布区由原来会稽山脉向浙西南延伸,面积也逐年扩大。据统计,截至2019年,浙江省香榧种植面积达4.8万hm2。其中:2008年前老龄林2.667万hm2,新造林2.133万hm2;杭州、丽水地区香榧种植面积分别为1万和0.933万hm2,82%为新造林,产量从2009年的2325t提升至2018年的6000t,产值从4.1亿元提高到18亿元,发展速度位居山地经济林之首。预计2020年,浙江省香榧产业全面进入丰产期,充分说明“香榧南扩”战略和“一亩山万元钱”行动的实施,优化了浙江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了香榧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浙江省浙西南山区精准帮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了国家粮油安全。

1.3经营加工

歙县香榧基地主要以农户经营为主,经营面积193.3hm2。近年来,当地新发展基地主要以大户造林为主,规模发展的主要有溪头镇汪益林8.8hm2、汪联忠8hm2、柯子红3.2hm2、杞梓里镇齐武村张均利4hm2、长川村吴云舟6.67hm2。另有农户零星种植面积共计162.67hm2。歙县香榧加工目前尚无一家具备先进的加工设备,基本上是农户家庭小作坊,采用铁锅土灶炒制,有的经营户直接将生香榧销售给外地收购商。

1.4品质保证,产业链有了新延伸

把提升香榧品质作为香榧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从源头上把关香榧品质。将香榧林地绿色生态管护作为常态工作,提倡科学合理施肥、绿色生态管护。通过举办香榧栽培技术宣讲班,有效提升了香榧产区科学管护水平。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科院共同开展香榧林地土壤检测与监测工作,在香榧主产区抽取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全面掌握香榧主产区土壤肥力情况,探索建立香榧产区土壤肥力可追溯系统,实时掌握施肥动态,建成科学、高效、绿色、生态的香榧林地施肥体系。香榧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易吸收脂肪、优质蛋白质、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及17种微量矿物元素等。香榧还具有较高的保健与药用价值,在润泽肌肤、延缓衰老、抑菌抗氧、排毒美白、保护视力、降血脂血糖、化痰止咳等方面有较好的功效,且天然无毒副作用。香榧木可以制作高档棋盘、家具,香榧果还可以榨取高级营养食用油,假种皮可提取紫杉醇、提炼香榧精油,树皮可以提取单宁等,可以说香榧树浑身是宝。

1.5深化改革,经营模式呈现新形式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浙江省林权制度的改革,分山到户,林权有序合法流转,香榧产业的经营模式也有了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成为经营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浙江省共有香榧合作社203个,合作社通过林地流转或林权入股等形式,将零散的林地集中连片起来,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品牌,实现香榧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林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林农年年享有分红。近几年,香榧产区依托独特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创建香榧国家森林公园、香榧博物馆、香榧主题公园,助力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产业为核心的香榧特色小镇。例如,作为“中国香榧之乡”的赵家镇更是依托香榧这个最大优势,推出“生态+”“旅游+”的发展新模式,开创具有榧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举办以香榧为主题的节会,发展生态游、观光游、体验游、采摘游等,举办各类邀请赛,吸引游客近万人。赵家镇在充分发挥香榧的生态和品牌优势基础上,至目前已发展农家乐50多家,床位1600多个,餐位4000多个,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近亿元,香榧旅游业及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诸暨市香榧产业的一大亮点。

2香榧病虫害研究现状

2.1香榧病害研究

香榧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根、茎、枝、叶、果等部位容易受多种病害的侵袭。胡祥林等研究表明,由病原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香榧病害共有10种,分别是香榧细菌性褐腐病、香榧苗木立枯病Pythiumultinum(Rhizoctoniasolani,Fusariumculmorum),香榧紫色根腐病Helicobasidiumcompacum,香榧疫病Endothiaparasitia,绿藻Chlorellasp.,香榧茎腐病(种名未定)、香榧白绢病Sclerotiumrolfsii,香榧白化病,香榧枝条黄化。1982-1986年,马正三、曹若彬、童品璋等研究报道了香榧细菌性褐腐病。1995年,孙蔡江等在浙江诸暨市娄曹村首次发现香榧根腐病,经鉴定为香榧紫色根腐病,随后分析了香榧紫色根腐病病原及其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利用防治真菌类农药配套防治的方法;2001-2004年,徐志宏、吾中良等在浙江主要产区开展了香榧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发现香榧细菌性褐腐病、香榧紫色根腐病、香榧疫病、香榧苗木立枯病、香榧绿藻5种病害,提出以加强抚育管理为基础,物理、人工、生物和药剂防治等措施协调应用的综合治理技术,并开展了主要病虫害的农药对比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药剂。2005年,陈李红等[14]发现香榧绿藻大多出现在榧树老叶上,对新叶危害较低,并提出6月上旬到7月上旬为绿藻发病盛期;2006年,韩宁林等对香榧茎腐病、香榧苗木猝倒病和香榧白化病进行了报道,认为香榧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香榧长期近亲繁殖有关;2006年,胡祥林等报道了香榧软腐病由细菌引起,香榧种壳开始或已木质化时遭病菌浸染,只局限于表皮或种壳,一般不易脱落,仅在病灶处形成斑点、干疤痕或萎缩成外形不完整的果实;2010年,储开江等报道了香榧枝条黄化现象,认为枝条黄化是对生长环境不适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理性反应,2015年邬玉芬等开展了香榧枝叶黄化与营养元素丰缺的相关性研究,认为香榧枝条黄化与Ca,Mg,Fe元素水平低下及N,Mn元素水平过高有一定关系。

2.2香榧虫害研究

根据吾中良等的研究结果,危害香榧的害虫达55种,主要有冷杉大嘴瘿螨Rhyncaphytoptusfargesis,蚧虫Scaleinsects,白蚁Termite,香榧细小卷叶蛾Lepteucosmatorreyae,香榧硕丽盲蝽Macrolygustorreyae,金龟子Scarabaeidae,天牛Cerambycidae,蚜虫Aphid,绿螽斯Holochlorajaponica,木蠹蛾Cossidae,尺蠖Geometridae,地老虎Cutworm等(蚧虫、白蚁、卷叶蛾、金龟子、天牛、蚜虫、木蠹蛾、尺蠖和地老虎为此类害虫的统称)。在虫害种类方面,2005年,徐志宏等在浙江主要产区开展了香榧病虫害调查,记录香榧害虫57种,分别隶属8目28科,并发现新害虫2种:香榧细小卷蛾和香榧硕丽盲蝽;2006年,韩宁林等报道了白盾蚧Pseudaulacaspis,橘小粉蚧Pseudococcuscitricul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speratus,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咖啡黑点木蠹蛾Zeuzeracoffeae,豹纹木蠹蛾Zeuzeraleuconolum,东方绒金龟子Sericaorientalis,斜矛丽金龟子Callistethusplagiicollis等香榧害虫;2007年,黎章矩等报道了咖啡虎天牛Xylotrechusgrayii,油茶红天牛Erythrusbl—airi和绿螽斯等香榧害虫。2001年,孙蔡江等报道发现香榧细小卷蛾,并提出了防治方法;2005年,吾中良等[10]研究报道了香榧瘿螨Rhyncaphytoptusfargesis、香榧硕丽盲蝽香榧细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发展规律;2009年,毛伟光等对诸暨市香榧林白蚁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黑胸散白蚁的危害最为严重。

3香榧生产技术提升策略

3.1选择合适的园地,打好香榧安全生产

基础

  发展香榧要成功,园地的自然条件非常关键。香榧在生长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海拔高度一般要求在200~800m之间,要避开风口,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以山黄泥砂土和山香灰土为宜。土层深度一般要在60cm以上,表土层的厚度至少要有15cm。建立香榧基地在园地选择时,首先,应特别注意避开重金属超标的地段。人们很难想象得到,“重金属”也能和食品安全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山区农民常常忽视,普遍认为土壤中不存在重金属。但事实上,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金属元素,有的量多到能形成一个“矿”,从而引起部分地域土壤、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水中超标的“重金属”会慢慢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很大的潜在威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院长曾谈到过:与时有发生的掺杂作假相比,食品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更大。其次,要避开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大气污染的地段。众所周知,水是植物存活、生长的必要因素,如果周围的水被污染,可想而知,榧树吸收污染的水份,最终果实也必将会被污染,其产品的安全也必然受影响,不可以被食用。

3.2科学合理施肥

科学合理施肥,包括肥料种类选择、肥料用量、施肥方法3个方面。各地榧农总结的经验是:肥料种类宜多用有机复合肥,或用具有缓释效果的复合肥,少用尿素、碳铵等挥发性强、易伤害作物的速效化肥;施肥点宜远不宜近,二年生苗施肥点要在离树干50cm以外的土壤内,肥料用量宜少量多次。对于当年种植的幼龄香榧,一年应当施肥3~4次,每次每株树只施10~15g复合肥。即使对于进入结果初期的榧树,每年每株的施化肥总量也要控制在2kg以内,并分3~4次施用。科学使用肥料至关重要。人们为了获得增产,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增大施肥量,超过现有土壤环境的最大容量和作物最高吸收的用量。施肥可以促进香榧生长,但施肥不当则会引起烂根,直接伤害榧树,甚至迅速导致全树死亡。

3.3农药安全使用

有些榧农使用农药,片面认为农药浓度越高,防治次数越多,防治效果越好,不按说明书的要求配比浓度,盲目增加农药剂量,实际上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还会破坏环境,增加果品的农药残留量,危害产品的安全。殊不知,农药使用过程中,70%~80%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林产品造成污染,经过生物链,进入所有生物体和人体中,造成长期的潜在的危害,污染生长环境,引起生物链的改变,造成一些敏感性生物减少、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结语

香榧林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诸暨市和东阳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柯桥区和嵊州市,而pH的空间分布格局则与之相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表明柯桥区和嵊州市土壤较为肥沃,诸暨市和东阳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低。香榧主产区土壤酸化以及养分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建议采用生石灰、土壤调理剂等进行酸化土壤改良,在施肥过程中采用“稳氮降磷控钾”等方式,以调节香榧林地土壤养分,满足香榧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占锋,傅伯杰,刘国华,朱永官.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生态学报,2006,26(3):901-913.

[2]董悦,张永清,刘彩彩.晋中市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生态学报,2018,38(23):8621-8629.

[3]孙瑞莲,赵秉强,朱鲁生,徐晶,张夫道.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4):4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