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思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生物多样性保护思路分析

吕萍

南京市栖霞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球上各种生物包括陆地生物、水生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把地球上所有生物汇总称为生物多样性,是维系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资源。生物多样性主要指生物、景观、遗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破坏程度不断加剧,大量森林被砍伐、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空气污染,大量生物消失灭绝,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遭受严峻的挑战,为此,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显得十分迫切。本文通过阐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发展及生存危机,以及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思路

引言

随着我国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出台,我国各地的生态环境体系在不断修复,生态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在市民的心中也得到认可和支持,这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对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耕地面积缩减,部分退化甚至无法恢复,森林砍伐严重,沙漠化加剧,部分生物逐渐消亡。根据初步统计,全球耕地退化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每天约有140多个物种面临灭绝。预计在21世纪,约有四分之一的生物消失,一个生物的消失,预示着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链的缺失,生物遗传性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局部地区改善不小,但是总体情况还在恶化,环境治理跟不上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是破坏容易修复难。我国的土地面积不到世界面积10%,生物种类却占了全球生物总数的10%左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做贡献。这些年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但是总体情况不太乐观,约有26%的湖泊消失(约1.86万平方公里),约有15%的土地面积沙漠化(约149万平方公里),66万平方公里草原退化,20%左右的植物处于濒危,300多个动物种类面临灭绝。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在政策和措施上也做出了不少调整。比如:70年代末期,提出了建立生态文明,制定了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90年代,我国加入和签署了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同期,颁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及《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21世纪初期,提出了建立环保节能、保护生态环境调整新的产业结构、改变消费观念及新的发展方向。同一时期,对我国未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20年总体目标、制定了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方向,编制出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为了加快建立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速度,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还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宪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有效措施

1、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认识不够,思想淡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大障碍。要通过各种媒介,通过电视、广播、书报、海报、广告等各种手段,大力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通过打击破坏环境典型事例,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来普法,加深人们思想意识的印象和对大自然对法律的敬畏。为保护生态环境打好思想基础。制定和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健全相关保护机制和体系。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意义,对人类的生存栖息地的重要性。加强同世界各国各个组织进行交流合作,通过讲座,共同考察和研究手段,加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重要意义,形成人类共同应对环境变化和对自然灾害,生物疾病的侵袭,建立一道安全的绿色屏障,让人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能够自觉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同时,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管控,外来物种没有天敌,没有完整的生物链,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前,在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必须加快立法,加强外来生物的防范意识,提高的检验检疫水平,加大打击和查处力度,严格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2、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为了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是非常有必要的。保护各种濒危的生物,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化管理和保护,包括建立陆地生态保护区,海洋河流生态保护区,还包括各种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相关区域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人们更加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的重要性,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能不至于环境受到破坏,才能使保护区生物的研究和繁殖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各地区建立许多动植物园区,开发各种生态农业基地,加强人们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认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

携手守护自然,顺应敬畏自然,与大自然更好的和谐相处。

3、加强生物多样性课题研究,建立生物基因库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生物面临生存危机。要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对一些生物进行异地保护、繁殖,建立种质资源、储藏种子的基因库,对生物的繁育进行研究。在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定期对生态环境重点关注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进行动物植物、各种菌类、河流及森林进行监测和研究,丰富生态资源体系的数据库,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自然环境进行系统性监测。同时,对一些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进行研究,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生长发育和繁殖,对一些濒危动物进行特殊的保护,可以建立繁殖培育中心,进行人工繁殖等。对一些环境改变无法生存的生物,进行异地迁徙保护,建立异地物种保护区,建立各种动植物园区,水族馆,生态园区等。

三、结论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关乎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发使用绿色能源,减少废水和废气排放,维护好赖以生存的空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环保节能、减少排放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带来可怕的后果,极端的天气变化、物种的消亡、生态链的崩溃,甚至是人类居住环境的消失。因此,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发展可持续经济等。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也在共同制定未来10年或者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社会要发展,生态环境也要保护,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强同世界各国合作,共同保护好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人类的生存环境才会更加美丽和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房艳.《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董锁成,李泽红,赵敏燕,郑吉,李富佳,李宇.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总体思路与框架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03):7-10.

[3]蒙倩彬.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生态廊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4]张雪婧.TEEB: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思路[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38(04):1-4.

[5]张文辉,康永祥,李红,傅朝荣.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研究思路[J].生物多样性,2000(04):4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