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刘媛媛

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综合服务中心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226363

摘要: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次对农业发展观的深刻变革。本文从农业技术创新的角度,阐述了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监测、水土资源利用、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机械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等。本文从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技术创新推广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本文对我国农业技术在绿色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绿色发展;农业机械化;借鉴

推进农村发展,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而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全面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

1.1农业科技应用低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很快,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些乡镇没有把农业技术推广放在首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乡镇干部对农业发展的轻视和疏于宣传。同时,农业技术人才常常被忽视,转而从事非农工作。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的问题。比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作为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沟通的桥梁,他们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很可能会给农民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对农技的接受程度较低,仍然采用传统的农艺生产方法,即手工劳动。农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

1.2农业生产模式落后

农业生产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农业生产模式,包括机械化农业、智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了机械耕作方式,但仍有部分地区仍处在半机械化的状态,不能完全机械化,有些地方仍采用纯手工作业。因此,要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1.3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不健全,缺乏配套政策

目前,我国对农业的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还很少,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农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小额信贷、免息贷款和补助。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群体,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当前,我国大多数乡镇还没有或几乎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前沿进展及主攻方向

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紧密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掌握发展趋势,找到主攻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突破制约瓶颈,不断取得更大成效。

2.1农业资源监测

2.1.1前沿进展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农业遥感监测体系,能够对耕地、农作物、草原、渔业、水域等进行动态监控。在信息获取、参数反演、模型构建、精度检测等方面,开发了一套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农田旱涝、农作物产量等信息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了定期的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确权、耕地“两区”划定、耕地轮作休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遥感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农村监测与管理平台,对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1.2主攻方向

突破耕地质量、生物资源、产地环境、面源污染、土地承载力等关键技术,建立一个集实时监测、远程诊断、分析预警、应急防控和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监测预警与决策体系。要强化基础设施,规范标准,建立健全耕地、草原、渔业水域、生物资源、产地环境、农产品生产等重要农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台账制度,创新农业农村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构建充分体现资源稀缺和损耗程度的生产成本核算机制,形成农业生态价值统计制度。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全国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基于空间信息的“空中-地”信息系统。

2.2水土资源利用

2.2.1前沿进展

近年来,中国节水农业发展迅速,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新型灌溉技术、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开发了一系列农业节水灌溉产品,并构建了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撑体系,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康绍忠等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控制作物根系轮换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株间蒸发,降低作物蒸腾耗水量,节约用水。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城乡统筹和节地利用、土地整理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2.2主攻方向

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研制作物水分信息采集、高效用水调控灌溉、分根带交替灌溉、高效畦田灌溉、新型节能高效喷水灌溉设备、开发土壤保水剂、表土结构改良剂、多用途作物蒸腾调控技术、水、土、作物三大协调调控技术系统;以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的,围绕农田生态系统建设、耕地污染修复等方面,开展农田生态缓冲带建设、耕地质量评价、休耕轮作、污染治理等技术研究。

2.3农业投入品使用

2.3.1前沿进展

大力推动施肥方法的变革,包括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适期施肥等新技术、作物增产、缓效、中微量元素、有机、无机、养分形态与功能、新产品的推广和施肥技术。另外,还应积极推进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多种秸秆还田技术,研制具有粉碎、腐熟剂、翻耕、平整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农具。在农药的减量控害上,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的开发,开展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管理、科学、准确的防治等。

2.3.2主攻方向

在化肥增效上,主要研究基于化肥施用限值的智能肥料现场检测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基于耕地地力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新型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无人机施肥技术、加快修订有机肥料行业标准、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研发炭基肥、液体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新型肥料产品,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装备水平,开发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在减量控制和控制方面,要加大对绿色制剂的研发力度,以降低生态环境的危害;加速开发利用免疫透抗、性诱剂和调制剂的产业化和应用技术,促进生态调控;开发高效杀虫剂、新型航天制剂,开发新的菌种肥料。在农业薄膜的循环利用上,研发可降解、增厚的农膜、研发农业膜再生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开发残膜等。

2.4农业机械化

2.4.1前沿进展

目前,水稻生产已经完全机械化,开发出了一批轻量化高产高效水稻栽培技术,如直播、穴播等,改无序播种变为有序直播,变人工插秧为机械直播,大幅提升了水稻机播水平。陈志运用仿生技术,研制出了不枝条式玉米收割台、秸秆打捆技术,并开发了一套配套的农机、农机,构建了玉米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提升了玉米机收水平,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以及丘陵山区、牧草生产等机械化作业取得了创新性技术成果,畜禽养殖机械化及废弃物处理等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迅速。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无人机、可控农机具的研制和使用,微型农业遥感技术和农田作业精度技术在农用飞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农用机械为载体,通过精细播种、深施化肥、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还田等增产、增效的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

2.4.2主攻方向

围绕规模化种植、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开展了农业机械、秸秆还田、智能农机装备传感器、农机导航和精准作业等方面研究。重点是:加大农机能源结构、新型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开展秸秆覆盖、深翻、碎混还田和提高耕地品质的技术设备的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秸秆还田翻耕、免耕播种机和大功率拖拉机;发展精确农业和无人机,开发出单人多机、遥控装卸物料、遥控挂接设备等无人机,以改善遥控飞行器的操纵方便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尤其要注意开发和推广适合于经济作物的生产技术的农机,并针对目前我国畜牧业和水产养殖设备严重短缺的现状,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

2.5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

2.5.1前沿进展

中国学者对畜禽粪污、秸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理论体系创新、生物转化技术、评价方法及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创新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初步形成了以能量价值为基础的区域循环农业体系评价方法,开发出了一套以干式厌氧发酵、反应器式好氧发酵、热解炭气肥联产、秸秆膨化生物发酵饲料等一系列新技术和设备,并对农作物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和原料化技术模式,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技术模式,建立了标准体系。建立了以农牧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的循环体系,有效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发展。

2.5.2主攻方向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种养结合循环系统的碳、氮的转化和调节机制;对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尾菜等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进行评价,土地承载力评价,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评价;从微生物种群演替特征、病原菌等的生物灭活机理、抗生素、重金属、臭气等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调节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开展秸秆还田、腐熟、厌氧发酵、热解炭化、肥料清洁生产、畜禽粪肥安全使用等技术设备的研制,并开展了育苗基质、食用菌生产、饲料产品等的研发,以及基于养分循环的区域种养结合技术模式;制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收、运、再利用的关键技术规范和农业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

3.结论与建议

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稳定、原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等角度,论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当前急需转变发展理念,整合资源,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政策支撑。

3.1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促进绿色发展,是减少资源环境利用强度,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规模、轻质量、重产量、轻生态的问题。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担当责任,把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科研工作始终,研发出更多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不断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3.2加强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形成攻关合力

中国的农业工程理论研究多,实用技术少,单项技术多,集成模式少,简单技术多,核心技术少,分散研究多,联合攻关少。当前,我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急需整合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不断推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农业绿色发展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大大增强农业工程绿色发展技术产出能力,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完善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标准体系

中国农业工程技术规范还不能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整体设计、重点突出、逐项突破,研究制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种养循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农业工程技术、产品、建设和管理相关标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标准保障。

3.4加强政策支持

要加强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和推广的政策扶持,对节水、节药、节肥、节地、节能减排、环保等新技术、新装备要重点投入,要支持建设一批农业工程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和模式的快速建立,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4.1筹措资金,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科技投资的整体增长速度依然很快。要构建以国家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而不是单一的单一投资途径,而是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投资;要逐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把国家、企业、个人和单位结合起来;要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投资水平。

4.2科教兴农,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农业科技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高质量的农业科技人员是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无论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都应该积极地为农业科技人员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以促进农民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并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激励体系。要强化科技人才的培养,突出农业科技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大力推广科技知识,加快农民素质的提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此外,要注重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良好风气,广泛开展农民夜校、组织电视讲座、“三下乡”等各种形式,向农民提供科技知识。

5.结束语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又是贯彻习近平新时期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业既关系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又关系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农业的绿色发展,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隋斌, 董姗姗, 孟海波,等.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