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完美教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我眼中的“完美教室”

王荣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六小学  015000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在此之前,我曾肤浅的认为,所谓“完美教室”,就是把教室布置得精美一些。后来,初步接触了新教育以后,我可以罗列出诸如“自创的班级文化”,“自订的班级制度”,“自身的班级课程”,“丰富的经典书籍”“多彩的班级活动”等新教育下“完美教室”元素。也可以自然而然的想到,班徽,班训,班名,班歌等一系列外在的完美教室的文化符号。

所谓的完美教室显然已经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物理意义上的教室了。“教室”在这里是一种借代,代指班级,或者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段经历。缔造完美教室,强调的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种集体精神的滋养,从另外一个朴素的角度说“完美教室”应该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

在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教室里的快乐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现在的学校生活、班级生活,对孩子来说是快乐的吗?记得女儿即将上小学的头一天晚上都兴奋的睡不着觉,新书包一会儿拿出来看看,一会儿又放回去,一会儿又拿出来,一会儿又放回去,不停地看看、摸摸。我一遍一遍的催促:“宝贝快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还是勉强闭上眼睛,可脸上的表情能看出她心里还憧憬着明天美好的小学生活。可见孩子其实是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的。可是现在她最盼望的是放假。小学还不明显,我上一届的一个学生刚升入初中的时候,一下子适应不了沉重的作业负担,整天抵触上学非常苦恼。我只能说是没有快乐的教育,让他厌烦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 我认为,首先意味着让她成为一个现在就感到快乐的人。这个快乐显然主要不是指吃的好,穿得好,甚至也不仅仅是指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过上的好日子。即便通过12年那样不快乐的学习生活,以后过上了所谓的“上等人”的生活,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在过去的12年里,他们过着是那样一种不快乐的生活。所以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现在就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所谓“完美教室”,就是要还学生以这样的快乐。教室里的快乐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形式可以是学习交流,思辨讨论,可以是有游戏娱乐,文艺表演,也可以是体育竞技,劳动比赛。还可以是社会调查,远足郊游一次又一次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一种魅力。

那天我碰到了以前班里一个出手很快,成绩很好的学生。我问他:“你现在每天晚上写作业写到几点?”,他说:“我写到11点半就睡了,但又接着说,但是我五点就得起来接着写”。我又问他那你中午有时间睡觉吗?他说如果吃饭快一些的话可以睡半个小时。好学生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到一些思维能力不是那么突出的孩子的处境。我问他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他幽默的回答:“生活无可奈何”。这是一个16岁孩子的回答,一个每天加起来一共能睡五个半小时的孩子,他怎么会快乐?难道还是天生就不爱学习吗?

我认为,首先意味着让她成为一个现在就感到快乐的人。这个快乐显然主要不是指吃的好,穿得好,甚至也不仅仅是指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过上的好日子。即便通过12年那样不快乐的学习生活,以后过上了所谓的“上等人”的生活,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在过去的12年里,他们过着是那样一种不快乐的生活。所以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现在就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所谓“完美教室”,就是要还学生以这样的快乐。教室里的快乐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形式可以是学习交流,思辨讨论,可以是有游戏娱乐,文艺表演,也可以是体育竞技,劳动比赛,还可以是社会调查,远足郊游一次又一次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一种魅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惭愧地认为,对于上面各种班级活动参与较少。但我们可以就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对于我而言,其实我本身是一个很喜欢幽默风趣人。生活中经常讲一些笑话,引的大家捧腹大笑。但一站到讲台上就有了”容嬷嬷“味道。目光犀利,表情刻板,说话语气生硬,甚至咬牙切齿,这样真的有效的组织了课堂吗?新教育强调的是一种润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愉悦的,后来我尝试着把生活中的我放到课堂,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自己幽默诙谐的一面,抓住教学契机,用自己的专属特色组织学生学习。有时是一句方言,也许有时是几个网红的字,也许有时会蹦出一句蹩脚的英语,也许有时是一个媚眼加一声口哨,也许有时是一个夸张的肢体动作,也许有时是对学生一个佩服眼神。家长反馈,娃娃回家说:“我现在才知道王老师这样幽默可爱,我喜欢上数学课啦”。自身的改变是一个方面。有效组织课堂是另一个方面。我还动了很多脑筋,比如最近上计算课时比较枯燥,我就设置了小组通关比赛。从一星期到星期五,每个孩子的课前四道计算,如果能一到五做对的话,那么表示你就已经通关,老师会当场兑现并颁发奖品。虽然奖品很小,但是很有激励作用。孩子们算题的时候为了得到奖励,他会特别用心,这样保证了计算的准确率。这样一来,孩子们每做一道题都集中注意力,能事半功倍。完美的教室里,一个又一个的日子在不停地流逝,当一千或两千个日子过去之后,生命便会变得丰盈起来。这里的生命,显然不只是生理上,更是精神上。如果只是指前者,那是一个自然过程,有没有教师,孩子都会一点点长大,但对于精神成长而言,特别直接和教师有关了。其实,这里的成长不但是师生共同的,更是相互促进的。只不过教师对学生成长促进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而学生对老师的成长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但成长本身是共同的,而且是共同发生的。

每带完一届学生,看着孩子们在知识,能力,人格等等方面的进步,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我们自己有什么进步,我们的教育智慧是否更加丰富?我们的教育技能是否更加娴熟?我们的教育情感是否更加充沛。我们的教育思考是否更加深刻,我们的教育良心是否更加纯洁,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否更加开阔?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同时自己也在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幸福也才是”完美教室“的最高境界。

朱永新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个孩子,一个个日子,这就是教育。我看到后觉得怦然心动是啊,呵护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日子,不就是我们的教育吗?孩子和日子就构成了完美教室的故事。

记得那是我刚接到这个班级的时候,对这个班级的孩子还不太熟悉,每一个孩子我也不了解。一个叫米佳庆的男孩,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离开了他。爸爸常年外地打工,他只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腿疼动不了,只有奶奶靠捡破烂儿来维持生活。在一节自习课上我去上自习,当我们开始练习口算孩子们已经完成两道题的时候。我发现坐在靠墙角边的一个他,正在用他的牙齿往开咬他的铅笔头。原来他没有削笔刀,而且铅笔也是仅有的一根儿都断掉啦!我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借?他用很低很小的声音告诉我说同学们都不给我借。他低着头,红着脸说。看得出他很胆小很自卑,其他同学都朝着他的方向说他们家很穷。借给他就还不了啦。于是我以老师的名义向同学们借了卷笔刀,给他削好铅笔。我又让我的课代表到办公抽屉里找了3根铅笔给他削好放在了笔袋儿里。孩子红扑扑的脸蛋儿冲我笑一笑说了一声谢谢老师。第二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来准备上数学课,刚走进教室。这个小男孩儿迎面跑过来,拿着一颗大大的橘子。说“老师给你吃橘子”。然后转头就跑掉了。看着他的天真灿烂的笑容使我的眼眶湿润。他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是他会用他的方式去表达对你的爱!

四五班有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儿,名字叫做耿嘉诚。一提到耿嘉诚的名字,我觉得年级里面即便不带四五班的老师也有耳闻,调皮捣蛋不听课。经常被老师批评,这样的他也免不了经常得到我的关照,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是惧怕我不喜欢我的吧。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别人都没有举手,他突然举手了。我不抱什么希望的叫了他,他居然说得很好,我也不吝啬赞美之词夸了他,摸了摸她的头,冲他笑了笑。下课后我着急去另一个班上课做准备。匆匆忙忙要走,他拉住了我,让我等一下,我说有事,他说给他一分钟,然后他就用他那一分钟的时间给我画了一幅画,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看完以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这就是孩子天真可爱,纯真善良的孩子。纵然你曾对他批评指责过也好,讽刺挖苦过也罢。如若你能给他哪怕是一缕阳光,他就愿意回报你一个如此美好的世界。

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孩子的故事里.这个故事如同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

2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