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研究

姚继雄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城关小学,福建省三明市354500

摘要:阅读和写作教育,都是新课标发展下小学中高年级发展阶段语文学科教育课程的重心,同时也是提升小学发展阶段学生读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阅读与写作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抓住阅读与写作教育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入,进而实现阅读整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是目前全国小学语文老师们持续探讨的教育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全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状况,接着介绍了读写结合的具体定义和它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含义,最后又从阅读综合理念、情境设计等几个角度具体探讨了其实际运用策略,希望全面提高国内小学语文课程质量。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实践探索

引言

读书和写作的教育也是语文教学这门课程的重要部分,可以有助于小学生更好的把握语言教学的关键。在新课程的条件下,如果想要改变语文的课堂,或者进行课堂的优化和拓展,还需要教师们能够重视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做好语文的教学。在当今的教育中已经明确提出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技能与写作水平,并使二者相互配合,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阅读习惯,进行更好地全面提高。因此本文将采用读写结合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语言教育上的方法进行研究,让小学阶段语文教育课堂能力进行更全面的提高。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还是存在部分教育方面制约着学校发展的问题。首先,由于小学语文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从而导致了现阶段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育的目的性过强,而二者的联系又被割裂,从而导致学生在读书过程与写作过程之间常常会形成某种排斥感,对语言教学自身的吸引力也被大大削弱。其次,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所受到的语言难度与情感认知困难更深,对于这种承上启下的教学阶段,学校还需要老师合理的指导。但是,很显然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语言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个思想结构的建立,因此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最后,虽然读书教学与写作本身对学校发展的促进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不过就现阶段小学教育状况而言,阅读教学与写作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这都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策略变革中所必须反思的重大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

语文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学作品,文学能够通过写作和翻译在较大层面上表现出来,语文的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写”上面。听说读写是语言教育的学习环节当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以,语言教师在小学的语言教育实践当中,应同时对先进语言教育理念与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言基本观念加以贯彻落实,以此才能达到小学学子听说读写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

对小学语文课程而言,通过读书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培养,同时也能够使他们了解到读书与写作的意义,进而全面培养他们对写作与读书的浓厚兴趣。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存在着难以区别的关系,而根据于二者之间的区别关系,小学语文教育团队就应该采取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适应了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还能够使语文的教学特点得以良好的发挥,进而促使小学学生语文运用的水平得以大幅的提升,而最后也能够促进小学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水平得以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3.1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注重读写结合渗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也十分适合于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在小学时期,为了想要更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使教学得以逐步改善,教师们必须能够运用教育改革的思想,进行教学的改革。可是对于以往的教学,由于教师们没有注意读写结合教育的重要性,而总是将二者分离进行教学,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对二者的认识也相当片面,从而没有体验到结合教育的好处所在。所以在当今新课程的条件下,想要使语言的课堂教学环境得到更有效的改善,教师们必须按照教育改革的思路,将读写结合的方法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并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趣味,来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找到需要讲解的知识点相符合的教学视频,这样就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到教学视频当中,从而培养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在视频解析中,老师可以增加学生关于读书与写作的体会,并针对视频的知识点写下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语文才能。

3.2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创作指的是通过灵巧的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出真实的事情、表现出自己的观念和情感,以及通过表达知识和内容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阅读是文学创作的起点,从文章创作过程当中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程度。在目前中国小学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环境当中,让学生透过阅读文章,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学写作观念,这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文章阅读过程当中对新内容的掌握水平,从而更科学合理地训练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在文学创作当中的整体读写水平,使他们对阅读内容的认识更为深入。

3.3文章读后感,抒发学生情感

读后感,是学生在对作品阅读结束后,自己对作品所蕴涵情感的真实感受,采用文字的形式加以描述和表达,以便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作品的内涵含义,使他们了解到语言学习的情感内容,这对于他们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语言阅读课程上,教师要注意他们读后感的写作,对他们阅读的作品中,一定要有至少一个读后感,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有助于他们认识每一个作品的文化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感受语言学习的文化感,提高他们对不同作品的阅读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教育中的成功开展是一项创造性教育实验,对语文课堂布局的优化及学生读写水平、写作能力的提高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在开展读写结合实际应用的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有关课程思想的落实,给学生提供一定适合的读写结合课程环境,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写结合课程实验活动,全面提高语文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凯. 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融合的相关思考[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31):1.

[2]杨晓云. 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 孩子天地,2021(11):01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