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环境监测中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张龙,桂利福 

长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

摘要: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然而,在我国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地区的水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应认识到高水平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并通过多种手段强化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监测,从而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重点探讨高水平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污染质量

引言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一切社会发展都需要依赖更多的能源与资源,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命延续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影响巨大。但在如今的发展形势下,水资源污染严重,日益枯竭,如果此现象持续加重,极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生存出现问题。虽然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时间相较于西方国家较晚,但是在各项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面对水资源紧缺且水污染现象频发的情况,我国相关环保部门必须重视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潜在问题,采取更为科学和系统化的方法提出有效对策,保障水环境安全,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

1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效的,它是可以通过制定监测计划,再进行采样分析得到数据结果的方式。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例行监测、目的型监测和具有研究性质的监测。一般较为常见的就是例行监测,这种监测方式是以固定的周期进行监测,这样就可以做到每个周期内的环境安全指标;目的型监测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事故进行的监测,这样通过确定污染情况及时进行处理;研究性质的监测就是针对环境污染情况,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最后制定出一套可行的研究方案。可以将3S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物理化学科学技术进行结合使用,对环境进行全面和多角度的分析监测。3S技术比较常用于我国的各个地区的湿地景观设计生态图当中,通过这项技术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湿地景观的数据进行及时的监测。一般情况下3S技术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环境监测,而生物技术是从微观进行监测,从而这种跨学科技术的结合使用,生物技术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将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结合,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2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水生态脆弱与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峻。“十三五”期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已经极大的缓解了地下水超采的状况,但尚未完全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尤其是城市压采;很多河流仅汛期过流、湿地萎缩,河流生态水量不足,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高,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基础设施条件与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水资源配置工程仍不完善,工业压采地下水替代水源工程不健全,城镇储备水源缺失;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村饮水工程老化失修问题比较普遍,工程安全运行隐患较大,饮水安全存在隐患。水法规体系特别是保护河湖生态等方面的法规不完善。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人们也没有形成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部分地区存在取用地下水灌溉水稻情况,水资源利用的浪费仍然存在。总之,现阶段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解决,鉴于此,研究和分析高水平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提高水污染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3.1灵活建立协同控制模型

针对各指标展开量化处理并精准捕捉其结果,以此为基础实现合理分配控制指标的基本目标,为保证能够以更加平均的方式将其分配至下级结构中,相关部门在实施和落实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充分考量区域总体情况,在依照目标的基础上,对质量问题加强重视,以此作为设计排放上限,保证使用者能够以此作为基准,合理调整生产计划,灵活改进环境总量指标。总体而言,区域水环境系统在运行期间,水体纳污水平会被流量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合理划分排放总量指标,以便污染物总量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为尽量减少水污染差异化现象,应该设定具体净流量情景,重视水环境的纳污能力,着重关注其在不同时期以及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差异化特点,实际改善纳污工程,明确不同水功能区的适用性,并以此为前提,构建完善的纳污能力分配模型,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物的目的;同时依照各指标,针对处于不同背景下的两极削弱问题,构建系统、全面的区域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全面增强水环境纳污水平;对治理范围和治理工作力度展开全面分析,最终达到理想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3.2加强对水环境监测技术的更新

首先,在分析我国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形态时能够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监测领域在经验总结以及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整体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时间较晚,各项技术远不及其他国家,这就需要我国各地区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加大技术更新力度。其次,保证水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和数据精细度的重要前提是技术方法。在整个环节中,专业人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积极地将水环境监测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作为主要的监测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强化水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覆盖性以及专业性。最后,除了做好各项技术标准的更新与实践应用外,还要有效借助水环境监测自动化技术,全面实现对于监测工作的科学化配置,使各项工作环节实现高效灵活的自动化分配模式。而想要实现这一标准,则需要深入整合并分析水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各项监测技术,并以现有独立性的技术作为基础,有效降低过多重复劳动力的投入,注重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改革,不断融入更为科学化的监测技术,还要遵循各项技术原则,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有效解决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

3.3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加快转变治水管水方式,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水利开发利用和社会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水,实施综合执法,促进形成水域空间管制、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以水保障发展、以水引领发展,坚持开源节流、科学配置,着重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满足全市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其中水污染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同时也是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鉴于此,研究和分析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就水环境监测工作展开了研究,继而探讨了现阶段我国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具体手段,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帮助,从而切实地减少水污染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陈永春,莫凤映.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64-65.

[2]何霞.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海河水利,2020(05):1-2.

[3]宋宇清.水质监测过程控制及监测质量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4):79-80.

[4]陈建永,赵小玉.水污染监测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3):45.

[5]朱安平.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J].智富时代,2019(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