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停车库建设和信息化管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自动停车库建设和信息化管控的研究

许添胜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作为代步工具的轿车的保有量也在直线上升。而目前我国的停车场多数都是自走式,难以满足汽车不断增长所加大的对停车位的要求,因此停车难的问题开始在各个城市显现。而自动化停车库具备配置灵活、成本低、对车辆的保护性强、出入库管理方便等特点,是目前停车库中比较先进的模式。最突出的优势是容量大,最大的车库容量可达1000-3000个车位,是城市解决停车难的首选项目。本文将研究探讨自动停车库建设和信息化管控的策略。

关键词:自动停车库;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管控

引言

随着民众经济条件的大幅度改善,我国已经成为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停车已经成为各个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为止,我国的汽车停车位有两个亿的缺口。而解决停车难问题,需要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形成了停车需求和资源保护的矛盾,而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的发展可以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业界普遍认为,在城市化发达的区域建设自动化、立体化停车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信息化管控技术与自动停车库建设有机结合,是未来解决空间紧张和发展静态交通的有效措施。

一、自动化停车库简述

(一)优点

自动停车库占地面积小却停车容量大,可停放各种类型中小型车辆,而在投资方面要远远低于同等容量的停车场,并且施工周期短;自动停车库利用机械与电气设备结合的模式,很多设施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作业快捷、简单;自动停车库安全系统完善,配置了车辆超高、超长的检测装置、防坠落装置、漏电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等;该停车库在存取车辆的过程中,时间短且低速行驶,排气和噪声都轻微;该停车可以都是室内管理,不存在丢失、雨淋、灰尘污染的风险,而且管理方便。

(二)运行方式

当车辆行驶于自动停车库门前,首先被光电传感器捕捉到,发出控制信号,自动打开或者关闭车库门;如果车辆到达载车板上,车主启动存车按钮,提升装置便把车辆提升到指定楼层;在车主想提取车时,先进行车辆选择,提升装置便将车重新带回地面[1]

二、自动停车库构造设计

(一)车库整体结构设计

目前建设的自动立体停车库通常是由诸多2排2层3列的单元构成。用户在停车前需要管理员找车位,为其发放IC卡。车辆进入时,出入检测光电开关进行自动信息检测,包括停车库此刻的容量、车辆形状是不是符合接纳的要求等。判断此刻车库容量是由上位机执行,如果车辆已经停满就会自动报警。用户停好车后要在出口使用IC卡,此刻已经复位了停车库的各托盘,可以进行下一个用户的存取。在取车的环节里,车辆驶出车库就可以利用PLC管控车库自动复位,实现了高效、安全的目标。但在停车的程序里,因为个人不同的时间造成安全检查的难度,如果也设计自动复位,难以保证安全,因此通过读卡机检测信号进行复位,在出口处安置读卡机是最佳的位置。在此位置安装,虽然对运行效率有一定影响,但更便于管理员的管理也可以避免用户忘记拉卡的现象发生。自动车库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安全监测整个车库。自动停车库的计时和收费,可以利用非接触式读卡机实现。用户在存取车的时候,只需要在读卡机前扫一下IC卡,读卡机就会向上位机传递信息,上位机便进行计算和收费,既精准又快捷。同时,上位机也向PLC输送信息,管控整个停车库的运行[2]

(二)双层自动停车库设计

双层自动停车同样以PLC控制为基础,进行以下步骤设计操作。双层自动停车库配置如图1所示,上下层可容纳5辆车; 该类停车库设计为上下移动的是1.2.3车位,不能左右移动,而4、5车位不能上下移动,只能左右移动;下排车位直接开出车辆即可;提取上排车辆,要启动1至3的按钮,再按取车按钮,操作的车位就会降到下层,下排车位会左右移动腾出位置以供上层车位降下。

图1 双层自动停车库

(三)多层自动停车库的设计

要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最大限度地拓展停车库的容量,建设多层自动化车库是最佳的途径。可以在双层停车库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车辆停靠楼层向上叠加,形成实用性、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自动化立体车库。设计光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停车库出入口卷帘门的开启和关闭。入库的车辆行驶到载车板后,用户要输入停车的大致时间,同时按存车按钮。电脑会根据用户需要停车的时间,自动分析后为车辆选择适宜的停车楼层。停车时间较长的车辆,通常安排在较高的楼层,较低的楼层则是安排停车时间短的,该自动化的安排,既能节约用户的时间,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车库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利用PLC控制驱动,载车板将车辆运达指定泊车楼层后,完成停车程序。车主取车的时候,选择车辆后按取车按钮,载车板会将车辆重新运回到地面。

三、自动停车场建设案例

(一)某市地下深井项目

某省会城市地下深井停车库位于某步行街区,因为临近古建筑群的保护区域,该自动车库采用垂直升降塔库的全地下PCS模式,在地下一层设置车库的进出口,真正做到了地面建筑与车库分离,以及实现了人车分流。整体占地面积大约258m

2,利用机械系统4套,每套机械系统可容纳40辆车,加之地面的停车位大约为185个停车位,该停车库设计35m的净深,6m的下部基础。车库整体构造如图2所示。

IMG_256

图2 某市地下深井停车库

(二)某市机器人停车库

该自动停车库位于江南某城市地铁站旁,该自动停车库更注重智能化,车辆的存取操作主要是利用智能机器人完成,车库可存放汽车58辆,旋转提升设备2台,地面有两个同向出入口。该自动智能停车库通过两台机器人和2台旋转提升设备完成全部车辆的存取作业。智能机器人的回桩充电也是自动化,可以24小时持续作业。如果存取时间范围合理,两台机器人可以完成100辆的服务车位数。该项目总投资大约700万元。该类型的自动化、智能化融合的停车库,不仅技能先进、具备超强的智能识别能力,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有利于低碳环保的要求,可以在大型公共综合项目中应用[3]

四、自动停车库信息化管控措施

(一)全覆盖式数据管控

自动停车库项目作为现代工程,在管理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施工阶段,而是应该从规划到建筑生命的完结的全部覆盖式管控,也就是所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传统的管理手段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的服务需求,而信息化技术在项目管理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对车库项目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在网络平台上实施集成化的管理,充分发挥了项目信息的应用效率,大幅度提升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本文的案例项目1作为某地区EPC模式工程试点建设项目,堪称地面建筑与深井式停车库融合的典范,具备重要的推广意义。本项目提出了智能管控中心建设、信息收集、集中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的“互联网 +”的停车管理模式,开辟了自动化、智能化停车库建设、运维、管理的新途径。

(二)工程质量的信息化管控

第一,搭建多元化的管理平台,形成一套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以此为依托确定施工现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施工阶段的管控体系包括值守管理子系统、诱导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等。对停车库的深井施工实施风险预警管控,主要包括人员出入的记录、全天候视频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实时数据监测、道路沉降位移以及附近管线状况监测等。第二,完善网络系统配套建设。利用业界成熟技术和市场主流产品构建停车库智能管控中心,针对系统的容错能力、拓展能力和纠错能力,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整改,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本研究的自动车库项目的架构以Browse为主,并与Client 结构融合,形成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同时,该信息化管控系统通过开发通用工具,实现软件设计的模块化,更有利于后续系统升级和新功能添加。根据车库具体需要实施配置的优化,在系统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系统使用率的最大化。

(三)运维阶段信息化管控

自动停车库运维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是重中之重,对已有的智能停车管控中心平台实施配套建设,利用智能停车库管控平台将计算机管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紧密结合,借助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真正实现出入车辆的管理、数据的自动存储、图像对比等功能,以便更清晰、准确地实时监控车库内车辆的安全状况和动态信息,让动态管理更高效和准确,以实现预警功能和动态的灵活和多功能。在该系统中,数据唯一的采集入口是传感器,控制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地下接管设备,并对传感器数据采集。管理软件可以作为交互平台,实现管理者以及用户与车库的交互。

五、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停车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难题之一,必须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尽快制定短期与长远结合的规划,积极组织和引导相关机构的参与,有的放矢地出台各项助力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停车位的问题。具体来说,要对既有的自动立体车库实施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尝试进行智能型、应用型相关设备的不断创新,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加强停车资源的互联网管理。例如,相关部门牵头开发停车关了APP,出租白领上班时间的空余车位,既增加了所有者的收入,更提升了车位的利用率,形成错时停车的良性循环,让自动停车库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喻乐康,左东晓.机械停车库的技术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9,(08):15-17.

[2]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管理委员会.机械式立体车库[J].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03):112-115.

[3] 祁红卫,陈立道.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J].地下空间,2000(2):137- 140,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