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背景下小班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微课程背景下小班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肖欢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213032

【摘要】陈鹤琴认为,幼儿从环境中得到怎样的刺激,脑海留下的便是怎样的印象。蒙台梭利指出: “有准备的环境,提供了幼儿心理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为幼儿与环境产生积极互动从而获得发展经验提供了契机。”当下幼儿园班级精致美观环境创设的背后,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课程环境创设忽视幼儿主体、欠缺多元价值、缺失动态调整,因此,有必要挖掘环境创设隐含的教育意义,即促使幼儿在与环境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学习知识进而发展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 小班 环境创设

一、引言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不能只追求空间的美观,而应兼具凸显环境的隐性价值。因此,在环境创设中以幼儿发展需要为核心,站在幼儿的立场创设符合幼儿需求的班级环境,将环境创设的视角转向幼儿,促使幼儿与环境融为一体,正视环境创设的隐性价值,并提供适宜的环创路径,全方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微课程中环境创设的实施

1.我的区域我做主

要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中来,就要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游戏入手,因此可选择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游戏。这样幼儿才能和老师一起思考,一起设计,一起创设,成为课程环境创设的主人。环境创设不仅是教师的事,还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事。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参与创设,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创设班级环境,这对幼儿的成长更有意义。幼儿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而要引导幼儿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投放多层次材料

材料的投放分为三部分。一是常规性材料,如美工区投放油画棒、各种纸、笔、各类工具等材料;阅读区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指偶、阅读卡片、爱心书签等材料,支持幼儿进行阅读和表达。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如小班主题“美丽的秋天”,根据主题内容,收集各种自然材料,以供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三是投放自己班级的特色材料,如美工区投放手工纸、纸盘、橡皮泥等,科探区投放放大镜、滴管、万花筒、镜子等,丰富的材料可以支持幼儿进行积极的探索。根据主题活动中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充足的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同时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各种层次的材料,才能有效促进了幼儿发展。

3.打造流动性环境

再好的游戏活动,再适宜的游戏化环境,如果长时间固化、缺少变化,必然保持不了足够的新鲜度与吸引力,吸引不了幼儿的持续关注,让幼儿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因此,打造流动性的游戏化环境,包括尝试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打造良好的室内及公共环境,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环境创设的重要部分,为幼儿参与课程、表现自我提供契机。

在课程推进中,可以通过定期调整游戏空间布局、更新充实游戏材料、变换游戏主题内容等方式,打造流动性的课程游戏环境。通过创设流动性的游戏化环境,追随幼儿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观察记录与多元表达,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看得见”。

    三、微课程中环境创设的策略

1.凸显幼儿环创的主体地位

蒙台梭利认为: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幼儿将从环境中吸收的东西融入其生命中。” 幼儿身心的发展是幼儿个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环境作用的过程。“环境创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对幼儿发展存在影响,更是因为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与环境积极交往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首先,强教师意识,以兴趣为先。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从而改变环创由教师单方包办现象。环境创设应遵循从儿童需要出发,并坚持以儿童发展为先 。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使班级环境与幼儿融为一体,表达幼儿的心声。其次,融多元内容,促真实体验。在环境创设时,不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作为环境的点缀,而是要确保幼儿真实参与其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自信心,从而树立自我意识,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最后,察存在问题,引幼儿参与。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怀着耐心、细心和爱心仔细观察幼儿在环创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给幼儿营造宽松而自由的氛围,让幼儿乐于参与。

2.体现课程环境的多元价值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设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能与幼儿积极互动的环境,让环境真正为幼儿身心的发展服务,并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首先,环创从设计到完成的全过程,都应考量环境对教育活动及幼儿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确保环境创设在提升幼儿美感的基础上落实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其次,对于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应呈现结构低及多样化。低结构材料不论在外观及功能上都是可变化的,这样的材料能够更好满足不同发展特点及水平的幼儿。最后,环境创设不能单纯以美观为标准,班级环境创设应在美观的基础上,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实现环境创设的隐性教育价值。如,合理规划各区域的环境,使不同班级内部区域环境多样化,凸显各区域的特色,满足幼儿的需求并激发幼儿的兴趣,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3.倡导以动制动的课程环境

因为幼儿的发展遵循循序渐进且动态的规律,所以缺乏动态的环境创设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首先,动态的环境创设在形式上要变换多样,根据不同的环创需要布置环境,还可利用适宜的自然资源创设环境。“以动制动”的环境促使幼儿的内在潜能和兴趣被激发,使幼儿直接与环境进行交往互动。其次,环境创设的内容要富于变化,这种变化既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要使幼儿持续与环境保持交往,让环境“会说话”。教师可根据日常活动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观察的内容,如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困惑及需求等生成相应的教学,以生成的教学活动为主题进行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创才能吸引幼儿。最后,“以动制动”的环境创设不仅要将促进幼儿发展体现于形式和内容,更要使隐性的教育价值得以外显,从而使环境对幼儿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般的教育意义。

总之,班级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创设应以幼儿的发展和需要为核心,使幼儿与班级环境产生积极互动。在班级环创中不仅限于注重环境的美感,而且要充分体现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通过低结构材料的一物多玩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遵循幼儿发展的固有规律,从日常活动中生成主题进行动态式的环境创设,促使幼儿与环境融为一体。在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敢于放手,鼓励幼儿积极加入环境创设的队伍,使得环境能够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四、微课程中环境创设的评价与反馈

1.利用评价环节,及时了解幼儿参与情况

我们要关注到幼儿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在创设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价,使教师与幼儿及时回顾在本阶段中遇到的问题与优势,调整创设预案,促使创设过程更好地实施开展。幼儿对于环境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幼儿对墙面的理解程度与喜好程度,也能让教师对幼儿在不同墙面的参与程度做一个系统梳理,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参与情况,以便在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创设。通过每一阶段的回顾与评价,使幼儿与教师对环境创设整个过程 能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与回顾,获得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2.利用多种方式,有效开展课程环境评价

教师应重视幼儿是评价主体,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对环境进行评价。首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积极自我评价;其次教师参与评价;最后鼓励幼儿同伴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如教师在展开评价环节中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次谈话活动,询问幼儿“在制作中你有什么想法?哪些作品你觉得很不错,为什么?”通过不同评价形式,使幼儿对墙面创设更加关注。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回顾在创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优点与不足,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对所进行的创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以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为继续开展师幼环境创设活动奠定基础。墙面环境创设要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使其能获得有益经验。因此要重视墙面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突显幼儿的参与性,同时也要结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有效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发展。

五、总结

当下微课程快速发展,环境创设在微课程中的探索日益重要。要发挥环境创设所承载的真正的学习与教育的功能,这需要环境创设的突破革新、需要教师环境创设理念的转身,更需要幼儿与环境的真正互动互融!环境创设也是一门课程,它是一只推动的手,不断促进幼儿学习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环创成为一首和谐的歌,变成一副最美的画,促使孩子去演绎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