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开展趣味发声练习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开展趣味发声练习的策略

陈苏萍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摘要:教师若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重视趣味发声练习,与此同时,趣味发声练习教学同时也是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重要的组成,其本身具有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学生美育培养的要求与指示。基于此,本文便是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开展趣味发声练习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趣味发声练习

引言: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科目。艺术具有很多种形式,而音乐作为广为流传的艺术演绎形式,其不仅传递着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也是一种传承。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借助趣味发声练习教学,促使学生在感知音乐的美妙与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歌唱能力,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优化训练模式与课堂导入,强化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的氛围以及有效性,都与课堂导入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借此优化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与兴趣。生动活泼地导入环节能够活跃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参与性。基于此,教师务必要对课堂导入环节加强重视,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发展规律,设计有效合理的音乐课堂导入[1]。例如,教师在教学《老水牛角弯弯》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设置故事情景,展开导入环节。或者是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优良互动,进行课程导入。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你们知道牛长什么样子吗?”、“你们见过牛吗?”“你知道水牛、耕牛、奶牛、肉牛的区别是什么吗?”,教师借助一系列的问题,拉回学生下课时放飞的思绪,同时再借助问答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这对于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发声练习。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水牛的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水牛,观察水牛的角。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然后再将这个内容,与节拍、相关乐器进行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在对唱聆听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这样的方式能够快速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更好地融入学生内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促使课堂氛围更优良生动。

二、进行分层发声教学,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

艺术的形态多种多样,而音乐则是世人都能够理解,且广为流传的艺术形态。音乐不仅拥有着丰富的感情,还有具有旋律动听的特点。在小学音乐趣味发声训练当中,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不仅能够强化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够有效地陶冶与提升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进而促使学生沉浸在音乐世界当中,脑海中浮现编曲与演唱者所表达的景象,最终达到体会音乐美感的目的。不仅如此,在该教学当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音乐曲目进行二次创作,借此帮助学生对音乐歌曲的美有明确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明确一点,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进程,千万不能过于着急。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音乐当中,对音乐的理解可能也会有非常大的区别。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学生的想象思考能力进行评价估测,并且使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尽可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学生对该学科产生了学习积极之后,就会踊跃地参与进教学实践当中,明确自身与其他同伴之间的区别,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以及趣味发声训练当中,不断改正自身不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音乐比赛等趣味活动,强化学生的音乐学科知识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发声训练是具有特殊性的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其不仅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投入比以往更深的时间以及注意力,还要求教师将自身情感充分融入音乐当中。大部分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都有互相对唱的环节,那么学生也要掌握唱歌换气以及唱出高音的技能。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民歌为例,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借助示范或者是情境创设,将学生划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进一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共同练习发展。在聆听其他同伴唱歌的时候,学生就可以默默学习优点,在自己唱歌的时候,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使用对应的方法,展开进一步学习和改良,从而将自身音乐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训练活动当中,同时鼓起勇气积极演唱,激发学生对音乐最美好最单纯的喜欢。在这个进程当中,教师扮演了引导者,保障了该练习方式能够将音乐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不失去艺术性,也没有偏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表演,使用自己的方式以及技巧,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参与进发声训练当中。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逐渐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唱歌方式,进一步强化自身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将情绪与日常的趣味发声练习结合在一起,借此完成每天的练习任务

[2]。最后,教师借助于学生的沟通,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真实情况以及身心发展水平,进而给学生制定更加健全的教学策略,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生进行趣味发声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积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教师进行该训练活动的时候,务必要加强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学习兴趣的教育力度,以及对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音乐学科有一个全面充分地认识,要促使学生意识到音乐学习对个人审美能力、艺术涵养、歌唱技能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在教学纲要的帮助下,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动物发声模拟的方式,或者是肢体语言等内容进行趣味发声训练,促使该训练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娴妍.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99-200.

[2]方芳.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低中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