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高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Micra无导线起搏器经导管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5例高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Micra无导线起搏器经导管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杨龙萍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总结高龄患者经导管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减少高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压力性损伤及穿刺处感染,后期随访未出现心悸胸闷晕厥等情况,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Micra无导线起搏器  围手术期护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治疗SSS主要为心脏起搏器的植入[1]尽管传统的有导线起搏器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导线起搏器的囊袋感染、导线断裂、术后卧床休息受压部位压力性损伤的高发等缺点的存在是不容忽略的事实。美敦力 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被媒体誉为“全球体积最小的心脏起搏器”,体积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体积比传统心脏起搏器减小93%,重量仅约2克,拥有强大的电池续航能力,配合兼容1.5 T/3.0 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等创新功能[2,3]。Micra无导线起搏器经患者右侧股静脉,通过导管直接植入右心室,无切口、无手术瘢痕、身有埋藏起搏器的凸起、患者活动无束缚,减少了传统起搏器囊袋和电极导线有关的并发症[4]。现对我科5例高龄患者实施经导管无导线起搏器植入(VVIR)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高龄,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77.28±9.57岁),最大年龄95岁,Barden评分为12-15分,Barthel评分为中度依赖,其中共同主诉头晕乏力,间断有心慌不适症状,其中3例有外院晕厥史,95岁高龄患者院外晕厥跌倒导致多处肋骨、胸骨体骨折。入院后进行ABPM有3例患者提示高血压3级(极高危),holter检查示:心动过缓,R-R间期最长可达5s,频发室早,偶成二联律、部分成对,二度I型窦房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房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偶成三联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完成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术中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以及术中、术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的应对方法,向患者介绍术者及责任护士,分享成功的手术案例,以减轻患者的顾虑,顺利接受手术[5]。术前一天完成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心内科住院患者入院有心电监护医嘱时,电极片粘贴避开除颤部位及锁骨下皮肤,尤其对高龄消瘦患者更应注意;术前一天根据术者要求完成备皮,常规范围为两侧颈胸部、腋窝、腹股沟,对于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只需完成腹股沟备皮;②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完成药敏实验,为了便于手术操作,优选选择左上肢;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饱腹;④大小便:术前排空大小便,对于大小便不能自理患者,术前予留置尿管;⑤其他:查看患者血常规、生化检查、D-二聚体、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血型、传染病筛查,注意阳性指标。

2.2术中护理

密切配合术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警惕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的发生,备好抢救用物,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倾听患者主诉,做好人文关怀,稳定患者情绪,保护患者隐私。认真书写术中护理记录。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监测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取平卧位休息6-8小时,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卧床的重要性,遵医嘱安置心电监护,模式调制起搏监测,查看患者手术记录,知晓患者永久起搏器起搏频率,并根据起搏频率调整心电监护心率的低限,严密监测生命体,观察患者起搏信号是否良好,术后常规监测24小时,术后一天复查心脏超声或胸部CT。

2.3.2基础护理

高龄患者依从性、理解力较差,制动较久容易出现烦躁,受压部位易发生压力性损伤。①对于烦躁的患者可经医护人员共同评估后告知患者家属予保护性约束,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好病历及护理记录的书写;②对于Barden评分中高危的患者,术后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酌情可安置气垫床,注意观察受压部位皮肤。③疼痛评估,倾听患者主诉,当患者卧床时间较久出现出现腰酸背痛等情况时可适当抬高床头,摇高床头15°—30°,告知家属酌情按摩腰背部;对于穿刺点疼痛患者及时告知医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遵医嘱可给予止痛药,做好疼痛评估,如实体现在护理记录及体温单上。⑤抗感染治疗,术后遵医嘱予输注抗生素减少感染发生。

2.3.3术后并发症观察

对于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①心包填塞,当患者出现胸闷、心率增快血压骤降、面色苍白等情况及,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抢救;②起搏器移位,严格心电监护,观察起搏信号是否规律,如有异常,立即行胸片或CT检查,观察起搏器位置并且协助医生进行体外程控起搏器阈值来判断有无移位或感知不良。③穿刺处血肿,穿刺处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有无血管杂音,如有异常立即行床旁血管超声检查,避免假性出现假性动脉瘤。

2.3.4饮食指导

   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高龄患者严格防误吸、呛咳。

3 出院指导

  ①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随访的重要性,常规为出院后1、3、6、12月进行门诊随访,以后每年至少随访一次;②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不限制上肢活动,可以进行核磁检查,但是须告知患者勿剧烈活动,可进行打太极、慢走等;③遵医嘱规律用药;④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如有不适立即来院检查。

4 小结

5例患者均有单腔起搏器手术指征,高龄、消瘦、经济状况良好,适合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手术顺利,住院过程中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于术后4天出院。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相对传统起搏器来说无囊袋、无伤口,术后恢复快,但是无导线起搏器价格相对高昂,其单价是传统单腔起搏器的四倍左右,费用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6]。此次总结的病例数较少,样本群体单一,随访时间较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今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完善与传统起搏器数据的对比。

参考文献

[1]Mond HG,Proclemer A.The 11thworld survey of cardiac pacing and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caendar year2009-a World Society of Amhythmia's project[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21, 34(8):1013-1027

[2]BONNER M,EGGEN M,HADDAD T,et al.Early performance and safety of the Micra transcatheter pacemaker in pigs[J].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2015,38(11):1248-1259.

[3]时向民,刘长福,李健,等无导线起搏器置入一例并文献回顾[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9):986-987

[4]陈诚,张疆华,邢强,等单中心60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临床经验分析[J]中华心律朱常学杂志,2021.25(1):37-42

[5]王月芳.心理护理对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7):137-138.

[6]汤宝鹏,张澍,黄德嘉.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未来可期[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1,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