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以及MRI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PET/CT以及MRI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素芳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9000

摘要:目的:研究正电子成像(PET/CT)和磁共振成像(IRM)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成像性能。为20211月—12期间55次住院检查选择了这种方法,对所有病人进行MRI、PET/CT检查。MM统计MRI中的图像性能、PET/CT、MRI诊断性能统计、PET/CT、MRI检测率统计、不同类型MM的PET/CT、MRI阶段统计、MM的PET/CT(与病理检测结果相比)。因此,MRI图像在正常T1WI序列中呈现为mm患者的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高信号;PET/CT图像显示,在骨髓移植病人体内,FDG在身体许多部位的吸收不均衡,18F-FDG的吸收浓度异常集中在骨伤患者的灶内,骨髓质异常患者的吸收水平不同PET/CT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于MRI,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 0.05);PET/CT骨伤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p < 0.05);MRI、PET/CT对MM分级情况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ET/CT诊断MM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较高,骨毁MM检测率较高

关键词:PET/CTMRI;多发性骨髓瘤

引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的异常增殖为特征,导致骨破坏,肾急性损伤,贫血,并伴有高钙血症。骨破坏是MM最常见的特征,大约2/3的患者在诊断时存在,且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在病程中的某个阶段发生。尽管近几十年来MM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实际上,骨破坏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10-20年里,成像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开始更广泛地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病变以及评估骨髓浸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12月期间55次就诊,平均年龄45至80岁,61.27 6.30岁;29名男子和26名妇女;51例贫血,46例骨痛,32例发热,18例病理骨折;20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包括标准:(1)根据《2015年中国诊疗指南》对确诊患者进行MM检查;(2)病人和医院道德委员会批准这项研究。排除标准:(1)对所使用的成像剂过敏;(2)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3)有严重出血倾向的人;4)严重肝肾异常;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6)患有严重代谢疾病的人;(7)精神病患者;(8)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的人;(9)在头三周审查化学疗法的记录;10)MRI检查的反指征。

1.2方法

MRI检查:取我院MRI检查仪器(制造商为德国西门子公司1.5T),将层厚度调整为5mm,层距离调整为5mm,扫描序列包括矢量位置和水平轴位置,并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PET/CT检查:检查病人检查前周四6小时,检查腹部血糖低于6.5 mmol/l,注射6.0 mbq/kg荧光钙显示剂(18F-FDG)(国家应用词h 200151183,上海原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370MBp),40分钟后小便,扫描身体和大脑;病人检查时要保持呼吸安静CT扫描参数为100mA电流、120kV电压、层厚5mm、螺钉节距5.0;PET影像需要6至7张床,根据3D撷取模型,每张床的撷取时间约为2分钟;合并PET和CT图像,选中感兴趣的区域并计算其参数。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MM在MRI、PET/CT中影像学表现;②统计MRI、PET/CT诊断效能;③统计MRI、PET/CT对不同类型MM检出率;④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统计MRI、PET/CT对MM分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RI、诊断效能比较

PET/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PET/CT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MRI、PET/CT诊断效能比较

2.2MRI、PET/CT对不同类型MM检出率比较

PET/CT在骨质破坏型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PET/CT在骨髓弥漫型及髓外病变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MRI、PET/CT对不同类型MM检出率比较[例(%)]

2.3MRI、PET/CT对MM分期情况比较

MRI、PET/CT对MM分期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MRI、PET/CT对MM分期情况比较(例)

2.4图像分析

MM患者为女性,55岁,PET/CT及MRI检测图像,见图1-6。

图1CT显示骶骨见斑片状骨质破坏,两侧髂骨密度不均匀;图2PET/CT图像显示骶骨及两侧髂骨不均匀放射性浓聚;图3T1WI增强图像,骶骨及两侧髂骨不均匀强化;图4T2WI图像,骶骨及两侧见片状及斑点状高信号。图5CT图像显示胸腰椎骨质疏松,T12、L1椎体骨质破坏不明显,L1椎体轻度压缩改变;图6PET/CT图像显示T12、L1放射性浓聚

3讨论

MRI是基于对组织成分的水和脂肪含量的检查,与其他成像方法相比,它对早期发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因此,MRI检测骨髓瘤患者的骨质受累比骨髓瘤相关的骨质破坏更早。一般来说,MM病变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和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图像中则表现为高信号,在钆增强图像上常有增强。到目前为止,骨髓瘤骨髓受累的五种MRI模式已被确认:正常的骨髓外观、局灶型(阳性的病灶被认为是直径≥5毫米的病变)、均匀的弥漫型、混合型(弥漫性和局灶型混合浸润),椒盐型。恶性骨折和良性骨折很难用传统的X光片或CT影像区分,除非有明显的恶性肿瘤征象。而MR成像是判断椎体塌陷原因的首选方案。在核磁共振扫描中,良性病因的近期骨折的骨髓水肿和出血可能与恶性病因的骨折的表现相似。核磁共振检查在骨髓瘤患者的诊断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核磁共振成像相比其他检查方法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采集时间长、成本高、需排除体内有金属装置的病人、幽闭恐惧症病人以及视野有限等。另外,在评估预后方面,与PET/CT相比,对治疗有积极反应的患者MRI结果变化更慢。PET/CT是使用放射性标记的18F-FDG进行的,使用全身CT和18F-FDG可同时对肿瘤进行形态和功能评估。它能以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揭示骨髓受累情况,并能在任何可识别的骨质变化之前早期发现MM。PET/CT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的X射线,在很大程度上与全身MRI一样敏感,有研究表明PET/CT检测骨髓瘤的敏感性为76-97%之间,在检测弥漫性骨髓浸润方面仅逊于MRI。基于PET/CT可区分代谢活跃和不活跃疾病的能力,它可用于确定新诊断和复发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该技术现在是评估和监测治疗对骨髓瘤细胞代谢影响的首选功能成像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MM的诊断和治疗中,各种影像学技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MM的精准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未来,这些技术可能将作为常规手段在MM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星,王佳,张妤,胡春洪.CT、PET-CT和MRI在脊柱骨髓瘤及转移瘤鉴别中的应用[J].磁共振成像,2020,11(09):823-825.

[2]黄子奉.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CT和MRI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177-178.

[3]崔建宏,董永刚.MRI、CT及X线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4):131-132+135.

[4]陈文萃,李婷,王庆文.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28(01):78-82.

[5]李传洁.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