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管理数字化在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装备管理数字化在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的应用

施祖银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9

摘要:目前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生产装备的品种种类规格生产厂家等管理内容杂而多存在装备数量杂多与员工人数较少的矛盾导致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生产装备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亟需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降低人为随性管理的安全风险确保装备有效利用率目标的达成理顺并排除业务管控风险点为此建立一套符合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管理需求的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数字化平台迫在眉睫

关键词:装备管理;数字化;轨道交通;制造企业

引言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速度加快,人员资源利用不合理困扰着企业。尤其在安装调试整个管理中,与客户不及时的沟通与安装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交付遇到问题,如安装过程不按照规章制度产出精度不准以及故障,而导致设备无法按时交付。通过对装备智能化管控技术研发,形成装备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的关键设备在安装过程、测试实验等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能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按时完成交付,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核心竞争力。

1装备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通过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使用作业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等完整性管理的方法和理念,用数字打通全产业链条,用数字这条隐形的线将现场项目进度、作业管理与安全管控三大部分有机串连,形成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数字化串连起的流程管控为服务基础,由传统运维向新型运维模式升级,打造一线贯穿式作业链条管理;在公司生产经营组织方面,以数据共享为支撑,改变零碎化、单项目组织形式,形成高凝聚管理模式,提高生产协同效率、人工劳动效能;在企业管理提升方面,依托运维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台,形成完整信息链条,打破现场作业管理之间的边界,变点为线,去除冗余管理层级,实现管理扁平化。

2装备管理数字化在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的应用

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现场的信息采集、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对接,包括视频监控、网络、定位装置、感应传感系统以及区域防护设备的数据信息采集,通过边缘计算设备的计算处理将数据传送至数据资源管理层。数据资源管理层将采集到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类型、分区域、分层存储,同时对数据进行清洗、加工、计算等处理为应用提供支撑。应用支撑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合项目管理、作业管理、安全管理的需要开展软件的功能开发、系统部署等,主要设计项目进度管理、场地精细化管理、场地安全管理、作业施工质量管理等子系统及功能开发。业务实现层包括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开发,数据展示分析等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通过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开展作业管理、安全管理等主题分析。

该平台以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管理为指导思想,以快速解决装备异常为主,以合理利用装备资源为辅,以装备资源快速配置为补充的装备管理模式,运用以移动互联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预测、分析生产管理关键信息并做出异常警示,促进制造资源要素配置高效、合理,保障生产制造环节安全、均衡、可控。

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数字化平台建立以主数据管理、前期管理、台账管理、运行管理、故障管理、维修管理、维护管理、计量管理、专项管理、统计管理、物联管理、条码标识与移动PDA 管理为主的管理业务体系,使技术人员能够十分轻松地维护业务需求变化。实现的开发工具包括数据建模工具、流程管理工具、程序设计工具、报表设计工具、移动应用配置等。

2.1台账管理

整合现有管理模块,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建卡立档、领用管理、借用归还管理、条码盘点管理、变动管理(移装、调拨、停用、报废、使用人变更等),并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

2.2工作督办管理

实现督办事项创建、督办事项变更以及督办事项关闭管理,督办事项变更可实现对责任及督办时间等相关信息的变更,并记录变更历史记录。

2.3大修管理

建立装备大修管理流程,实现对大修计划、计划调整、大修实施及验收的管理。同时建立装备委外维修申请、委外维修记录及验收管理。

2.4保养管理

建立装备点检、润滑、小修定修、周期检定等业务管理,支持点检精细化管理,实现多套标准管理。

2.5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备件采购、备件入库出库、备件库存、备件盘点等功能。仓库库存管理可实现库存流通、生产领用等业务过程的通畅。建立价格、消耗、库存等数据模型,通过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层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通过电子虚拟总仓实现公司所有分仓物资共享,按照产能情况实现工具等消耗统计。

2.6知识库管理

实现对公司体系文件、技术标准等各类资料的分类管理,构建中车成都公司统一的电子技术库。

2.7 统计分析管理

对装备台账、维检修执行率、备件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采用按装备类别统计、按部门分布统计、按地理区域统计、按装备状态统计。实现点检、小修定保、润滑等维检修执行率统计。其中包含备件进销存报表、备件领用统计表、备件消耗统计表。

2.8 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计量器具基础管理、计量器具台账管理、计量器具检定管理等内容。

计量器具基础管理包括计量器具类别及周期设置、计量检定人员管理、条码打印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根据计量器具本身的质量及其使用环境条件、检定周期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实现对计量器具类别定义。新购计量器具或在用计量器具需要按照周期进行变更时,通过填写计量器具类别及周期申请,发起审批流程。

建立计量卡片信息,管理计量的变动,为计量器具的使用、检定、维修奠定基础。计量器具台账管理包括计量卡片管理、计量变动管理等内容,可按照使用单位、使用班组等度进行管理,在班组生成班组计量器具管理二维码,通过APP 实现扫描后查看班组电子台账。

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包括计量器具检定预警、计量器具检定计划管理、计量器具送检管理、计量器具检定记录管理、计量器具取件管理、计量器具检定统计管理等。

2.9环境监测管理

通过工业AP 组网实现厂区和机房的无线网络覆盖,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和取电点分布,合理布置环境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传感器通过连接Wi-Fi 窜口服务器将各种环境采集数据接入企业网络,上传至现场私有化部署的IOT 平台。在IOT 平台的数据管理模块中实现监控、告警、分析等多种业务功能。

结束语

大数据应用成为未来的核心趋势,构建大数据平台,挖掘大数据价值成为工业行业的核心内容,大数据的特征是体量巨大、业务与技术结合紧密、不同类型产业间专业技术壁垒强、应用场景复杂,通过生产智能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存储与共享,提高了企业的装备管理水平,推进备件管理、日常点检和盘点的升级,有效分配维护保养资源,提升装备维护保养工作效率,降低各类装备维护保养管理风险,使装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不断提升,保障公司轨道交通制造能力和生产效率方面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宇彤,陈竞波,张忍德,魏颖娟,秦路宇.数字化技术驱动下的冶金成套装备项目管理模式转型思考[J].山西冶金,2021,44(05):141-143.

[2]钟莉.生产数字化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21(18):81-82+121.

[3]蒋碧洲.数字化环境下航空装备研制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8):142+144.

[4]邱德召.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8):45-46.

[5]吴殿杰,朱以松.浅谈铸造装备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5(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