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4
/ 2

关于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探讨

王会娟,(罗功浩,张彦明,张艳丽,吴利民,赵卫婷)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永宁街中学   461000

摘要:针对初中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不仅需要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同样也要重视培育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知识。与此同时,有些学生都会对体育训练产生畏惧心理,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就需要将田径运动的强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继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田径训练的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关初中田径;教学训练;强度控制

引言

体育教师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在训练过程中时刻关注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认知,即不同学生的生理机能具有一定差异,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课程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结合,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一、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控制的必要性

田径训练是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活动,其能够对学生身体综合素养进行锻炼。但是,田径训练的基础活动量较大,对学生身体机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采用可靠的强度控制措施,便容易导致学生运动负荷超出常规标准,进而诱发一系列问题,如意外受伤、训练效果下降等。同时,田径训练属于体能训练的一种,其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调整方案进行教学。若未采取科学规划措施,便容易导致田径训练效果不理想,最终削弱初中体育授课的稳定性。因此,综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活动应当积极开展强度控制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科学、规范的训练量方案,为提高学生身体素养、维持体育教学安全创设理想条件。

二、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训练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针对于学生来讲,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并不了解田径运动,只是处于被动接受训练的状态中,很少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进行田径训练。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迅猛的成长,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里的长辈过度宠爱,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一遇到困难就会轻言放弃,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径运动的训练当中,这也就导致初中田径训练的教学成效突显不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对田径运动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并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进而也就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展开田径运动训练。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初中体育教师没有及时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以及体育教学方法,对于田径运动训练缺乏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在日常训练过程中,由于田径运动的项目种类较多,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缺乏目的性、针对性,也没有控制好田径训练的强度,使得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有效控制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的策略

(一)重视差异性教学

教师必须明白,不同学生的身体机能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运动能力强大,能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而部分学生运动能力不足,如果体育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制定训练计划,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不仅会造成运动上的不适应,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那么就很难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差异性教学的科学性及重要性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体育教师在训练中可以运用组合式训练方法,也就是运动水平相当的同学划分为一个小组,根据小组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训练。针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减轻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田径训练的信心。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则相应地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二)开展游戏活动,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要注重田径运动训练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将田径训练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早期的初中田径教学过程中,由于田径运动训练的方式较为单一,体育教师都是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来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也就导致田径训练的成效突显不出来。与此同时,由于田径运动的强度受到了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忽略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将田径运动训练与游戏融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训练的动力。

(三)稳定性

为提升学生的田径能力,就需要发挥其身体的稳定性,保持平衡性。例如:在跳高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助跑的环节中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通过加速跑步的方式进行助跑,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引导学生将跑步的路线定位曲线,使得学生克服地心引力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跳高高度。在起跳之后,学生在空中是没有着力点的,因此,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核心力量,利用稳定的核心力量在空中完成相应工作。又如:学生在进行跨栏运动的过程中,在跨栏的瞬间身体不是处于稳定的。跨栏的瞬间学生的攻栏腿以及摆动腿需要相互配合,并且学生在身体处于半空中的时候是不平衡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摆臂、身体扭动等完成较高难度的运动,来维持身体的稳定,促使身体的平衡。

(四)确保田径训练计划的科学性

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教学中,可以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学大纲作为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其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大纲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教师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即可让田径教学训练计划更加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既然制定了计划,就必须将计划一步一步落实。初始阶段的田径训练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接下来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采用一般强度,切不可在这个阶段盲目提升训练强度,否则很可能会让学生对田径训练产生恐惧心理。中期阶段则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地对技术训练进行加强,同时加入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到了中后期的训练阶段,则可以进一步增加训练强度,并对运动量进行灵活调整,可通过适当增加训练时长、减少训练次数的方法增强训练强度,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进行训练。后期阶段的田径训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训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对原来的田径训练计划进行优化。除此之外,教师在对田径训练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需求,对训练的周期、训练的内容以及训练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最为常见训练内容有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等。教师在对训练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大纲作为训练计划制定的大框架,有针对性地逐步开展训练。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对训练计划进行合理调整,让训练强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因过度训练造成学生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课程中,田径训练属于较为常见的活动之一。为确保其能够得到合理规划,教师应当做好训练强度控制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参与田径训练与教学流程,提高基础身体素质并掌握相关运动技巧,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储洪平.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适度性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

[2]张志伟.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J].新课程,2020

[3]王彦琴.研究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

[4]李新超.关于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探讨[J].田径,2020

[5]王强.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知识文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