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目标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赵苏位 ,魏泽宇 ,邓文娟

622727198708306219  130702197606150639  610526198508249000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保障建筑企业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企业开发的建筑品质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不仅会对企业的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安全运营,从而诱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为社会提供更加放心的建筑,全面保障用户的居住与群体办公需求,应加大在施工中对其质量的关注。下述将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设计基于目标管理法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目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应建筑行业市场需求而诞生的二级细分专业学科,它的本质是将“项目管理”的部分理论成果应用在工程行业,从而实现对建筑项目的费用预算、实体质量、安全生产等关键要素的精细化管理控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确保工程投资建设单位的利益,更是为规范化管理建筑行业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机制环境。总地来看,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项目圆满完成规划设计、投产建设至运营等项目任务,将这样的整体目标拆分为若干个细化的可执行步骤,将建筑项目的建设成果与预期效果的偏差控制在最小限度。

1项目管理法的意义

项目管理法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寻找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法。根据建筑工程的自身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分配,包括施工人员、施工项目、施工设计、施工材料等,都需要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能够有效的开展,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法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建筑工程能够在预期之内完成工程的前提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同时项目负责人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要确保企业的投入成本不超出预期,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规划,以保证自身能够完全掌握施工进程以及施工方向。项目管理法的管理对象是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项目管理法主要是构建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大框架,项目经理要针对各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进程完善项目管理的内容,从而体现出项目管理法具有科学性、程序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对于项目管理法的主要目标而言,其与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能够进行完全融合,因此,建筑工程的管理务必基于项目管理法的管理之上,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顺利地进行下去。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程管理落实不到位

在建筑管理方面,工作人员会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制订完善的管理方案,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虽然很多工程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但是由于制度的完善性和其他因素影响,很多管理措施未能落实到位,使得工程管理水平不高。例如,工程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人员的行为约束力不强,在日常工作中未能深入建筑施工现场,加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情况的控制,对于安全、质量、进度等掌握不足,使得很多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响最终整体的效益水平。因此,为了强化工程建筑施工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切实保障管控工作发挥作用。

2.2监督管理不严格

施工监督是通过检查等方式,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等进行强化。监督管理不严格,会造成施工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和解决,给工程留下很多隐患。从质量监督层面来看,监督不严会出现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缺陷。例如,混凝土如果未经充分振捣就进行浇筑,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气泡,造成结构内部裂隙;防水施工如果未使用叠边技术,会导致雨水沿着卷材接缝渗入建筑结构内部。从安全监督层面来看,由于监督不严格,一些施工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有的施工区域周围未设立围挡,或未张贴警示标记,对外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没有严加管控。

2.3其他风险因素

其他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种。(1)技术不确定性风险。指在技术方案设计时,无法准确预测到的突发情况。(2)经济利益风险。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工程承包费用与工程造价之间的不平衡风险。(3)政治社会风险。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和不可控问题,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偏离正常水平。

3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若想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完善管理体制。首先,制定管理目标以及管理制度,同时要细化工作,促使不同岗位的人员都能按照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其次,管理人员也要重点开展监督工作,全方位监管施工过程,对发现的不规范行为要及时纠正,针对严重的问题要进行追责。最后,定期开总结会,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可以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作用,促进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同时,这也要求建筑企业要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3.2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管理中需要重视监督管理的作用,可以采用委派专人进行监督或监理监督等方式。在监督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保持客观、公正,并且能够深入施工一线,近距离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对于施工操作、技术等错误和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在安全生产前提下,通过监督管理可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应在施工区域增加围挡和警示标志,提示闲杂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3.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素养,特别是要掌握合同、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首先,应加强理论学习。施工人员应努力学习有关专业技术和法规,了解相关知识,并熟悉项目管理中的相关规定,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为项目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参考。其次,强化培训力度,在培训内容上要侧重于对专业技术工作的培训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专业技术方面,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引进国内外现有的资料文献,使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明确项目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不同风险的防控手段,及时更新项目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法。在职业道德方面,需要通过调节培训内容,使项目管理工作人员清楚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意识,从而组建一批专业素养过硬且思想态度端正的人才队伍。再次,提高素质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从专业技术能力建设方面来看,施工企业需要认识到人才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项目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解决实践工作问题,需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判断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不仅可以为后续培训内容调整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还可以在考核中锻炼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模式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大主体,这样可以更好地端正工作人员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培训效果。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要不断创新与优化,适应建筑领域的发展变化,通过引入智慧工地与BIM技术,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对施工环境、人员以及机械设备等要素的管控,实现对工程管理的有效控制,切实保障生产的安全与质量。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昕.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房地产导刊,2021(3):119-120.

[2]庞生红.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应对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21(1):47.

[3]张恬,耿贺.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1(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