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2
/ 2

论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与管理

景大章

巴山民俗文化博物馆636700

摘要:景区旅游氛围的创建和经营涉及许多领域,目前的景区管理应该在建设中寻求新的发展,以创新的观念来推进各个领域的旅游文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利用现有的资源,把重点放在开发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上。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固然有目的的影响,但要树立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经营理念,不能遗忘发展旅游业的根本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行为上为游客交出满意的服务答卷。

关键词景区旅游;旅游氛围;营造与管理

引言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旅游文化日益丰富,可以使国民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景区是整个行业的核心,通过对其进行优化、完善,使其旅游气氛更加和谐、温馨。

1论述景区旅游氛围的意义及影响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比较晚,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比较落后。在旅游业中,作为旅游文化交流的核心,是旅游行业的现,因此,景区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生活习惯、节日习俗等;观光建筑,楼阁,生态公园,绿化工程,游乐园等。因此,景区的旅游气氛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旅游服务的最终效果。

2剖析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和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对景区的旅游环境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从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探讨中,不难看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景区的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而且还可以使景区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就如何在旅游环境中建立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1景区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景区的旅游气氛建设和营造中,始终存在着机遇与危险共存的理念和认识,在景区环境建设中,有时由于管理水平太低,导致一些细微的工作难以落实。比如:景区游客的科学管理;景区绿植养护、景区文物的保护和维修等,如果不做好这些工作,景区的气氛就会入不敷出,白白浪费了建筑的建设费用。

2.2不同类型的元素配比不平衡

许多旅游项目和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往往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所搜集的景点和文化都比较传统,一旦不平衡,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景区内的游览项目太多,但缺乏经验的项目,会使旅游者对游览的体验缺乏深入;又如:将过多的旅游因素纳入了景区,使其旅游主题模糊;又比如:景区管理过于严格,设置了太多的障碍,会让游客有一种说不出的体验。

2.3过度商业化

如今,不少游客跟着旅游团来旅游,都会被购物望而生畏,虽然景区的发展已经很好了,但其中却混杂着一些商业因素,比如:购物一条街、观光和购买相结合的配套旅游服务,让人的心情都变得低落。旅游景点所追求的旅游文化与精神传播效果,已被商业气息所遮蔽,失去了其文化、风景的魅力。

3探讨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和管理策略

3.1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

3.1.1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

要根据旅游文化的特征,对各区域进行总体规划,使其气氛符合游客的需要。比如:宋城,仿照古都的格局,将《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特,让宋朝都市的原貌逼真地呈现出来,怪街,市井街,千年古樟,城楼广场,南宋风情街……这样的布置,使得整个景区的历史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游客们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将整个景区的大环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景区的功能,还可以保证景区的规划。

3.1.2创建民俗文化

是以民文化为核心的,因此,景区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民俗文化进行,比如:在街边购买物品的商贩,最好是身着民间服饰;民间装饰品,最好放在最古朴的民俗房屋之内;民食品的制作,最好是纯手工,高度还原过去的传统。景区的民俗文化渗透是多方面的,每一个细节和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个景区的文化气氛。

3.1.3巧设表演活动

许多景区都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游客,比如:周庄四季,杭州印象西湖,九寨沟天桥,这些都要和景区的服务相适应,在服务消费设计、服务选择上给予游客更大的选择空间。游客通常会对实践过的东西有更深的印象,因此,景区的气氛要依靠有趣、新奇的、符合景区旅游特的活动演出来营造。

3.1.4构建美食店铺

很多人认为旅游和消费放在一起,游客们到了一个景点最想知道的就是当地的美食和特,因此,店铺和食美食是旅游的必备条件。每一个景点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店铺和美食小吃供游客品尝、购买,这样才能使游客在游览完后对其更加有好感。

3.2景区旅游氛围的管理

通过景区旅游氛围的营造可以让景区的旅游服务达到较高水平,但是与此同时,更应该引入科学的管理体系来规避一些景区在旅游服务方面的管理漏洞,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3.2.1制定现代景区管理制度

现代景区信息化建设已投入大量资金,包括:对游客流量进行监和管理;负责各景区的经营管理;景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交流;景区配套和配套建设等。网络平台为景区管理提供了可视化、可操作性的信息资源集合,实现了对大区域、难管理区域的实时监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制度,同时又不能违背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表达效果。在现代的管理系统中,也有许多新的技术被引进,例如:航空摄影、位置跟踪;网络监控等,开发了这些管理职能,可以使景区的旅游气氛管理更适时、更好地发挥其性能。

3.2.2加大商业化监管力度

旅游部门很重视旅游企业的商业化管理,这几年来,经常会出现一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例如,对景区内出售的物品实行价格监控,以防止坐地起价,以远高于其自身价值的方式出售。同时,对商业化的景区、销售点进行严格的限制,在景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中,尽可能减少商业化气息浓重的纯销售网点,并要求景区内举办一些娱乐活动或者演出,避免商业化带来的商业效应。以商业化的管理为前提,要广泛宣传,广泛吸收顾客的意见和意见,及时整改和监督部分商业化的景区、销售点。监管并非最终目标,其目标在于通过对景区进行监管,防止消费者受到欺骗、欺骗等行为,使游客对景区的记忆更加和谐、温暖、健康。

旅游景区业与酒店业、旅行社业并称为三大支柱产业,其中景区企业、酒店企业、旅行社企业分别是三大支柱产业。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决策机构,负责所在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的机构,当然,也有很多景区企业只有一个景区,所以二者兼而有之。在制造业中,单个工厂是指在制造企业中实施生产决策、实施生产管理的单位和场所;同样,单个景区也是景区企业中具体执行旅游生产决策和承担旅游生产管理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制造业,甚至是整个一、二产业,都在生产实物商品;而景区作为第三产业,就像其他的第三产业,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国家标准的评估对象毫无疑问是单个的旅游景区,其经济属性可以概括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地和生产地。在这些要素中,生产单位是指机构层面,生产场所是指空间维度而言。

3结束语

综上述,当前,各地景区发展情况较好,在新经济时代的引领下,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景区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段亚平.试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J].祖国,2019,(06):80+87.

[2]乔红叶.论旅游文化建设的影响和方式[J].科技与企业,2014,(1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