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智慧供热评价体系与分级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城镇智慧供热评价体系与分级方法研究

曹辉

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智慧供热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安全、节能、舒适为主要目标,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技术特点的新型供热方式。在智慧供热的概念提出前,国内已经深入开展了有关智能热力站控制、供暖负荷预测等内容的研究,热网的智能化发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当前智慧供热评价体系方面,大多针对供 热技术环节以及其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评价,鲜有针对供热智慧化等级的评价和方法。

关键词:智慧供热;评价

1 城镇智慧供热评价体系构建

1.1 构建流程

为了对镇供热系统的智慧化等级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和城镇供热系统等内容,构建了1种用于智慧供热系统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1.2 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表1 指标筛选及参考来源


维度

指标

参考来源






室温监测设备覆盖率

李智刚(2017) ,刘苑红(2014)


智能热量表应用率

王俊涛(2017) ,李智刚(2017)
刘苑红(2014)


运行数据信息健全程度

城市智慧供热技术标准


网络环境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2020]






企业战略与组织能力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2020)


供热预测准确率

杨瑞(2020)


系统故障定位准确率

刘苑红(2014)


决策中心智能等级

刘锋等(2017)


供热计量收费水平

苏红等(2021)






智慧换热站覆盖率

王俊涛(2017),刘苑红(2014)


系统自动化终端覆盖率

王俊涛(2017) ,刘苑红(2014)


供暖期运行调控系数

郭婧琦(2019)


感知调控系统使用率

王俊涛(2017


自助终端营业站水平

娄天娇(2020)

首先,查阅当前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智慧电网、人工智能、供热系统等领域的标准、文件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一方面,摘取出来并记录与智慧供热相关或类似的指标内容;另一方面,根据研究内容,创建与智慧供热有关联的新指标内容。然后,结合智慧供热自身特点,经过反复筛选、改进及分析,最终形成了“数据联通”、“智能决策”、“高效自控”3个方面的一级评价指标,室温监测设备覆盖率、企业战略与组织能力、系统自动化终端覆盖率等14个二级评价指标,指标筛选及参考来源如表1所示。

4)网络环境(A4)

分为4个等级,按实现程度划分。等级1:能够实现供热设备的数据采集,并向智慧供热平台进行数据传输;等级2:能够实现供热设备与智慧供热平台间的互联互通;等级3:能够实现供热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等级4:能够实现省市间供热数据的互联互通,达到接入智慧城市平台的标准。

2 评价体系分析与检验

形成智慧供热评价指标体系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运用SPSS25.0及AMOS25.0软件,对问卷数据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效度检验、单样本T检验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确保所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有效。

2.1 调查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围绕智慧供热系统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及指标赋权展开,在问卷中对各项评价指标设置了0~5级重要程度,数字越大代表重要度越高,即“5”代表“非常重要”,“4”代表“重要”,“3”代表“一般”,“2”代表“不重要”,“1”代表“非常不重要”,“0”代表“无关”。

2.2 单样本T检验与效度检验

2.2.1 单样本T检验

在调查问卷中,重要性程度3.5位于“一般重要”与“重要”之间,因此将3.5作为检验值对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智能热量表应用率”与“供热计量收费水平”的双尾值分别为0.231与0.322,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接受原假设,以上2项指标的均值与检测值3.5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应保留。其余指标的双尾值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其均值均高于检测值3.5,表示重要性较高,因此应当保留。综上,所有二级指标均通过了单样本T检验,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和保留性。

2.2.2 效度检验

对样本数据进行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得到结果。可以看出KMO值为0.956,大于0.9,非常合适。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的近似卡方值为4 911.357,数值较大,显著性Sig值为0.000,小于0.01,表明该检验具有显著意义。

3  智慧供热等级划分

为确定企业智慧供热建设程度及水平,参考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将智慧供热分为5个等级。第1级为规划级;第2级为规范级;第3级为集成级,第4级为优化级,第5级为引领级。每个等级具体评分细则和所赋分值可结合上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设置

4 结 论

智慧供热是未来供热的发展趋势,推进供热行业的不断完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高质量、高舒适的供热需求,还能降低供暖能耗,有效减少城镇碳排放。

本文以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数据联通、智能决策、高效自控为主要特征,构建了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1种智慧供热系统的评价分级方法,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完善智慧供热评价体系与分级的详细评分机制和使用细则,提高可复制性、可操作性,为未来城镇智慧供热评价体系相关标准的编制与工程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城市供热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志刚,方修睦,刘京,等.黑龙江省《城镇智慧供热技术规程》解读[J].暖通空调,2022,52(2):46-50+102

[2] 杨瑞.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供热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华电技术,2020,42(6):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