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

张华凤

丹阳市方园规划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丹阳 212300

摘要: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是农业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国农业技术扩散具有“非对称性”特征,通过政府主导型模式和农户参与型模式两种方式实现技术扩散。在新阶段,政府主导型模式不能完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科技支撑的需要,应鼓励农户参与型模式发展;对于农户参与型模式而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虽然会带来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效率提升,但其成本收益不匹配且对农村发展具有负外部性。因此,应着力促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引导农户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作用机制;推进方略

从作用机制看,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农民创新创业能力等五大功能。未来应着力构建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关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体系,包括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科学技术在农村振兴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出发,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并就如何推动科技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科技支撑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的工作重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的振兴政策,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决胜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重大历史任务。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把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振兴规划,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再次明确提出实施农村复兴计划,指出必须始终把处理好"三农"关系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以全党全民族之力促进农村复兴。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高度结合的,是在农村复兴战略实现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农村增收、农村增效和农业开发等的重大问题[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对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继续巩固和完善农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推动农业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地的"三权"分置体制,逐步赋予农户较为完整的耕地承包所有权、宅基地所有权、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为此,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二、理论分析与文献述评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界定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内涵,认为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提供了指导方向与目标;科技支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作用机制看,农业技术扩散是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基本形式,其功能在于通过农业技术扩散实现农户的技术采纳与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本文在对“三农”问题和“三农”科技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分析了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主要功能。具体而言,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化技术供给能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为目标,加强新品种、新装备和新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配套技术支持服务等;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2]。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科教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和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形成产加销紧密结合、贸工农相互促进、多层次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三是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包括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四是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生态乡村,构建良好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经济与自然和谐统一。农业农村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四大功能在相关文献中已有清晰阐述。首先,增强农村科技供给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其次,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最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3]。此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还包括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功能。从作用机制看,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主要通过提升技术供给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与扩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点是较为重要的,给与了当前的相关工作人员较为良好的借鉴。

三、作用机制与作用方式

根据技术扩散理论,技术扩散是指特定技术信息通过经济主体间的传播交流而在不同主体之间得以扩散的过程,包括了新信息、新技术在经济主体间的传播和交流。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的路径特征,可以将农业技术扩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扩散,即由农业生产群体向较小范围内的其他群体进行知识信息传播,使他们掌握新技术;第二阶段是新一轮扩散,即新技术通过在不同主体间扩散交流而继续在社会范围内传播,从而形成新知识;第三阶段是最终扩散,即新知识通过在不同主体间的相互交流而最终被接纳和应用,并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经济结构。根据农业技术传播的机制和路径特征,可以将农业技术传播过程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农户参与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是指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政府作为主要供给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在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在交通、水利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中加大经费投入;在就业创业等领域加强科技培训。农户参与型是指农业生产主体直接通过内部渠道向科研机构、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等购买农业生产要素和服务。农户参与型模式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购买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二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农业科技服务[4]。混合型模式是指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购买或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要素和服务的方式。一方面,各类主体将自己掌握的科研成果直接向农户提供;另一方面,各类主体直接与农民合作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体而言,政府主导型模式和农户参与型模式两种方式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多个方面。这一点需要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为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结束语: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从政策、投入、人才等方面着力构建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关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体系。未来应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乡村振兴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虞洪,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四川“三农”科技供需新特征及其耦合机制建构[J].农村经济,2017(2):100-103.

[2]余茂艳,王元地,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13):84-88.

[3]王燕,刘晗,赵连明,等,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6):12-23.

[4]武明宇.新时期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辽宁农业科学,2020(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