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高智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经营分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经常遇到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进行严格管理,有助于施工过程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助力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本文概括总结建筑工程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目前建筑施工期间,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希望施工企业给予高度关注,以积极态度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引言:建筑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如果不加重视或管理不善,就会酿成安全事故。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大量问题,诸如风险管理缺乏足够资金,风险源识别缺乏丰富经验,建筑施工的施工及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而且一旦安全风险发生,相关企业也缺乏必要的先进手段。种种问题因素导致建筑施工过程安全事故频发,亟需施工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避免此类事故的一再发生。

  1. 建筑工程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

1.1.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其意义非同小可,它能大幅压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而且还会大幅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增加无谓的成本开支,进而最大程度地扩大经济效益数额。

1.2.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作业人员无疑是建筑工程的主体,他们全部参与工程建设,一旦工程的安全风险酿成事故,他们往往直接成为受害者,人身安全会受到致命威胁。而且安全风险不仅危害人员安全,还会给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情况过于严重,事故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施工企业能够针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强化管理,落实精细化防控,排查自身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有助于风险的及时察觉与消弭,严格执行作业规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系数,不仅有利于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企业还可以降低成本支出,进而获取最大收益。

1.3.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站在管理学角度,安全管理在所有管理模式中更具现代化形式,它的合理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施工企业的平稳向好发展。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加强监督管理,可以有效规范作业环境,约束作业人员规范化落实工艺流程,同时也对作业人员的自身行为进行合理束缚,形成规范化施工模式,企业可藉此提升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实力。

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现实问题

2.1.缺乏识别风险的经验

国际上很多先进国家的安全风险管理开展多年,经验相对更丰富,他们针对建筑施工出台了专业性很强的评估标准和研究报告。有的企业巨无霸,保险公司以及中介机构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走得更远,编制推出了专用手册等宣传品,专门用于有效防控潜在的安全风险。国内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有相关机制,但是也仅仅是工程全部完工后才总结评估,滞后性非常明显,无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及早预防和过程控制,客观上导致风险管理成本上扬。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的企业会专门从国外聘请业内专家识别安全风险,然而国内的建筑工程在技术应用以及评估标准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方法的具体成效难如人意,导致风险误判或者漏判。

2.2.从业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国内一些建筑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没有对安全风险提起高度重视,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导致国内的风险管理长期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处于落后的低水平。多数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认为风险管理可有可无,专项资金不是没有就是挪作他用,而风险来临之际又无法科学有效应对,往往很不负责地推卸或转嫁风险,殊不知这样不但不会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还会连带社会效益也严重下滑。同时,风险转移的决定权并不在掌握合同折扣一方的手里。由于建筑市场的外包方通常利用包括免责条款等在内的苛刻甚至霸王条款把安全风险转移到承包商头上,表面看此类做法短期内让业主以及总包方获益,但是它根本上严重忽视了承包方的合法权益,各种利益纠葛牵扯之下势必爆发严重冲突和纠纷,最终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冲击社会及行业的公平正义。这种风险责任不负责也不公平的转嫁,承包商即使忍气吞声接受后,也会在人员及机械等成本投资中尽量找补,或者不道德第二次转移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受害的是企业缺乏对施工技术及机械的应有投资,最大受害者是整个行业。

2.3.缺乏先进风险处理手段

国内的工程负责人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所侧重,意识当中这已经是风险管理的唯一有效途径,这种方法非常错误。举例来说,特殊需要时风险管理需要支付比较高昂的技术方案成本,如果紧急应对又会让目前的风险成本上涨。而且很多企业未就风险管理准备专项资金,单纯以为能够控制全部安全风险,最终害人害己。

2.4.风险管理资金不够

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一般都会把建设资金投入到材料和机械采购方面,而且人工费也占据很大一部分开支。施工企业的侧重点放在工程质量方面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应该忽视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更有甚者部分施工企业根本未就安全风险管理留出专项资金。而且很多企业都会把中标项目进行外包,以此转嫁安全成本。安全风险管理资金不到位,安全管理所需的设施,宣传品以及工具就无钱可用,最终都会在施工现场折射出来,结果就是管理混乱,安全事故呈现高发态势,造成更大损失。

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设立专项基金

建筑企业有必要就安全风险管理设立专项基金,为工程投资提供安全保障。政府部门应及时跟进专项基金的设立及流动去向,并出台严厉措施处罚那些对安全风险管理设立专项基金置之不理或只有临时许可证的企业,只要此类企业没有在风险管理方面达到市场要求,禁止一切建筑活动。

3.2.强化风险识别

建筑企业须就风险管理编制评估表。虽然一些企业确实落实了这项制度,但是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全面性严重不足。要全面控制安全风险,建筑企业还须对施工过程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强化识别,确保风险源全部浮出水面。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因项目不同而存在差异,而且工程的规模,结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标准各不相同,因此风险管理不可能有万金油式的统一方案。唯一出路就是企业在风险识别上下大力气,也可聘请业内专家开展风险评估,规划管理方案,风险源识别越多越好,同步对此类数据资料进行全面采集和整理,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如有需要企业还须把已经暴露的安全风险上报相关部门,提前完成备案。

3.3.开展风险培训及宣教

建筑企业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就此开展大力宣教和知识培训,要求培训过程尽早开展。态度端正严谨,方法科学合理。此类内容涵盖安全管理中的政府的政策条例,安全知识,管理规程及标准,执行流程等;企业自身的安全条例及规章制度;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系统;城市规划方案及安全法规;工程现有条件,基本特点,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当前大环境等。要确保培训和宣教的开展力度及措施可行性,要深入一线落实到每一个人,强调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形成良好氛围。

3.4.高度重视项目管理风险

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一定要提高,要提前评估潜在的突发事件,做好应急预案。管理人员要提前全面研究工程规划方案,重点关注风险防控。一旦遭遇索赔,当事双方不要诉诸极端,要友好协商处理。如果谈判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索赔诉求一方须采集相关证据,在期限到来之前走法律程序,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索赔证据指的是投标书,相关信函,会议纪要,各种指令,方案文本,图片证据,气象资料,质检报告以及现场记录等。施工企业要控制项目管理工作风险,参与市场活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优势落实管理工作。同时,施工企业也可选定资质实力兼具的合作方分包,通过合法渠道转嫁风险,以此提高最终收益。而且,企业要强化项目管理,把风险概率控制到最低限度,提升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避免因风险事故造成严重损失。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一种体量庞大且非常复杂的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各种影响,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含有大量安全风险因素,如果施工企业不能有效识别并合理控制安全风险,极有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工程建设和人员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就安全风险管理设立专项基金,提高识别安全风险的能力,大力开展安全培训和知识宣教,同时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军峰,崔宇.探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013):941-942.

[2]谢治强.关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究[J].工业C,2015(38):65-65.

[3]丁俊杰,张倩.关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00(003):00035-00035.

[4]焦艳康.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6):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