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公路交通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研究

李航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公路运输产业向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与固废循环系统运用经济发展,实际涵盖了绿化道路、低碳化道路、循环系统运用三种范畴。高速公路运输业则属于一种市场经济形式,而绿化道路、低碳化道路等则是绿化经济发展与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衍生。由此可见,绿化道路、低碳化道路与绿化经济发展、低碳化经济同出一辙。绿色经营侧重于兼顾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低碳经营则注重以高新技术为手段,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而二者都以环保为主要目的。基于此,对公路交通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引言

公路通行能力强、运输效率高、安全系数高,在综合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价值,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下,我国高速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1公路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的意义

1.1固废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

固废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固废置换的成本费用,明显降低废气排放量,进而净化城市空气,增加资源利用率。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废弃物是服务区所在地的第二污染源,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对服务区周边土壤、水质以及城乡大气自然环境的重大环境污染。所以,如果能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生活废弃物、生活污水就地加以处置,再把处置后的产品作为公路边坡绿化的基质或服务区范围内植被的养料,不仅能够节省从远程运送到处置站点的成本费用,还能实现对污染物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也是对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公路系统的一种尝试。

1.2实现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现实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不仅明确了减污降碳的总体方向,同时在有关业务板块工作任务里分门别类做出了具体安排,包括绿色基础设施、运输结构调整和新能源的推广使用。在《经济社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目标纲要》中也对2035年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程度更高、质量更高”的节能减排要求,其中的重点是围绕基础设施、化石能源、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相关工作。随着一系列政策制度的明确和完善,交通领域相关行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压也会进一步增大,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2公路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的影响因素

2.1经济因素

高速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具有关键地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公路运输业是国内交通运输业的主体部门,中国公路运输业的自身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运行情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联,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都会带动人才及技术产品的流通、资源配置、行业建设等社会经营活动,而所有上述活动都离不开中国公路交通运输的支持。高速公路运输业蓬勃发展的根源来自经济发达,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二者共同繁荣发展。正如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当我们发达到特定程度时可以帮助推进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又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而推进经济走上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2公路碳排放源监测体系尚不完备

我国公路领域的碳排放尚未建立全覆盖、全周期的测算监测体系,由于碳排放测算口径不一致、测算方法不统一,导致不同部门、不同学者测算的公路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并且,我国目前公路主要通过仪表和人工进行碳排放源监测,碳排放数据获取较滞后。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既有的公路碳排放源监测体系无法满足“双碳”目标下公路碳排放监测的高标准要求。

3公路交通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措施

3.1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理念

建设绿色低碳的公路交通系统,就必须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的理念,强化环保意识,进而规范道路运输活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一是从全社会的整体视角考虑,根据国家绿色低碳目标,提出意义重大和效果明显的公路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广泛传播绿色低碳的理念,促进科学合理选择运输方案,从而促进低碳化公路交通系统的建立。二是对运输公司和交通运输工作者开展低碳化理念传播教育和技术培训,改变传统思维,放弃高能耗的工作方法,积极选择绿色环保交通运输方式。三是丰富文化传播工作形式,除常规宣传教育活动之外,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公路旁广告牌、高速展示屏等各种渠道加以宣传推广,拓展受众群体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人了解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形成良性的社会氛围。

3.2积极发展数字交通系统建设

一些交通企业开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5G等数字技术为支撑,基于互联网平台来赋能传统城市的交通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对交通体系中的“人、车、路”进行协同化管理服务,以实现智能交通信息发布、智能交通运营管理、智能城市道路状态管理的功能,促进交通服务体验优化,达到提升交通分担率,优化城市交通效率,在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交通企业应继续探索前沿科技,推进科技在产业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应用,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区块链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注重新技术的数字化赋能,以数字技术和工具连接公交、地铁、单车、网约车、高铁等各种出行方式,构建低碳道路交通网络,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在具体的运用场景上,结合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依托数字技术来构建云端数字城市,用于交通的整体规划调度、运营管理。

3.3合理控制高速公路新增建设规模,强化政府债务责任,加大政府投入

一是科学制定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维护规划、标准的严肃性,更好地处理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进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资金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之间的关系。二是强化政府债务责任,发行高速公路长期债券,置换商业贷款,减轻短期偿债压力,降低债务风险。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切实确保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按时、足额到位。

3.4健全公路碳排放源监测体系

以公路运输碳排放为主要分析和监测对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碳排放追踪监测经验,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研究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公路碳排放监测和测算体系,以便强化公路运输“碳足迹”分析。同时,强化对公路企业碳排放的监管和指标考核,推进公路低碳转型考核体系建设。

3.5扩大固废循环利用研究

进一步扩大公路行业固废的研究种类,对不同类别的固废产生现状进行调研及特性分析,获取更多公路行业固废的产生特性、组成特性、污染特性及利用处置特性等准确信息,以便建立固废特性数据库,全面精确地判别公路行业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或找寻其他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式。引入新的分析测试方法并进行现场实验,持续完善公路行业固废资源环境属性的研究,确定每种类别固废的产生机制,进而从机制层面来归纳总结公路行业每种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为其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结束语

“双碳”目标对交通运输领域而言,既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挑战,也是绿色转型的重要机遇。公路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明显的低碳排放特性,是交通运输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冯飞.低碳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策略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7):91+85.

[2]邓东德,章玉.新时代公路行业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J].交通节能与环保,2020,16(02):64-66.

[3]马建,冯镇,邱军领,陈一馨,李东武,丛卓红,丁龙亭,王刚强,陈刚.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公路交通行业技术变迁及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38-67.

[4]张杰.关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J].北方交通,2018(09):92-94.

[5]范永伟.公路领域新能源利用是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实践创新[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8(0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