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究

焦峰

13112719951103701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各类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应用能够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复杂施工流程进行简化,对于延长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也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和种类进行了描述,以某工程为例,对具体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剪力墙结构建筑的技术完善提供借鉴,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对确保建筑强度与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如何提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荷载已成为建筑施工人员面临的关键挑战。相关技术人员应当重视建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并采取适当措施对其基本施工流程以及相应施工要点进行全面优化,使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一、主要优势

1)平面布置灵活。框架剪力墙全面融合了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的优势,由于剪力墙在框架内部的布置经过了严格的计算与审核,因此,能够灵活地满足建筑内部空间设计需求,便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2)侧向刚度较大。相较于传统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效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以及顶点位移比,使建筑整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提升。3)节省施工材料。相较于传统建筑结构形式,框剪结构的自重较轻、施工较为灵活,并且大部分剪力由剪力墙承载,因此,其结构底架的框架柱截面尺寸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一定的缩减,一方面降低了对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节约了建材。

二、施工技术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放线测量的施工技术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施工前,要展开放线测量方面的施工,放线测量项目的精密性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所以施工者要十分重视这个施工操作。在放线测量项目内,不但要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而且要确保测量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职责意识,进而提高放线测量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减小偏差,确保框架剪力墙的位置和设计图纸内的位置完全一致。并在完成放线测量后要做好测量点的保护工作,运用不同的测量技术认真地核实测量结果,进而确保放线测量信息的准确性。

(二)钢筋施工技术

针对不同建筑规模,钢筋使用数量和等级会有明显不同,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而言,科学选择钢筋直径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不同级别钢筋所拥有的直径类型有一定区别,其中,二级钢筋共有四种类型直径,一级钢筋共有三种类型直径,该工程使用了一级钢筋。需要指出的是,受钢筋节点密集程度高影响,钢筋施工经常存在移动错位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进而影响后续施工进度和整体工程质量,为此,此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柱筋处设置的箍筋框,并进行定位,同时将梯格筋按照水平和竖直两个方面分别设置在墙体内。这样,钢筋错位问题便能得到解决。

(三)模板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混凝土结构和外观质量是其衡量的重要指标。所以需要着重关注模板的墙梁柱等型号的选择。通过实地考察该研究项目,可以按照建筑的层高来选择18mm厚的新多层胶合模板进行拼装,在拼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模板墙体的内外侧需要注意其外墙的外侧要比其内侧模板多200~300mm左右,以此来保证达到准确合理的模板配比,支模过程中,墙体本身与外侧的模板紧密接触达到无缝贴合的效果,以浇筑好的墙体为参考。第二,为了提高模板的稳定性,可以在模板内侧增加较短的钢筋头。第三,一旦在墙膜与楼板结合处发现缝隙,需要及时进行填补水泥等来保证其密合性。最后,在墙膜吊装过程中需要保证良好的光线,避免接触到钢筋,设置的位置也要准确,保障模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第一,在展开实际施工之前,主动与供应商取得联系,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落实试配处理,并着重保证混凝土供应具有连续性,避免对工程施工造成更为多样与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二,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隐蔽性工程,切实落实检查验收工作,保证隐蔽工程质量达标。第三,在针对基础底板展开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落实对后浇带的合理划分,针对预留部位以及施工缝部位所投放的混凝土,要求严格依照施工规范完成相应位置的混凝土施工,同时保证施工缝表面与轴线始终保持在相互垂直的状态下。第四,实施分层下料,并在此期间依托布尺杆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结合振捣棒完成振捣处理;在针对墙体位置以及主体位置展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期间,着重控制分层浇筑的厚度维持在500mm左右;第一次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完成后,要求在抗压强度达到预设标准且混凝土初凝前期落实第二次振捣处理。第五,在施工现场预留混凝土试块,针对抗渗性能抗压性能等落实实验与检测,以此确定整体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是否达标。第六,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必须及时落实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处理,以顶板混凝土顶板位置的混凝土施工为例进行说明,完成顶板混凝土浇筑后,立即组织洒水养护,并在顶板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麻袋布;在实施养护期间,确保顶板混凝土表面始终维持在湿润状态,设定养护时间长度为7d。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施工中所投放的混凝土材料为防水混凝土,则需要对其养护时间进行适当延长,一般控制在14d即可。

(五)内隔墙方面的施工技术

为了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在内隔墙施工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原来的基础承重墙体不被影响。因此,一是有关的施工操作者仍然要在选用内隔墙的材料方面花精力,重点选用部分抗震能力强同时达到经济型内隔墙这方面要求的内隔墙材料。二是当前有的购买者在选用的时候常常会过度重视内隔墙的建筑质量和美观性,同时这也直接决定了整个房屋的售卖价格,因此在现实的施工期间,有关施工操作者要优化内隔墙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而保证内隔墙施工的科学性。另外,在内隔墙施工进行时,就表示整个建筑工程已经快要完成了,因此在此阶段的施工要保证整个建设施工质量,密切关注建筑项目中的各个地方。

(六)脚手架施工技术

脚手架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为了方便上层区域施工。当前,随着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数量逐渐增多,建筑需求日益提高,脚手架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工程中,6层以上(包括6层)施工均采用了脚手架施工技术。其中,6层至9层使用了单排脚手架,10层往上采用了双排钢管扣式脚手架。为更好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需要在双排钢管扣式脚手架下部加设钢排梁以及三脚架。每楼层施工完毕后,都要将脚手架撤除。通常而言,建筑楼层超过10层时,为提升脚手架稳固性,保证人员安全,会使用工字钢进行加固,必要时,还可采用悬挑施工方式。对于有些工程项目来说,为了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单位会允许施工人员使用旧钢轨来替换工字钢,但对旧钢轨质量有着较高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项目施工中,如何规范施工流程,提升施工质量是技术人员的重点工作目标。相关技术人员应当针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框剪结构建筑的关键施工环节进行全方位攻关,对这些重点流程中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进一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实现施工水平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美增.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1):102-103.

[2]康体,袁小昆,向长于,等.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2021(6):28-30.

[3]吴永波.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J].居舍,2020(23):71-72.

[4]种法梅.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6):83.

[5]洪毅.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