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口述史探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口述史探究策略

宗茜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认为,应该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能力作为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从口述史探究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口述史探究的三个策略,即“创建情境”“问题引导”以及“总结反思”,探索知识内化规律,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相关的技能,推动教学改革,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和关键技能,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历史;历史口述史

引言:201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科书发展中心开始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的人才。事实证明,无论要落实历史学科核心能力,还是推进教学改进项目,都可以在历史课上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口述史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专业技能,还可以将历史融入课堂外,克服课堂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指向深度学习的创新思维。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口述史探究的特点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将“深度学习”定义为“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研究的过程、理解历史学科的本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和扎实基础的学生。

(一)以学生为主体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教师应该从学生们不同的知识学习基础出发,综合考量不同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逻辑能力,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相比之下,口述历史教学将学生从“课堂和课本”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探究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突出问题探究

在口述史探究的过程中,设计题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题目的设计最好是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以本课程、本课以及本模块的内在关联为基础,将学生掌握的旧知识与问题相连接,将历史课的知识与现实相联系起来,通过问题的研究一步步进入历史情境,以问题为线索,一层一层深入。

(三)坚持探究创新

口述历史探究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在高中历史的口述史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仿佛是在历史丛林中的探险家,对话就是他们的工具,按照前期规划,不断向内挖掘,获得独特的历史资料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特殊的成就感。

(四)指向立德树人

作为口述历史研究的采访者,学生能够通过采访对话体验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中各方的真实感受,这唤醒了学生对人类、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责任感,唤醒了自身的人文情怀,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德育育人的目标。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口述史探究策略

(一)创建情境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特殊场景的学习,它更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研究的思考。创设情境冲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体系的空间限制,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创设合适的实践活动,构造立体化的活动场所,让全体学生在体验形式丰富的课堂活动时,设身处地地去主动思考与想象,从而习得真知。不仅在口述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情境化学习,口述历史文本的呈现也可以进行情境化学习。本文认为口述历史文本的呈现通常由四方面构成:“口述思维+人物介绍+问答记录+总结感悟”。而口述史文本作为实际历史情境的呈现,需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文本必须解释清楚口述历史内容的相关信息(包括起因,口述人物的主要情况,以及采访的时间和空间)。其次,问答实录和一般口述史资料相似,是通过采访者的问题和叙述者的回答来记录的,是叙述者口头表述和对话的完整记载。这些方式尽管看似口语化、碎片化,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口述历史探索的过程,能促进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总结和感悟部分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口述历史前后的心理变化,也能清晰掌握学生知识建设、能力发展、情感培养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是口述历史研究的教学体现。以《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为例,情境式口述史文本结构可以如下:(1)口述缘由:介绍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导致人们生活的变化,并确定采访人物为“外婆”;(2)人物介绍:简要介绍外婆生活中发生的变化;(3)问答记录:由“我”作为提问者,详细采访外婆从小到大生活中衣食住行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4)总结感悟: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正是这一份份珍贵的回忆形成了一个具体且生动的时代,无论时代的底色是痛苦或是快乐,每一点变化,都代表着时代巨轮的前进。

(二)问题导引

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历史知识。口述史探究中设置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答记录,而是培养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汲取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建构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如下思考过程“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如何与访谈者互动”“如何评价和反思口述内容”,这都指向深度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能通过对问题深入的思考探究,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反思

高层次思维的培养并非来源于外界的传授和启发,而主要来自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这种自主认知的能力不仅是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更高层次的加工与应用,而是强调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行为的自主总结与反省,从而有效地调整与管理自身的认知行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口述史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总结和反思,是提高口述史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学生高水平评估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对于高中生来说,对口述史探究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反思,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从每个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入手,明确思路和方向,相应地评估每一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反思的能力。因此制定了如下清单:

阶段

反思清单(学生)

评估清单(教师)

访谈前评估

1、相关历史的了解程度

2、口述史探究的目的

3、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1、学生的历史掌握程度

2、是否具有可行性

3、访谈计划的准备

过程中监督

1、被访者的经历概述

2、挖掘经历的本质

3、改变认知局限

1、学生的访谈技巧

2、学生探索本质的能力

3、文本情境式还原

访谈后总结

1、获得的能力

2、存在的问题

3、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1、资料汇总情况

2、访谈报告编写情况

3、成果展示情况

结语:深度学习在强调学生主观性和独立建构知识的能力的同时,必须明确的是,教师“教”也是推动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口述史探究,是对高中历史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该探究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直接接触探究历史的方法,增强历史信念感,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通过与“活历史”对话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彭鑫.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口述史探究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9)69-74.

[2]杨莉,常超,李建.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省思——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J].中国教师,2022(08)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