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和节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和节能分析

赵亚妮

杭州构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311107

摘要:混凝土属于常用建材,并且借助外加剂而拓宽了适用范围,从混凝土性能上加以改良,与现代建筑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相适应。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基本特性和类型、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外加剂使用的注意事项三部分,希望能够为外加剂的合理使用、改善混凝土性能等施工环节有所助益。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影响;节能

    国内工程事业发展,推动建筑材料的创新和进步。混凝土在建筑材料中较为常用,对于牢固性、凝结性、流动性、耐久性的性能要求较高。材料技术发展,促使混凝土外加剂诞生了很多种类,也表现出不同的使用效果。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外加剂的种类、添加量,是保障性能和质量的必要手段。

1混凝土外加剂概况

混凝土材料具有明显优势,如抗压性高、使用期长、适用性强,适应了建筑施工阶段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因复合技术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外加剂,适用于混凝土拌和前、拌和中的掺加物质,可以对混凝土性能起到改善和调节作用。行业规定,外加剂只能使用水泥质量5%的掺加量。建筑行业使用混凝土广泛,也使外加剂的功能作用愈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种类较多,因类型不同而在混凝土性能中发挥不同作用,具体以功能而有四大类别。一是减水剂、引气剂等,使混凝土改变流变性能。二是缓凝剂、速凝剂等,使混凝土调节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能。三是,引气剂等,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发生改变。四是着色剂、防冻剂等,使混凝土改善多种性能。

2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1早强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早强剂,能够使混凝土提高整体强度,并且有效缩短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早强剂属于有条件使用的一种外加剂,只有混凝土存在防冻、抵抗温度变化等需要时适用,以便在建筑结构中的预制构件、蒸汽养护等环节中起到较好的作用。

2.2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的使用效果良好。一是以配合比例不变为前提,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使混凝土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高强度特点。二是在充分混合后,能够将用水量减少10%-15%,而混凝土结构却能将整体强度增大10%-20%,加快了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三是充分调和后的使用,是在维护浇筑结构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水泥用量缩减了10%-15%。四是混凝土与减水剂的结合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伴有泌水、离析等情况的发生,使水化放热速度逐渐减缓下来,实现了抗渗、抗冻性能的全面改善。

2.3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引气型外加剂,是由引气剂、引气减水剂构成, 利用了混凝土搅拌中的封闭性气泡,以单个的独立性,使混凝土改变易溶性,以提高坍落度来防控泌水问题;改良硬化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注意与其他材料的结合使用来稳固强度;也可影响弹性,使混凝土降低原有的弹性。松香皂、松香热聚物都属于常见引气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能。

2.4混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硬化期,水泥的大面积水化热拉高了材料温度,同时增大了混凝土表面拉应力。后期降温阶段,某些基础构件的影响力会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形成拉应力,一旦其超出混凝土自身的抗裂能力,裂缝出现,极易发生渗漏问题。缓凝剂,可延缓混凝土凝结速度。水热化现场,普遍存在于混凝土施工的早期阶段,能够在混凝土内外环境的温度差方面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降低了应力开裂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夏季的高温条件下,凝固时间更具优势,但也会增大裂缝的发生几率。如此一来,使用缓凝剂,就是方便了泵送、滑模的施工流程,保障了远距离运输的质量管控条件。而缓凝剂的减水作用,是以混凝土后期强度不变为前提,大大节省了施工阶段的水泥使用量。

2.5防冻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的内部、外部之间温度通常具有一定差异,在内外温差的长期影响下,温度应力产生,对混凝土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使用防冻剂,能够在水的冰点下降时起到较好的控制力。当外界的温度较低时,添加防冻剂就是在保障混凝土凝结后的整体强度。防冻剂属于复合型化学用剂,主要分为防冻、早强、减水极大组分,或是与引气剂混合而成,能够较好地应对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和温度差,保障了施工质量。温度应力的降低,需要以混凝土的耐久性为基本保障,要求技术人员立足于建筑物特性和质量标准,以及建筑项目所在地的湿度、温度、风速、光照等气候条件,使混凝土材料配比科学化,将水化热的影响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规范化要求。

2.6外加剂对混凝土节能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必然会增大整个建筑工程的材料成本。而添加外加剂,是利用其节能功效影响混凝土性能,进而造成混凝土用量的改变,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外加剂各个种类的不同功效,是改变混凝土固有性能和使用量的重要方式,符合现代建筑的节能经济要求。

2.7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混凝土的外掺剂,如果存在砂石含泥量过大、减水剂功能差等情况,直接限制了外掺剂的使用性能,不符合工程建设的客观需求,而且混凝土的结构开裂问题更易发生。外加剂的添加量过大,会剧烈影响到混凝土性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超出饱和范围,成为混凝土的负担,延长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严重破坏了混凝土的原有强度,而模板周转率同时期降低,产生材料成本的经济损失。

3外加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3.1正确选择匹配性外加剂

    市场上销售的外加剂种类很多,每一次施工建设中的选择,都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项目工程的质量标准和建设要求,二是混凝土范畴,以此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过程的经济性。例如减水剂的选择。一是改性萘系,可以对水泥水化发热性能起到改善作用,大体积混凝土较为适用;二是聚狡酸类,不同于其他种类,具有更强的减缩性,混凝土耐久性高时更为适用;三是聚羧酸类,减水率较好,高强度混凝土更为适用。

3.2调控外加剂掺量

    控制外加剂用量,是把控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方式,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试验调配,以此作为掺入量确定的重要依据。混凝土与外加剂的调配,要利用现有材料确定最佳掺量范围,以施工质量和成本投入的允许范围内,制定出更为准确的掺比量。

3.3外加剂添加方法

    外加剂适用的添加方法主要有四类。一是先掺法,是以外加剂、水泥的搅拌均匀为前提,将集料、水适量的添加进来,再搅拌。二是后掺法,要首先将混凝土中加水搅拌,确定充分搅和后,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再搅拌。三是同掺法,是将混合粉剂、混凝土、水三种物质,或是首先混合外加剂、水前提,加入其他材料。更为强调水化作用的充分发挥,再以适量的外加剂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混凝土快速干化。四是分次加入法,适用于运输途中或搅拌阶段,需要利用分批、分量的添加来促进外加剂和混凝土的充分混合,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整个过程更加强调掺入顺序、掺和方法的合理性。

结束语

外加剂,伴随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和市场上的广泛需求,诞生了更多种类,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力。这就需要综合施工建设和混凝土材料性质等因素,合理采取掺和顺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张耀宇,王文明,蔡炎皓,等.外加剂对沙漠砂混凝土3D打印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2(9):1-6.

[2]钟明云,范志,李文科,等.一种有机外加剂对高含泥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1):26-30.

[3]姜骞,刘加平,杨斌,等.早强外加剂和养护温度对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2):9-13.

[4]王家赫.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对外加剂与功能性掺合料的需求研究[J].混凝土,2021(6):73-75,79.

[5]张思佳,纪国晋,陈建国,等.-10℃即时受冻条件下外加剂和掺和料对负温混凝土性能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8,21(4):64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