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奇遇——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大班食育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杨梅奇遇——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大班食育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黄瑞冰

广州市从化区幼儿园 广东 510999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结合“开放、体验、自主”为课程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食育主题活动的探究实践,通过种植、收获、烹饪等活动过程,提高膳食艺术自然探究表达表现等多种能力,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此过程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的发展,并培养幼儿的能力,如日常生活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独立处事的能力、感恩的能力和爱的能力等。

关键词:自然资源;大班;食育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实施上,我们注重幼儿多领域的整合学习,但缺乏考虑幼儿在实践活动进程中的需要,在活动中常以成人为主导,并缺乏动态的支持。随着时间的迁移,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扁平状态。我们采用观察、调研等方法,对幼儿的兴趣点,饮食偏好等进行研究分析、解读幼儿的内在需要,并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食育主题活动的探究实践。通过种植、收获、烹饪等活动过程,提高膳食艺术自然探究表达表现等多种能力,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在实践中构建食育主题活动

1.开放探究,寻找食材

活动中为幼儿构建了相对开放的环境,幼儿自主寻找幼儿园可食用的自然资源,通过幼儿亲身体验找到了各种好吃的水果和蔬菜。在寻找的过程中,幼儿自主、快乐。每当找到一种果树的时候都会记录自己的发现,记录果树的位置,观察果树里长出的果实的情况,还统计出果树的数量。同样在寻找蔬菜食材的时候,看见了幼儿在农耕区里忙碌的身影,他们愉快的交流着自己寻找到的蔬菜,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记录蔬菜的外形特征和研究蔬菜的食用部分。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逐渐摸索出探究的规律,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

2.生成兴趣点,聚焦探究

在寻找食材的过程后,经过四组团讨,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统一而至地决定研究杨梅。而研究杨梅的理由是:①杨梅量大,我们可以采摘很多次;②杨梅果长得很有意思;③我们想知道绿果子什么时候成熟;④杨梅到底可以做成什么美食。确定研究目标,还在找到园长申请领养杨梅树。就此,一场关于杨梅的发现之旅就此诞生。在深度探究杨梅的活动中,幼儿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主动寻找答案。幼儿在活动中就像一位小小的科学家,求知欲强。

杨梅的探索和发现

探索的方式、方法及用的工具

发现的问题

1.用放大镜观察杨梅花、叶、果

杨梅花是什么味道的?杨梅花是什么样色的?

2.记录杨梅生长的变化过程(大小、颜色)

为什么杨梅会变颜色?为什么杨梅会掉下来?

3.利用各种感官感知杨梅(看、摸、闻、尝)

杨梅闻起来酸酸的,不知道吃起来的味道在怎么样?

4.探究采摘杨梅的的工具和采摘的方法(自制采摘神器、雨伞、篮子等)

摘杨梅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杨梅长得太高了,怎样采摘呢?

5.探究杨梅的美食制作

杨梅可以怎样吃?杨梅汁可以来做什么?

3.食物的艺术制作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我们和孩子在小厨房里进行了杨梅美食的制作。在制作杨梅干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商量、分工合作,在操作过程中,他们自己了解到的制作杨梅干的方法和同伴达到共识。共同按照商量的方法制作,从清洗杨梅--晾干杨梅--腌制杨梅--取出杨梅--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每一个步骤都特别仔细和认真。在操作过程发现4个问题,经过团讨、访谈、查找资料。最后问题得到解决。制作中儿童遵循“讨论研究——操作、创作——获得成功”中,既充分发挥想像力,也运用绘画的形式创意表达,更有同伴的欣赏。充分在生活中探索和发现自然的美。

总之,采用自主寻找的方法,幼儿进行了幼儿园食材的大收集活动,幼儿用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自然资源的挖掘之中,并积累了丰富的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知识。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食育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杨梅入手,开展与杨梅有关的活动。引导幼儿杨梅的花、叶、树干、果实几个方面去探寻杨梅树的秘密,让孩子亲近自然,收获快乐!大自然给予孩子的,其实是最宝贵的礼物。孩子们通过对杨梅的观察、发现、尝试、体会,真实地感受到孩子强烈的探索欲望,带给孩子们美好的体验。活动大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对自然资源以及食物制作的关注度大大提高。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通过各领域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在经验、兴趣、动手能力、参与性得到了提高。在主题探索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主动发现产生新的领悟,找到了他们最想研究的问题继续探索。幼儿想继续研究晒出可以吃的杨梅干和杨梅里的小虫子。教师非常支持幼儿的探索,并与幼儿一起商讨如何为进行下一轮的探索做好准备。

二、深入实践研究食育主题活动

1.聚焦新兴趣点,深入探究

根据上一轮主题活动的探索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索性的的探究。在活动探秘杨梅果中,幼儿生成两个研究点:一是杨梅中的果蝇;二是谁来偷吃腌好的杨梅果。在第一轮聚焦探究点中,孩子们利用放大镜发现到杨梅里的果蝇幼虫时,激动地拍起了小手。他们对果蝇的形态以及为什么果子里有虫感到好奇,并把小虫子找出来。他们很想去寻找答案,于是他们开始探究如何让果虫出来的实验与探究,并且他们采用统计、分析法总结每一颗杨梅的果虫量。在第二个研究点中,他们发现有苍蝇来吃杨梅,并开始研究苍蝇为什么喜欢吃杨梅?那些杨梅被吃过?吃过的杨梅有没有用?如何不能让苍蝇偷吃等系列问题。教师追随儿童的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对比实验记录的方法获取了新的经验,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归纳主题活动实施路径

幼儿在探究中,幼儿会围绕一个问题或者兴趣点去准备,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操作的材料,对一些不懂的知识点主动和老师、家长一起收集。接着和大家一起探索学习,然后在探索、学习的过程找到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借助观察、操作、验证、对比等方法获得经验。在此基础上,乐意把自己发现和大家分享,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体验分享的快乐。

总之,在食育主题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深入探究。在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认真观察幼儿,抓住教育契机,抓住幼儿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问题与幼儿共同探索、共同活动。幼儿对果蝇幼虫的探讨深刻,许多的问题通过思考和操作迎刃而解。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探索,逐渐地幼儿会用一种“准备--开放式探究--主题研究--交流分享”来构建经验,提升了幼儿学习的能力。教师有效支持幼儿在感知、操作和探索中获得新经验,在活动中成长。教师在食育主题活动的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食育知识和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加强家园合作,推进食育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拓展延伸到家庭中,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也进行自然资源的挖掘和食物素材的开发。借助周围自然资源的支持,拓宽幼儿的探究范围,学习食材选择、食物制作、餐具清洗等自理能力,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厨房的劳作中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真正地在做中学、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秋萍.《幼儿园食育课程指导》[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4

[2]赵旭莹、张晨晖、刘思纯:以自然润泽生命 以探究激发成长;学前教育;2021年第10期

[3]袁红燕: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20年6月第36卷第3期

[4]樊燕霞:幼儿园食育课程建设与实施初探;幼教特教;2019年10月

[5]陈月峰.水稻的秘密——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生成与推进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0(0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