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武海霞

齐河县祝阿镇政府   山东 德州   251100

摘要:选择生产试验材料,选择不同类型玉米杂交品种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不同种植密度下品种比较试验,借助裂区实验设计方式,综合性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不同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差异,掌握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变化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处于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可保证玉米植株个体处于合理密植范围内,可有效降低倒伏、空杆以及病害发生率,有效提高玉米群体质量,凸显玉米品种最大产量优势,玉米杂交种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具备相应理论依据和价值。

关键词:不同密度;玉米;农艺性状

玉米属于主要农作物,在粮食生产以及饲料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在贵州区域,常年玉米种植面积数值为66.67hm2,占据粮食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产量占据粮食产量比值为26%左右,基于此玉米生产发展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时间以来,玉米单产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以及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不断创新,玉米单产水平持续性上升,部分区域产量达到小面积亩产800kg,但在玉米生产实际水平上分析,单产水平发展缺乏平衡性,中低产水平相对较多。原因在于,在自然灾害影响以外,生产层面上并不具备骨干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其集成程度较低,对玉米产量造成主要影响。玉米产量会受到品种以及密度的影响,结合相关研究数据可知种植密度以及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为二次曲线,因此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但玉米种植会对种植密度变化产生敏感影响,密度数值较高会降低品种抗逆性,增加空杆率数值,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极易产生抗倒伏现象。基于此,实现合理密植可确保玉米高产的关键性原因。

一、实验设计与方法

(一)实验设计

实验密度共设置为三个,分别为3500株/亩,4000株/亩,4500株/亩,玉米品种选择郑单958、先玉335、丹玉603以及丹玉606,均是推广使用面积较大的品种。实验确定为裂区设计,密度设置为主处理,品种进行副处理。重复三次后,各个处理进行随机排列。每个小区为6行,行距参数为63cm,行长参数为10m,小区面积确定为37.8cm2,实验区域为丹东某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处理均完成统一施肥管理,其中磷肥、钾肥以及锌肥均为一次性施用。

(二)方法

田间调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株高、茎粗以及穗位等,小区均连续测定10株,选择有代表性的3株标记固定,在吐丝期阶段测定单株实际叶面积,计算叶面积指数;处于乳熟期阶段,需测量株高以及穗位和茎粗。处于成熟期阶段,测定双穗率以及空秆率等。收获过程中需每小区获取中间两行以及长10m区域测定,测产面积数值为12.6cm2,收获之后依据每小区选择10个样本考种,测定项目主要是穗长、行粒数以及籽粒含水量等。依据小区产量计算亩产量。

二、结果

(一)处于不同密度下品种种植株性状差异分析

借助相应软件获取不同品种的原始数据,开展方差差异性检验。4个不同品种在不通过密度下,株高以及穗位高等差异比较显著,其中株高以及叶面积指数达到更加显著水准;处于相同密度条件下,差异性品种之间的性状不同。处于不同密度条件下,不同品种差异显著,株高、穗位以及叶面积指数差异较高。伴随种植密度不断提高,各个品种的茎秆粗度会相应降低,其中丹玉606表现并不明显;各个品种叶面积指数会随之增加,丹玉603表现相对显著[1]

(二)处于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果穗和籽粒性状差异分析

玉米杂交种伴随种植密度不同提升,穗部性状也产生一定变化,不同品种表现出的穗长以及行粒数降低同时,其穗行数以及穗粗等数值均表达出变化较小情况。在先玉335品种以外,其余品种处于不同种植密度下秃尖变化并未达到明显水准,丹玉603处于不同密度条件下穗粗以及穗行数等农艺性状变化也不明显;先玉335在密度条件增加情况下,其穗粗变化相比于其他品种比较显著[2]

(三)处于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抗倒性以及空秆率差异分析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同样的品种其抗倒伏性状以及空秆率数值存在差异,种植密度不断增加情况下,郑丹958倒伏率和空秆率数值均显示为0,其与品种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空秆率数值逐渐上升。种植密度不同增加情况下,玉米杂交种株高和穗位高数值增加,可提高植株重心,个体竞争逐渐激烈,由此造成茎秆逐渐柔弱,茎秆韧皮组织致密性相对较低,基于多种因素会提高倒伏的风险性。种植密度不断上升,光照以及营养条件愈发恶化,植株个体素质降低后会面对发育不良以及抗倒能力下降等问题,空秆不够结实[3]

总结

玉米杂交种伴随种植密度不断上升,植株群体中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较差,植株生长环境变化后,群体中的竞争力逐渐上升,株高、穗位以及茎粗均会出现拜年话,种植密度从低到高发展,针对各个品种的株高和穗粗等影响较小,在穗位高以及秃尖等倒伏率数值影响较大。种植密度提高情况下,植株个体在光照以及养分等生存条件等出现激烈竞争,植株个体为获取更好光照条件,植株生长条件更好,株高以及穗位高数值上升,茎秆会由于密度增加养分会逐渐降低,逐渐变细变弱。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合理密度,可提高玉米群体质量,其是玉米优质性以及高效性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处于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差异,生产过程中需结合不同玉米品种确定合理化的种植密度,确定密度和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等问题平衡性,确保种植密度倒伏、空秆以及病害发生率最低的水平。结合品种实际特点,将种植区域生态气候条件进行基础,实现群体结构的合理调整,处于合理密植范围内,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有效降低倒伏以及空秆等发生率,优化玉米群体质量,凸显玉米品种最大产量优势,可为玉米杂交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钟林,李润,龙永昌,吴永芳,郭蓓蓓,王世忠,杨宏楹,肖勇.不同环境、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凉单14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10):72-75.

[2]谢琼兰,安曈昕,林丽华,袁会清,张芹珍,李陈颖.不同种植密度对双穗型玉米产量产值影响研究[J].现代农机,2022(05):54-57.

[3]任晶梅,张娜,邢原川,陈梦丽,柴梦婷,胡新洲,沈飞,李祥.不同移栽期、密度和施肥量对鲜食玉米SBS90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科技,2022(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