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范翠丽

370723198101024945

摘要:传统非遗手工技艺具有高难度制作技巧和独特审美风格的手工技艺,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了解民族发展历程的活化石。传统文化的观念和精神在人们心中越来淡泊,使手工技艺面临发展困境,难以维系。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面临断层危机,传承模式和形式也面临严峻考验。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引言

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既要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精神,又要顺应时代需求。再生运动的研究,正在激发传统手工艺的内在活力,最终都将以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融入性呈现与具象化落实。正是在这种融入与落实中,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得以满足,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才有得到有效提升。

1.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困境

首先面临的困境是,传统形象不再受到年轻人的普遍追捧。接手民间工艺厂后,投资方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工艺厂的老手艺人主要还是制作传统的吉祥物和手捏戏文;另一方面,以“NANIMOMO”作为IP形象,制作一批“国潮风”的PVC材质盲盒商品,以较低价格进行售卖。其次是销售渠道始终难以拓展。以泥塑为例,2016年,负责人还在一所高校从事非遗研究方面的工作,她协助民间工艺厂厂长沈大授,把泥人搬到网上卖。卖了没两年,这事就搁置了下来。实践后我们才发现,泥人很重,运费基本要占到总价的2/3。更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粗货”可以用泡沫模具包裹后发货,但“细货”常常会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严重磕碰,“断手断脚”的情况时有发生。最后是很难留住年轻学徒。因此,创新民间工艺美术品的产业发展对策刻不容缓。

2.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的意义

2.1有利于推进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从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来看,依托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平台,能随时开展数据信息的甄别、遴选等工作,可以从海量数据信息中快速找到最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有利于做好民间工艺的完整传承、高质传承、高效传承。同时,借助数据信息处理平台,能及时发现不同类型民间工艺制作的特点,相互吸收与借鉴,有利于创新开发更高水平的民间工艺生产工艺。从传承人保护层面来看,部分民间工艺传承人由于年老、患病或其他因素,其掌握的传统民间工艺无法及时得到保护与开发,容易引发传承断层风险。开展传承人的数字化保护,将他们掌握的传统民间工艺技巧等进行数字化备案,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保护与开发手段。如运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某老艺人的生产作业流程,直观立体地保留了最真实的影像素材。此外,开展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也有助于该传统工艺与国内外其他传统工艺的交流印证、取长补短,为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不断注入全新的动力。

2.2让民艺之美涵养更多人的生活

文化就像一个人的眉毛,没它也能活,有它会更好看。一座城市一定要回望自己的文化,并从传统的文化中找到最精华的部分传承下去。—这座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特别重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上有着独特的创新模式。造型各异、色彩鲜亮的小榄花灯,威武高大、栩栩如生的起湾金龙扎作,精致典雅、华美大气的红木雕刻,还有以美丽民间为创作题材的工艺美术品……记者走进展厅,形式多样的各类民间艺术品映入眼帘。一件件独具匠心的民间工艺作品,蕴藏着手作的温度与生命力,或坚守传统,或锐意革新,在表现创作者高超技艺和深远立意的同时,也彰显了民间工艺的丰富与精美。民间艺术种类多样、形式丰富,是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传统与当代之间血脉传承的精神纽带。在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大文章时,应该要有更多类似的展览,呼吁起更多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让民艺之美更好地涵养人民的生活。

3.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3.1坚持民间文艺正确方向

近年来,民间文艺家协会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民间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自觉肩负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历史担当,聚焦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创作,涌现出一批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激扬民间文艺精神动力。民间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耕民间文化沃土,推动民间文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间文艺工作者一定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省民间文艺必将奋楫扬帆走向新的历史征程。

3.2打造非遗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如果将创客比作成一种时代音符,非遗要传承与发展,也要踏着时代音符起舞。创客模式具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特色,能为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提供新契机。合理地运用创客平台,进行创新性推广,带来企业效益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创客模式的新发展。创意手工坊是目前传承与传播我国传统工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它是集研究、生产、创新、人才培养和销售于一体的创作机构。通过建设和发展创意手工坊,可打造区域知名度,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智能平台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现有的一些传统手工艺与信息网络的开展模式大多是微信、网页等。这些宣传平台虽然使用率不低,但达不到足够的权威性和艺术性。打造综合性的线上平台是新的趋势,比如:传统工艺大师作品、电子商业平台、创意文化品牌产品等为一体的展销平台。这种能将传统手工艺术家、手工匠人、消费者三方链接起来的智能平台,很好地实现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通过交流与合作、融合与促进这种方式,提高了手工艺产品的市场活跃度。一旦非遗文化跟当代人追求的新形式、新生活方式关联上,就会产生很强的传播力。

3.3构建现代民间工艺产业数字网络化营销渠道

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开发必须依托现代数字技术构建数字网络化营销渠道,构筑“线上+线下”双营销环境。从现代营销发展趋势来看,线上营销逐渐成为一种更加便捷有效、成本低廉的营销业态。民间工艺的数字化营销,可以不断扩展消费群体,扩大产业利润空间。只有将民间工艺企业的产品顺利销售出去,才能汇集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从事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进而形成产业链条的“完美闭环”。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相关企业自身建立网络营销渠道,如积极申请入驻淘宝、天猫等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积极注册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线上销售账号等;二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联合构建网络营销平台,逐步构建规模化线上营销空间,借助团队力量加大民间工艺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等。简而言之,民间工艺产业只有重视线上数字营销,与线下实体营销积极配合,才能不断赋能产业发展,进而助力当地更好地开展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作。

结束语

我国非遗中的传统美术乃至手工技艺类遗产项目数量众多,它们都有着和民间工艺类似的境遇。要实现非遗可持续传承,就必须以现代的市场化思路,坚持‘两条腿走路’,勇于迈出创新实践的步伐,让非遗回归大众视野,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潘晓光.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对策探讨[J].艺术品鉴,2016(08):89.

[2]季承.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6,No.128(13):36-37.

[3]冯琛琛.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的发展及对策探讨[J].大众文艺,2016,No.387(09):93.

[4]王春林.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广西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对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02):68-72.

[5]邱云生.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及对策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0,No.163(04):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