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探讨

牛伟琪 ,付姗姗 ,张薇薇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摘要:学校发展过程中,勤工助学工作必不可少。然而,目前高校勤工助学的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便影响勤工助学实际效果,导致学生缺乏勤工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成长与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立足互联网+时代,针对高校勤工助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勤工助学;问题;策略

引言:在高校众多管理工作中,勤工助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勤工助学工作,能对学生给予一定资助,帮助学生克服学业问题和经济问题,为学生成人和成才提供有益支持。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高校勤工助学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积极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拓展勤工助学途径,通过多元化方法保证勤工助学有效性,进而为高校学生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勤工助学工作问题

(一)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有待完善

在勤工俭学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态度较为端正,能按时完成工作,但也有个别学生劳动纪律不严格,工作过程马虎,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工作好几次以后,便直接理智,导致雇佣方不得不再招一次,为雇主带来难题。很多情况下,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工作进度也会延迟。此种私自离岗的现象虽少见,但却会造成极大影响。当前,许多高校对此种无责任感、擅自脱岗的学生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一般来讲,勤工助学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及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雇主可向学校、二级学院的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反映情况,但各大院校和各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除非出现大事件,否则多在口头上训斥学生,甚至不会口头批评,从而影响高校勤工助学口碑和实际效果。

(二)高校缺乏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是高校勤工助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一些高校仅将勤工助学视为资助贫困学生的一种解决方法,忽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例如,不分学生比较倾向于应聘行政管理、图书馆等管理职位,但对于后勤工作却不感兴趣。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质量不高。这些现象表明尽管学习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教育,但学生的勤俭、艰苦奋斗、劳动精神却未形成。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劳动教育,进而导致劳动者不能形成劳动精神,最终致使高校勤工助学效果大打折扣[1]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策略

(一)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

如上文所述,在勤工俭学方面存在各种不良现象,均与学生缺乏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其就业、创业的要途径,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明确其职责、义务、纪律、权益及其他事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同时,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可适当提高学生工资,将其在勤工俭学期间的工作时间计入勤工俭学时间,并按其工资支付。此外,劳动教育可以采取教师课堂教学形式,也可以邀请相关人士参加讲座。例如,请企业家分享创业经历、请专家工程师讲技术创新方法、请社区志愿者讲敬业爱业及吃苦耐劳的过程。这一过程,学校也可以要求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分析自己的勤工俭学经历和成果,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

(二)建设勤工助学基地,优化校企合作

迄今为止,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基地较为少见。企业对员工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员工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而在校大学生一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此种不协调的工作时数,会降低校企合作的机会。在暑期,学生没有学习压力,每天可工作8个小时。所以,暑期联合校企共同开展暑期勤工助学是较为切实可行的路径。开展暑期校企联合勤工助学活动,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使得工作岗位增加,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勤工俭学活动中。其次,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勤工俭学的学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劳动和价值,而企业通过提高勤工俭学学生的薪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收入,进而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达到校企和学生双赢的目标。此外,对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也十分有益。企业种类繁多,高校可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与学生相关、技术先进的企业设立“勤工助学基地”。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掌握科技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学生发展[2]

(三)运用网络教育,提升助学工作效率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引进“互联网+”思想。一是根据具体情况,对资助体系进行优化。依托“互联网+”完善勤工助学思路,创新勤工助学工作思路。参照高校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资助工作机制,并在网络上搭建勤工助学通道,使每个学生都了解勤工助学制度。二是要根据需求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运用网络进行基金资助问卷调查,以适应新时期的勤工助学管理要求,使之与时俱进[3]。三是要把勤工助学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健全财务支持制度。借助网络平台,做好宣传工作,让勤工助学工作落地生根。四是投入到位,构建多元的勤工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高效、透明、方便的资助平台。通过多渠道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使其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

其次,建设“互联网+”的勤工助学平台。一是加快建立信息库,基于家庭困难学生的基本数据模型,建立“奖助贷、勤、补”的各类资助业务源数据库。二是加快建设信息化平台,建立勤工助学专业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申报、学院审核、招聘部门的录取工作目标,把繁杂的线下工作简化为线上工作。三是推进“掌上平台”的建设。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移动用户,如 QQ、微信、微博等,这些都是学生大量使用的平台,高校及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这些平台,并设立能及时获取最新资讯的专用操作平台。

最后,推动“互联网+勤工助学”工作实施进度。一是注重引导,设立有关资助政策的专题栏目,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月”的专题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提前了解有关的资助政策。二是以活动为导向,利用新时代下的全媒体技术,通过举办励志成长征文、评选学生典型、励志感恩主题讲座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三是以新媒体为载体,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模式,引导贫困大学生自力更生,促使其养成自强的优秀品质[4]

结束语:综上所述,勤工助学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经济困难及促进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仍有诸多问题,与其重要性不符。为此,高校领导和学生管理者要加强学习,增强思想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增加学生勤工助学就业机会,应在校内和校外勤工助学中增加就业岗位,并增加互联网+教育力度,进而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促进其未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大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价值和实践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3(02):161-164.

[2]周丽.有关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6):53-56.

[3]孙永建.新时代高校勤工助学案例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9):50-51+54.

[4]陈映余,赵倩.创新创业环境下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初探[J].大众标准化,2020(09):73-74+76.课题来源:吉林省教育厅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内大学生勤工俭学网络小程序的开发(S2022136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