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技术在矩形顶管上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铰接技术在矩形顶管上的应用

周彬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上海200030

摘要: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堵塞、生活需要占地面积增大等问题突出,因此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断面利用率大、覆土浅、施工成本低等优点的矩形顶管机,被应用于地下城市的建设中,为了保证顶管掘进精度,在顶管掘进过程中必须对顶管进行及时准确的纠偏控制。文章基于这一实际工程问题,依托上海轨道交通 10号线三门路站矩形顶管项目,重点对电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铰接技术;矩形顶管

引言

本工程掘进始发井位于闸殷路东侧,接收井位于闸殷路西侧。通道坡度为3‰,主要穿越土层为砂质粉土、淤泥质粘土。沿线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众多,本工程包含二条下立交隧道,其中下立交隧道东西线长度均约为163m,地形复杂掘进距离短,采用矩形顶管工法施工;在掘进过程中需对其姿态进行调节,因此设计本铰接系统。

  1. 总体设计方案

1.1铰接结构:主要由壳体结构件、铰接系统、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1.2铰接结构件:依据管节图纸、铰接壳体图纸进行重新设计,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密封漏浆等现象进行了优化。

1.3液压系统:由液压阀组、油缸和动力台,铰接油缸的分布为20组单根油缸,和已经制造的三门路顶管铰接装置油缸布置一致。

1.4电气系统:独立电气控制柜,编写PLC程序、触摸屏程序,使铰接胸痛成为一套独立系统。

  1. 铰接系统组成
    1. 铰接系统主要由两类组件组成:铰接油缸及油缸座、铰接密封圈及密封圈压板。铰接油缸两端的油缸座分别与前后壳体相连接。在前后壳体的搭接处安装有三道齿形密封圈,用压板固定,最大压密量可达到21mm,背面需加注集中润滑油脂,以防止泥水倒灌。密封压板共有四道,其中第二道压板高于其他压板,与前壳体尾板的间隙最小,当铰接油缸纠偏时,该道压板将起到定位支点的作用,以保证密封圈变形均匀,不会产生偏压。
    2. 油缸装置:采用20支双作用油缸,分成8个区间(如下图一),根据掘进姿态需要对各区油缸伸缩长度进行调整,以满足在掘进过程中顶管机的姿态

图一为油缸分区布置图

2.3.液压装置:主要由油马达、换向阀和管路组成,根据换向阀的控制来控制油缸伸缩,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调节油压,用来控制油缸伸缩速度。

2.4.密封装置:矩形顶管前后结合处装有密封圈,防止地下泥水侵入。 两道铰接密封圈之间可注入油脂,一可以提高密封效果,二可以延长铰接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2.5.传感器装置:压力传感器检测铰接时总供油回路压力,防止油缸憋压。行程传感器,一检测油缸行程,二防止对角行程差过大损坏机械装置。

2.6.电气控制装置:由PLC和触摸屏组成的控制系统,

  1. 集中油脂系统的设计
    1. 油脂集中润滑系统由气动油脂泵、电动油脂泵、递进式分配器组成。气动油脂泵将油脂输送到电动油脂泵内,再由电动油脂泵输送到递进式分配器,递进式分配器按要求将油脂均匀分配到各个润滑点。
  2. 液压系统的设计
    1. 液压系统采用原有的铰接系统液压阀组、油缸和动力台,控制模式沿用原设计。所有油缸的控制阀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每个油缸可独立控制伸、缩两个方向上的动作。同时每个油缸配置有平衡阀组,保证油缸伸缩的平稳。
  3. 铰接系统工艺流程
    1. 铰接系统:采用20支双作用铰接油缸,铰接油缸行程200mm,单根油缸推力为3000kN,总推力为60000kN。
    2. 铰接能力:纠偏角度为上下1.8°,左右1.1°。
    3. 铰接模式:在铰接工况下有 8种方向模式(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可供选择,系统检测是否满足当前选择铰接模式(对角行程差大于170mm),满足可铰接条件时候,系统允许选择铰接方向,选择需要的铰接方向,系统对20组油缸的换向阀进行自动换向控制(一半伸,一半缩),点击加载,使加载阀处于打开状态,油泵输出高压液流推动油缸进行铰接作业。当达到需要的铰接状态时,选择停止加载,加载阀关闭;取消方向选择,油缸换向阀关闭。
    4. 复位模式:设置初始复位油缸伸出长度,启动铰接复位模式,系统自动检测油缸行程是否为设置的初始长度,对20组油缸行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油缸当前行程不等于初始设置长度时,打开油缸换向阀,并进行自动加载。当油缸初始行程大于初始设置长度,系统自动打开油缸换向阀到伸出接通状态,油缸伸出至初始设置长度,换向阀回到初始状态,油缸停止动作。当油缸初始长度小于初始设置长度时,系统自动打开油缸换向阀到缩回接通状态,油缸缩回至初始设置长度,换向阀回到初始状态,油缸停止动作。当所有油缸停止动作时,停止加载;复位完成。
  4. 电气系统的程序编写
    1. 铰接控制系统集成在主站PLC内,主站为独立三菱PLC系统,以满足铰接作为一套独立的系统需要。
    2. 下图为1# 油缸伸程序指令


M31为手/自动切换命令,M51,M54,M55,M57后分别为上铰,右铰,左上铰,右上铰信号判断,M31为自动模式下,当M51、M54、M55、M57当其有任意一个信号判定满足时,1#油缸开始进行伸动作, M120为上油缸和其对角油缸之间的行程差判定,当其判定大于设定行程差时,M120接通,结束1#油缸伸动作,M99为急停判断,当点击急停时M99处于接通状态,停止1#油缸伸动作。M34为自动复位命令判定,当程序判断处于自动初始化复位状态时,M34接通,1#油缸开始伸动作,当程序判断1#油缸初始化完成时M34处于断开状态,同时1#油缸伸动作停止。1#油缸伸的同时,对数字寄存器D300进行赋值为数字1的命令,同时触摸屏监测到D300为1时,将会动画显示1#油缸处于伸状态。M31为手动模式时,当M140接通时,人工手动对1#油缸进行伸动作。M130断开时,1#油缸伸动作停止。

6.3.下图为8个区油缸复位结束指令

寄存器
D330为触摸屏人工设置油缸初始复位长度,D170,D171分别为右区油缸行程、上右区油缸行程,实际行程与设置行程做对比,当实际行程回缩到小于D330设置行程,再进行伸出动作时,D330与D170或D171的对比有效,当设置复位行程(D330)大于实际行程(D170或D171)时,当下区域复位结束,当8个分区全部结束时,M79接通;复位命令结束。

6.4.下图为电机转速调整指令


M90,M91分别为电机频率的加、减指令,当点击M90时利用脉冲指令对D269进行加一命令,当长按M90时利用时间脉冲SM411(0.2秒),每0.2S对D269进行加十命令,直到松开M90,结束加法指令。同样点击或者长按M91是利用脉冲指令对D269进行减法命令,知道松开M91,结束减法命令。

  1. 采购清单 (利用原中州大道设备及材料清单)

序号

所属系统

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液压系统

铰接系统动力台

1

需保养

2

脱卸油缸动力台

1

需保养

3

脱卸油缸

2

需保养

4

铰接油缸

20

需保养

5

溢流阀组

1

需保养

6

换向阀组

4

需保养

7

油脂分配阀

5

需保养

8

电气系统

铰接系统控制柜

1

需保养

7.1.重新采购、加工设备及材料清单

序号

所属系统

名称

型号

数量

品牌

备注

1

机械结构

纠偏中继间结构

附图纸

1

2

集中油脂系统

BM-B油脂泵

最大压力:40MPa(带可调节溢流阀)、泵流量:7.2l/h

1

3

气动补脂泵

排量:8.5kg/min

工作压力:5MP

1

4

双线分配器

8出口

3ml

8

5

电接点压力表

0~1.6Mpa

4

6

球阀

(ZG1/4")

32

7

单向阀

S8A1

4

8

液压系统

电磁换向阀

D1VW004CNJW

8

Parker-TJ

配置阀座2块

9

螺纹插装式节流阀

NFCC-LCN

8

Sun

10

叠加式双单向平衡阀

ZNS-AB01-5-SO-D1

8

Parker-Denison

11

螺纹插装式平衡阀

CACG-LGN

8

Sun

12

电气系统

电源模块

Q61P-A2

1

三菱

AC 100-240V

13

CPU

Q02-1CPU

1

三菱

13

CC-link模块

QJ61BT11N

1

三菱

13

以太网模块

QJ71E71

1

三菱

100M

14

数字量输入模块

QX41(附带配套接线端子)

1

三菱

15

数字量输出模块

QY41P(附带配套接线端子)

1

三菱

16

模拟量输入模块

Q68ADI(附带配套接线端子)

1

三菱

17

模拟量输出模块

Q68DAI(附带配套接线端子)

1

三菱

18

基板

Q38B

1

三菱

19

空槽模块

QG60

2

三菱

20

远程模拟量输入模块

AJ65VBTCU-68ADIN(附带配套接线端子)

4

三菱

21

远程数字量输出模块

AJ65SBTB1-32T(附带配套接线端子)

2

三菱

22

远程数字量输入模块

AJ65SBTB1-32D(附带配套接线端子)

2

三菱

23

电气柜

500*300*600

2

加工

备注:电缆和管路需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参考文献:

[1]三菱公司 编程软件GX Work2的使用

[2]三菱GT Designer3的应用.工控网.

[3] PLC使用手册  三菱公司

[4]. 人机界面的发展史和未来 ,2007,

[5]. 人机界面有关问题研究. ,2007, (2):7-11

[6]周文波.盾构法施工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