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王峰,邵坤

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32 

摘要:地下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经济迅速发展,推动着各行业领域向前发展,伴随着资源需求日益提升,若想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做好地质勘查与防治水工作。基于此,本文对地质勘查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注重水害防治方法的灵活运用,促进作业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研究  

 引言

地质勘查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的需要,对一定区域内的岩石、构造、地下水、地貌环境等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对地质勘查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越来越关注,需要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环境影响。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级,需要将全域按照地物覆被类型划分为耕地、湿地、林地、未利用地,对应代表区内地物覆被的背景信息,对于不同的地物覆被条件,地质勘查活动对其影响效应也不同。根据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和可恢复性,地质勘查活动对耕地影响最大,林灌地次之;草地或者水域湿地多为低等的植物群落,更替周期较短,影响相对较小;未利用地大半为尚难开发利用的石山、雪山、冰川、沙漠、戈壁、盐沼及自然条件恶劣的高海拔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自然环境严酷的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地质勘查活动影响最小。地质勘查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影响分级:根据全域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划分,植被覆盖度高低代表植物群落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多为植物群落层次丰富,生态系统复杂,自我恢复能力性差、周期长,影响程度较高;相反,植被覆盖度低的区域,多为低等草本或者地衣等,植物群落单一、生态系统简单,可恢复性高,周期较短,影响程度较低。因此,按照植被覆盖度高低分别赋值。地质勘查活动对声环境噪音影响分级:地质勘查活动中的钻探等施工,会对人类等造成影响,产生施工噪音,而噪音属于有限影响范围因素。根据野外测量和相关标准,将居民区及其附近范围作为噪音影响区域,将研究区按照噪音影响程度以距离为依据划分为四级,对于距居民区外的区域赋予影响范围内的最低值。距离居民区越近(钻孔影响范围内面积越大,则反映出该区对噪声越敏感,信息量值也越高,对这类附带影响属性的因素,即可直接通过信息量理论,根据缓冲区面积分析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地质勘查活动对地表水资源环境影响分级:由于地质勘查过程中,钻探等工程对地下水质、水量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工程施工及施工人员生活用水等会对地表水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前期调查,将地表水及其附近范围作为研究区,距离地表水系越近则反映出该区对施工越敏感,信息量值也越高,对这类附带影响属性的因素,即可直接通过信息量理论,根据水系缓冲区面积分析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2影响分析及对策

2.1评估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质勘查活动对地表水系、居民区影响程度主要集中围绕居民区分布。绝大部分区域影响程度属于较轻级别,但可明显看出环境敏感带,揭示出水网密集区对地质勘查活动的高敏感度。因此,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扰动强度有限,采用绿色勘查技术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推进生态环境本底调查,需开展“资源禀赋、环境条件、技术经济”三位一体评估,评估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勘查修复以“影响因素清楚、地貌景观整治”为主,避免“二次损害”,其他区域应采用适度修复手段,避免过度修复。绿色勘查过程修复工作与地质勘查“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工作阶段吻合,避免多次人为扰动,提升绿色勘查综合效益[1]

2.2勘探方法与技术的创新

我国不同地区的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地质条件,这给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保证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并在原有勘探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探索,提升其应用效果。比如近年来比较常见的瞬变电磁法和岩溶充水矿床技术,就能够保证勘查的效率和准确度,能够有效解决技术落后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根据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不同,岩溶充水矿床可以分成溶隙充水矿床、溶洞充水矿床和暗河管道充水矿床三种类型,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规律和发展动态,确定区与岩溶水系统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提升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为后续的安全高效开采打下坚实的基础[2]

2.3做好排水供水工作

开采资源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工业废水,加强对这部分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是保证煤炭资源开采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另外,在开挖岩层的过程中,地下水会从岩石缝隙等渗入矿井当中,必须利用集中排水系统进行妥善处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结果、水资源论证结果为基础,严格遵守煤炭开采废水排放标准(见表1)等,做好排供结合、综合利用,从根本上提升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的应用价值

[3]

2.4注重地质探测方法的灵活运用

物探、钻探、化探等是较为常用的地质探测方法,对开拓、掘进、回采工作面的构造发育和富水情况探测有着良好运用效果。例如,井上运用三维地震、电法等地质探测方法,井下掘进工作面可运用分布式地震法或者瞬变电磁法,能够对工作面是否存在富水异常情况进行准确探测;回采工作面可以在上述探测方法运用的基础上搭配无线电波透视法对其前方富水异常区、构造发育地带进行探测,全方面掌握矿区内积水部位所在位置以及实际分布情况,既能为水害针对性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又能降低水害事故发生几率。例如,运用地面瞬变电磁勘探法协助采矿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开展,帮助相关人员全面掌握该区域各含水层富水性以及断层富水性,针对性安排水文地质钻探工作,达到对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进一步详查的勘查目的,综合分析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导致矿井充水情况出现的成因,实现对矿井涌水量精准预测,为优化和完善矿井排水系统建设提供合理依据。掌握该所面临的主要水害威胁和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为后期防治水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另外,结合地质勘查结果,对矿区内的积水部位的水量、标高、水压等重要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作为水害防治措施制定的参考依据,同时利用无人机智能探测设备对矿区内废气巷道的积水情况全面探测,在采掘施工平面图上明确标注积水所在位置,再配合地质探测器收集矿井内部的含水构造,以此达到内部积水情况以及动态变化的实时掌握。在水害防治中灵活运用多种地质探测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先进技术优势,又能保证勘查结果准确性、全面性,弥补传统探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切实强化防治水基础工作,从而将地质勘查与防治水工作二者相结合的作用充分发挥,实现水害事故有效防治,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害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危害影响,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4]

结束语

地下水具有埋藏隐蔽性和污染很难治理的特征,因此,水文地质勘查需采取严格的措施,并加强地下水监控工作,避免在项目建设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1]赵辉,胡慧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探究——以江西省某矿山为例[J].中国金属通报,2022,No.1078(10):246-248.

[2]程立玉.钻井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No.415(25):91-93.

[3]张晓.浅谈铁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No.414(24):163-165.

[4]吕程.某油田开发项目事故状态下地下水影响分析[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SocietyforEnvironmentalSciences).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22:7.DOI:10.26914/c.cnkihy.2022.01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