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先行示范区赤水河水域生态环境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4
/ 1

一、基本情况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在四川合江县江入长江,为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是目前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没有水电工程、仍然保持着自然流态的大型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仁怀市境内全长83.5公里,其中:从湾潭至五马河口河段约51.5公里为保护区缓冲区(105°46′40.08″,27°43′24.24″--106°13′17.76″,27°45′57.6″),五马河口至两河口河段约61公里为保护区核心区(106°13′17.76″,27°45′57.6″--106°12′16.56″,28°8′18.96″),保护区(仁怀段)总面积857公倾。

二、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赤水河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以及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通过近两年监测,赤水河河水pH值平均在7.6~8.7之间,明显偏碱性。溶解氧含量8.3~10.9mg/L,表明赤水河河水溶解氧丰富,是各鱼类生长繁育的适宜水环境。根据2005年赤水河纳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对赤水河水鱼类监测数据显示,赤水河水域分布有鱼类111种,其中特有鱼类28种,分别属于6目16科73属。2020年以来,根据对赤水河鱼类监测数据显示,赤水河分布有鱼类16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种(白鲟和长江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9种(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鲈鲤、四川白甲鱼、岩原鲤、胭脂鱼、长薄鳅、红唇薄鳅和青石爬鮡),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5种。而仁怀市茅台河段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河道蜿蜒曲折,河谷深邃,滩潭交错,急缓相间,栖息地异质性极高,进而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调查表明,该江段分布有鱼类53种,其中包括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以及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各种群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同时,该江段也是薄鳅属和沙鳅属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综合以上数据显示,通过近两年仁怀市各级各部门加大对赤水河的管理和治理力度,赤水河生态环境、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水生生物种群明显增多并得到有效修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管理措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决策部署,仁怀市人民政府相继颁布了《关于严厉打击电、炸、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的通告》和《关于市域水域禁捕禁钓的通告》,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牵头,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水务局参与的禁捕禁钓工作专班,并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衔接机制》文件,形成联动机制,对从严从快依法查处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2017年以来,采取召开培训会、到乡镇设宣传点、张贴通告标语、发放制作永久性标语、宣传牌、张贴通告、到各乡镇设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手机短信、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增强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为赤水河水生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实施赤水河捕捞渔民退捕转产。2016年我市率先实施赤水河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试点工作。仁怀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捕捞渔民退捕转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由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工作方案牵头组织实施,至2016年底,共拆解渔业船舶190艘,销毁渔网563张,实施渔民转产427余人,真正实现了赤水河全河段无渔船的目标。

四是加强赤水河鱼类“三场一通道”的监督管理。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赤水河日常巡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鱼类“三场一通道”的监管力度,防止不法人员在野生鱼类产卵期偷捕野生鱼类。同时加大对赤水河保护区涉水工程的管理力度,督促办理涉水工程项目办理水生生物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8个,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有序开展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自2017以来,全市共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6件,涉及违法人员107人,实行刑事和行政拘留56件107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5件58人。其中2017年非法捕捞案件16件35人,追究刑事责任9件16人,2018年非法捕捞案件40件72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6人,严厉打击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地保护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李云(1966.03-),男,贵州仁怀人,大专学历,高级水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