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与实践——以湖南“韶山灌区”水利生态旅游区为例

/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与实践——以湖南“韶山灌区”水利生态旅游区为例

蒋德红 ,黄天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518000

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10022

[摘  要]韶山灌区工程是以华国锋同志担任工程建设指挥长,率领十万建设大军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下,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韶灌精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影响力、推动当地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以湖南“韶山灌区”水利生态旅游区为例,对韶山灌区的开发背景、开发目标、现状问题、发展定位、规划与策略等内容分析,试图探索一种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激发区域活力和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旅游开发;韶山灌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传承好红色基因。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1]。韶山罐区作为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和全国水利工程的代表,素有“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之美誉,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当地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动力。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韶山罐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和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实现全域旅游发展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2]。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了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精神动力[3]。红色文化资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1.1有利于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多重有效途径。红色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产业资源,承载了党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升级发展;培养本土人才,引导青年回乡创业,提升特色乡土文化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党在乡村的执政根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和创新等。

1.2有利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乡村产业是姓农”“立农”“兴农的产业[4],由于缺少产业规划和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乡村产业类型单一,生产经营模式落后,未能有效激活和带动乡村产业的联动发展。农民的收入渠道主要以第一产和外出务工为主,难以达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有效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旅游联动,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渠道。

1.3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由输血变为造血,由要我富变为我要富,由物质富裕变为物质精神共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不但能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支持,也能以具体的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形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1.4有利于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负责人聂新鹏表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乡村,是公共服务普惠可及的乡村,是广大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统筹规划乡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升级改造,加强了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和快速可达。在产业发展、功能配套、设施布局和人居环境上助力乡村的全面发展,以“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旅游”等特色化、多元化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 韶山灌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与实践

2.1开发韶山灌区的背景与目标

韶山灌区地处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同志的故乡,其主体位于湘潭市境内,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全长一百五十余公里。工程于1965年开始建设, 1966年建成通水。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工程建设指挥长兼政治委员,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水利建设队伍,在“学习毛主席著作、建设好毛主席家乡、修好渠道炼好人”的号召下率领十万劳动大军建设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2014年9月韶山灌区成为第十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是湖南省首个灌区型国家水利风景区。

近年来,韶山灌区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其红色文化资源和韶灌精神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长期缺少科学规划与管理,红色文化资源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该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尚未形成体系,产业化发展也较为滞后,还待进一步挖掘、整合和保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贯彻落实湘潭市全域旅游发展、精美湘潭两年行动计划,以“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发展战略为引导,按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韶山银河旅游区建设为目标,提升灌区文化产业定位、统筹沿线基础设施、提升景观环境品质,实现灌区与周边村庄协调发展。

2.2韶山灌区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

科学的规划、宏观的布局和高效的管理是红色资源有序开发的前提[3]。当前,韶山灌区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监管,韶山灌区的整体规划也是一片空白。

第一,缺乏科学管理与规划。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发挥制度优势和管理效能,能引导韶山灌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壮大。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部门制度不健全、基层任务繁重、管理岗位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韶山灌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二,缺乏系统规划和长远布局。韶山灌区纵横上百公里,涉及面广,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和长远布局,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处在空白状态,无法与周边景区及沿线乡村联动发展,造成红色文化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2)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一个成熟的开发区域必定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周边其它红色文化旅游区,韶山灌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承载力弱。目前进入韶山罐区仅依靠村道和田间步道,大部分区域无道路可达,交通极为不便。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在旅游旺季,存在停车难、吃住难、无人管理、留不住客等问题,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及政府打造4A级旅游景区的定位。

(3)产品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和复合型功能是吸引和留住游客的资本。韶山罐区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开发潜力,这里的水利生态景观资源在全省具有独特性,在全国具备典型代表性,其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底蕴更是全国独有。然而,韶山罐区仅依赖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缺失,产品类型单一,只停留在观光游览初级阶段。由此可见,进一步提升产品定位和丰富产品业态,打造知名产品和复合型功能是韶山罐区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

(4)品牌价值没有体现,知名度不够

打造特色产品是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品牌价值的重要体现。韶山灌区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下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韶灌精神。然而,韶山罐区所呈现出来的红色文化产品与它享有的“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的声誉大相径庭,除了湖南湘中地区,在全国其它地区鲜为人知,没有实现其红色文化资源的真正价值。

2.3韶山罐区水利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定位

图片1如何精准定位是科学规划和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功能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可以使各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集群形成正外部效应,使区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地区竞争力持续提高。以四川都江堰风景旅游区和美国布法罗河湾绿道为例,在突出原有水利文化和景观资源的同时,注重“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旅游配套,使之成为特色突出、功能复合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大大拓展了客源市场和停留时间。同时与周边旅游资源和乡村串联组合联动发展,最大化发挥集群效应,成为业内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

(1)打造特色主题和复合功能:以“韶灌精神、水利奇迹”为主题,以“红”、“蓝”、“绿”三大文化为指引,构建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生态运动、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利文化旅游景区。

(2)2紧扣市场需求:目标客户群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在市场定位下确定目标客户群,包括覆盖的地理区域、客户群的需求特点和预定客户群的内在心理特点及外在行为特征[5]。由此,韶山罐区客源紧扣一、二、三级客源市场,其中,一级客源市场主要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主,特别是吸引韶山景区的游客;二级客源市场主要以除环长株潭城市群以外的湖南区域和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省份;三级客源市场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客源输出地,以及部分境外客源市场。客户需求主要建立在红色文化、水利文化、农耕文化基础上的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兼顾养生度假和乡村生态休闲等需求。

(3)构建产品体系:韶山罐区产品体系立足其资源特点和生态本底条件,紧扣新型红色休闲旅游和市场需求导向,对比分析周边旅游景区的竞争关系并与之互补联动发展。产品体系重点考虑了项目的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有针对性的开发市场潜力较好的旅游产品,形成以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科技展览、素质拓展训练、观光休闲旅游、生态养生度假等,并辅以民俗体验、农业休闲、工业旅游、艺术交流等多种产品类型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2.4韶山罐区水利生态旅游区的规划与策略

2.4.1规划范围的划定

如何科学划定规划范围是成功开发韶山罐区的关键。项目规划范围为韶山罐区三湘分流至韶山银河段,总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干渠长度约12公里。范围内包括华国锋故居、韶山罐区管理局、红卫桥、万人大会战、银河飞渡及韶山罐区陈列馆等核心红色文化资源(参见图1)。

图片1

规划范围的划定充分考虑了干渠周边建设用地的有效管控及周边村庄、田园、林地等景观资源的融合发展,未来城际轻轨在景区设站的空间预留和入口形象展示,以及与现状铁路、高速公路、水系和道路划界等因素。在原规划范围基础上新增了控制区范围和协调区范围,按三个层级控制和引导(参见图2)。

 

2.4.2规划布局与空间结构

总体规划布局中,遵循“生态和保护优先,开发第二”为原则,注重呈现历史文化记忆及维护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突出“蓝(水利文化)、红(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绿(农耕文化)”等核心文化,并与国土空间管制规划相结合,界定空间开发层级,确保建设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依托资源条件和场地特征,因地制宜,形成“一轴两心三镇”的空间结构。一轴:以干渠水利文化景观带打造串联各功能板块和景观资源节点的核心轴线,是全域旅游承上启下的动脉核心功能旅游轴。两心:依托南部韶山罐区管理局旧址和北部韶山罐区陈列馆分别设立两个旅游服务中心,加强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构建景区南北门户,提升景区形象。三镇:三个独具特色的功能小镇(参见图3)。


2.4.3分区规划

(1)芦塘水利小镇

历史建筑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该区在保留现状建筑主体结构和风貌的情况下修旧如旧并加以功能利用,打造以展现红色水利和知青生活场景为特色的水利文化休闲养生度假区。核心项目包括银河旅游区管委会、芦塘养生度假村、知青文化园、水文化广场、知青驿站、水幕电影、三湘戏院和特色商业街等多主题业态,是游客体验水利文化、红色知青文化的重要场地。

nk+.jpg

(2)银田花卉小镇

位于银田镇片区,是韶山、长沙等外来主要游客进入韶山罐区的第一站,也是景区的形象门户。规划依托现状红色资源、田园和村落,以大地生态艺术为手法,重点围绕韶灌陈列馆区、银河飞渡、红色摇滚剧场、水文化商业步行街、主题村落、旅游集散中心、诗画田园、韶灌年轮、空中观光步道和民宿酒店等多种业态,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田园风光休闲体验区和乡村振兴示范点。


(3)梨树塘艺术小镇

万人大会战是韶灌精神的核心代表。项目通过景观文化长廊重点展现万人大会战历史典故,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红色精神和历史文化。结合周边村庄和百亩橙园,重点策划了包括大师村、禅意苑、素质拓展基地和百亩橙园等核心项目,打造以红色精神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创意区,吸引长株潭地区的艺术家、文化创作家来此休闲度假和艺术创作。提升产业,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渠道,构建乡村与旅游融合发展,农旅结合的和美乡村典范。


2.4.4专项规划策略

(1)土地协调规划

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在土地布局上对基本农田、水域、林地等生态保护区进行控制,结合国土空间划定已建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按风景名胜区规范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协调与控制,用地性质分风景游览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和水域九类(参见图5)。

(2)交通设施规划

完善便捷的交通系统是推进景区开发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条件。为实现景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快速可达,规划按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两个层级进行组织规划。对外交通:加强与区域内沪昆和韶山两大高速、韶山铁路、湘韶宁和韶衡城际快线的联系,便于长株潭地区、省内和国内游客的快速抵达。对内交通:考虑到干渠景区地域狭长的特征,以及未来与韶山银河旅游区内部交通的快速连通,在交通上考虑了旅游轨道小火车,并在各功能片区设置小火车停靠点,加强各功能板块的联系和旅游体验。通过对规划区内国道、乡道、村道线路梳理和管制,使景区内部交通有序互联并形成完整的路网系统。在主要景观游线上设置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电瓶车道等慢行交通系统,为游客直临景点、深入景区内部提供安全、绿色的交通方式(参见图5)。

图片2图片3图片4

(3)建筑风貌整治与景观环境提升

风貌协调、一村一品是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韶山罐区水利生态旅游区在建筑风貌上采取修旧如旧、植入文化和尊重村民意愿等原则要求,对新建建筑和保留建筑在立面、材质、屋顶、门窗等方面进行统一控制和引导,村庄建筑风貌与景区内建筑风貌相协调,同时注重沿线村庄一村一品的塑造和联动发展。(参见图6)。

景观提升上根据现状植被情况,对造型完好、观赏性强的树木进行保留,对影响整体环境的植被进行景观改造,同时在罐区驳岸节点处设置木质景观挑台、亲水平台等游憩设施,为游客和骑行者提供游憩和亲水空间。对年久失修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跨渠景观桥进行加固和景观美化、亮化工程处理,使之成为干渠上的主要景观亮点(参见图7)。


2.4.5特色村落规划引导

图片1“一村一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村庄发展紧扣村落自身特点和罐区旅游总体发展要求,引导建设各具特色的主题村落,并与韶山罐区互补联动发展。银田片区:以历史情境体验、浪漫花田、渔文化餐饮和精品民宿主题村落为特色。梨树塘片区:以家庭休闲和艺术创作主题村落为特色。芦塘片区:以知青文化和高品质山地度假主题村落为特色(参见图8)。

  1. 结论

总体而言,红色文化旅游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于游客,它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途径,激励人们继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韶罐精神;于城市,它是旅游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于乡村,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致富农民,和美乡村。

韶山罐区在红色文化和水利工程历史上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水利生态旅游区规划成功解决了韶山罐区红色文化资源和水利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的问题,提出了在发展定位、产品体系策划和规划策略等规划路径。同时解决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与红色旅游资源如何融合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引导。但是,由于单个规划的局限性,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仍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社,2022(10)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R],新华社,2021(02)

[3]张跃平、宋婧琳、吕 玲.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甘肃庆阳市荔园堡村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2(02)

[4]雷明、于莎莎.乡村振兴的多重路径选择——基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2(9)

[5]张晓勇、母昌程. 创投·百科:锁定你的专属市场和人群,北大创业,2018(11)

[作者简介]

蒋德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规划工程师

黄天意,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一所副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