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路径探究

李沿生

温州市苍南县星海学校 325800

【摘要】小学生规则意识是指小学生自觉地以某种行为准则约束自己,并当自身需求和规则之间发生冲突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行为施加控制,做出调整。当前,小学生存在对规则意识的认知存在偏差、对规则的遵守缺乏自觉性、对规则内容缺乏认同性等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教育理念、提升规则制定的有效性、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促进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主任;规则意识

规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保障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的有序进行,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现状

(一)小学生对规则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规则有其自成体系的概念、原理、原则、策略等知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所要学习的规则内容主要分为日常生活规则、行为规则和学习规则三种类型。小学生理解规则内容时容易存在认知偏差,会本能地将“自由”与“规则”相对,由此否认和拒绝规则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以学习规则为例,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课后练习并提交是基本的学习规则,但小学生会觉得自由选择时间完成作业即可,就会忽略时间和空间要求,导致推迟练习完成时间或者变换地点完成等问题。

(二)小学生对规则缺乏理性认同,规则情感淡薄

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判断》中曾说,“规则意识是在服从命令的时候,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全部吸收了这些规则的感情和思想”。规则意识是与情感、思想有关联的,它具有情感性、自觉性和转化性。小学生无法理解规则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对规则的认同感不强,也就导致规则情感淡薄,而实际上小学生并未完全接受规则的教化作用。以中小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为例,“不能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能大声喧哗”“禁止践踏草坪”等标志性话语,从文字本身可以凸显出强烈的约束感、命令感与权威感,但此类语言侧重成人角度的表达,小学生并未将此类话语置于意识之中,也并未感受到此类规则的重要性,没有达到共情共鸣的效果。

二、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路径探究

(一)充分了解规则,感受规则重要性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有关法律部门加大力度实施宣传工作,力求通过各种法律宣传活动,让群众知法懂法,能够依照相关法律规则办事,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规则是法律的重要基础,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对于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说,在日常小学教育教学进程中,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让学生快速地了解规则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够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首先老师需要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点滴入手,比方说,对于小学生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打骂流浪猫狗、践踏草坪等行为,要及时地制止和教育,并且把这些不遵守规则的案例都渗透到德育实践活动中,给学生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快速地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而后老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交通规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园规则落实到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到其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强化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进程。

(二)选拔班级干部,建立系统班规

一个班级学生数目并不少,单凭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恐怕难以照顾到每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难以管教好每一位学生。此时,班主任就需要班级干部来帮忙一起管理好这个班级了。而培养和发掘班干部就需要班主任多多上心,班级干部作为班级的领头人,代表着整个班级的形象,对班级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的发掘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自荐和选举的方法,通过学生本人对自己能力的介绍及其他学生对班干部的投票来完成,大家推选出的才是大家认可的,才能真正地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

同时,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少不了班规的约束。制定班规时,教师要把握切实可行的原则,立足《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作为基础,并将班规尽量细致化,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认知,从而更好地遵守。在制定班规过程中,教师也一定要体现民主原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近期班级内有哪些好现象需要推广和发扬,又有哪些坏习惯需要改正批评,大家讨论过后,教师再对学生们反映的情况进行班规的制定,这样一来,班规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大家都愿意以身作则去实践和维护,又切合实际,对优秀班集体的建立肯定会有促进作用。

(三)开展德育游戏,催化规则意识

就像上面所说的,对于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最主要的还是在实践活动引导,德育最主要的不是理解和记忆,而是养成。所以教师可以在德育的主战场课堂上举行一些关于规则培养的游戏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表演话剧,比如在交通规则部分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让一个同学扮演司机A,一个同学扮演交警,还有一个学生扮演司机B。假设司机A酒驾,并且不听交警的劝阻直接将车开上了高速路,这时交警也不顾规则打算放他一马,但是在高速路上遇到了司机B在飙车,不幸的发生了车祸。在话剧过后,让每个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悲剧?如果你是司机A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司机B你又会怎么做?你们觉得在话剧中的交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在话剧中大家都学会了什么?这些问题其实就可以总结为阐述遵守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这样的游戏形式就会让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自由,并且可以很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规则,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埋下一颗规则十分重要的种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规则,他们就会选择好好地遵守。这样就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规则意识。

(四)组织实践活动,践行规则意识

在实际小学德育教学进程中,如果老师想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就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体验中感受规则意识,从而协助学生形成相对正确的规则意识以及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比方说,老师可以创设“我是校园卫生管理者”这一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承担起监督校园卫生的重担,对于学生乱丢垃圾的现象及时制止,从而优化自身的规则意识。或者是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交通管理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在红绿灯路口处监督行人的交通行为,对于闯红灯的行人及时制止,从而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只有在这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够切身感受到规则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从监管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培养规则意识不仅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成人”的需要,更是他们茁壮成长、未来成才的必备。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堂、尊重学生、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循序渐进地抓好规则意识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崇尚、践行和捍卫社会主义法治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 黄笑蕾. 德育课程指引下的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策略[J]. 中小学班主任, 2022(4):5.

[2] 许嘉蓉. 刍议主体性德育观的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J]. 读与写:下旬, 2021(7):0338-0338.

[3] 田海燕, 吴金航. 儿童规则意识培育的内容,特征及实施路径——基于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 教育文化论坛, 2021,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