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消防队伍地震救援工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加强消防队伍地震救援工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彭凌霄, 

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三站  610031

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各类天灾时有发生,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自然灾害事故多发的大国之一。重大天灾的出现,往往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需要集多区域力量开展救援,且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近年来,由于地震灾情不断,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快推进地震灾害事故下跨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研究完善地震灾害救援流程,对提升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减小突发地震灾害事故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能力提升

前言

突发地震营救主要是指,快速寻找和解救。因为地震导致的建筑损毁或被埋压人的行为。为进一步增强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紧急救助实战能力,积极应对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职责定位,加速实施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系统构建。 

一、地震灾害事故概述

(一)地震灾害事故界定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产生或者人为产生的,对人类或者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有害后果的事物之和现象,它是从人类的角度来定义的一个概念。地动则指地壳内部迅速产生能量并形成地震波作用的一个自然状态,振动是其明显的表现形式,当其振动强度导致地面开裂变形,致使建构筑物损坏和人畜伤亡时,便形成了地震灾害。地震灾难通常包括直接灾难和次生灾害,从灾难的等级上包括特别严重、重要、特大和一般四种级别,在人群相对稠密区域出现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定为普通地震灾难。

(二)突发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概述

地震灾害事故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尤其是重大地震灾害事故,其发生一般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毁、大量人员伤亡和深远的负面社会影响。突发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救助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需要社会上多个部门联合协同,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具体落实和组织人员、装备和经费之间的调配关系,明确应急救援队目标、任务和行动流程,确保组织合理、联动快速和运行高效。

二、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作战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并健全地震应急救援系统运行机制

鉴于震害存在着易于造成次生灾害的特点,所以消防救援队伍的震害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不宜单纯停留在对建筑及坍塌事件救援工作的调查研究上,因结合了重大危险源研究工作而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地需问题及衍生灾难调查研究机制。调查研究的课题范围应当涉及直接地震诱发灾难损失、潜藏的重大衔生灾隐患、衍生灾难处理措施等,调查研究区域还应当涉及地理自然灾害潜在威胁、水自然灾害潜在威胁、易燃、易爆、高危险等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核设施,以及辖区内主要危险源。并通过调查研究制度的建设,为辖区内地震诱发灾难的防范与救灾应对工作,提供了科学性、立体化的基本依据。

(二)建立地震救援保障机制 

一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认真做好向地方各级政府的请示汇报工作,把建设地震紧急救助队伍和地震紧急救助装备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给予保证逐步建立健全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震应急救援支出社会保障体制。二是着眼于应对重特大地震灾难的需求,通过设立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国家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存重大震害应急救灾需要的物资、技术装备和药品,形成政府遂行保护与社会联动保障制度,对本区域的应急救灾实施有效保护。

(三)加强地震救援专业队训练

消防救援队伍首先要在掌握国内外优秀地震救援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总结以往地震救援的成功经验与教训,根据目前的先进装备建立完整的地震救援专业知识理论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事故救助的处理流程,统一规范地震救援的具体出动方式、队伍编制、处理方式、流程、措施要求、注意事项等,使地震救援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循。三是加强抗震救护技战术专业训练,加强对模拟训练器材领域的资金投入,推进地震救援演练工作向模拟化、实战化的过渡。尤其是应着重进行搜寻营救演练、狭小空间营救演练、坑道掘进演练、撑地加固及倒塌工程演练。四是广泛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地震救援部门专家学者、全国地震自然灾害应急分队的成员开展现场讲解、演示、讲解借以增强消防救援队伍专业队的地震救援技术水平。 

(四)加强心理行为训练

在大地震灾难中的救护现场,消防救援人员一方面要开展长时间强体力的救护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应对余震等次生灾害对生存的威胁,由于现场大量人畜遇难所造成的巨大心灵打击,难免会产生惊恐心态,一旦没有一定的心灵能力,就势必影响救护行动。所以要在平时就有意识地强化对消防救援人员的心理素质培训,掌握心理应激障碍的技能和方式,增强在救援时的心理健康自我免疫,从而增强消防救援人员对严酷、恐惧自然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专业训练,提升核心能力

把战备向实战靠拢,把训练当成打仗落实”。为确保消防救援人员应对突发性任务可以拉得出、上得去、打的赢,要坚持按照“机动灵活、紧贴实际”的要求,采取理论引导、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地震救援装备进行细致讲解和专项训练。针对当前地震多发频发的实际,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对地震救援装备进行系统化训练,提升应对突发灾害的救援能力,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队伍遂行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的能力。着力补齐通信保障能力短板弱项,进一步提高基层应急通信骨干通信保障能力,切实培养出一批懂原理、会操作、善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千里眼”“顺风耳”。严格落实指挥信息系统运行“固定通、任务通、动中通、全时通”要求,围绕北斗装备操作、华为云架设、超短波使用等内容进行重点演练,着力在打牢理论功底、锤炼实操能力、提升保障水平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夯实通信装备人装结合技能基础,有效提升现场应变能力,确保全时跟基指保持不间断通联。针对个别队员反应行动不够迅速、装备运用不够灵活、协同配合不够默契等实际问题精选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能教会带的训练骨干担负教学任务,按照“不会什么学什么,哪里不行练哪里”的思路,严格把握训练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加强了个别参训队员对装备操作使用、复杂情况排除等内容的学习掌握,有效提升了装备操作和现场应变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地震救援专业训练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六)拉动演练,打牢战备基础

始终保持“灾情就是命令”和“时刻准备着”的应急状态,及时完善地震救援力量编成和预案处置,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对策,配齐配全各类地震救援防护及救援物资、装备,做到闻令即动、靠前指挥。为进一步提高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检验消防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力量跨区域集结、装备携行、实战作业、通讯保障等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中国地震灾情最频繁的情势下,消防救援队伍已经成为了地震紧急救助的主力军。因此,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制度,合理配置地震救援人员,全力加强地震救援装备建设,通过切实加强地震救援人员针对性培训等途径,才能进一步完善消防救援队伍的地震救援力量,才能更有效增强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化地震救援能力,从而最大限度上减少人民生命的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李亦纲,张涛,高杨,赵保宗,刘旋.提升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地震专业救援能力的思考与初探[J].中国应急救援,2022(06):42-45+54.

[2]马锐.快速响应  抢救生命——四川省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泸定县地震救援纪实[J].中国消防,2022(09):10-13.

[3]阿不力克木·阿巴百克热.消防地震救援队伍建设发展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22(1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