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河南省青年返乡创业与就业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乡村振兴中河南省青年返乡创业与就业问题研究

陈国辉,孙璐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6)

摘要:2018年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原因之一。关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与就业问题研究,分别从拉力、推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现阶段对于返乡青年创业和就业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探究河南省返乡青年创业与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对策与建议。发挥青年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要结合当代青年人的需求,扩大乡村的就业机会,增强乡村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而非对乡村青年人前往或留在城市就业设置障碍,不断缩小城乡就业的比较机会成本。

关键词:青年人才;创业;就业;乡村振兴


1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要求,“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由此可见,探索和补齐乡村振兴人才供给短板,是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来自农村的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宏观支持,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并掀起新的历史高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表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尽管各地区在国家的倡导下用各种方法,返乡青年就业与创业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现阶段,由于受到城乡相对利益的驱动,人力、智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长期不断地流进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杨艳飞等,2019)。乡村振兴,不仅要留住绿水青山,也要留住青年人才。农村外出务工者具有体能较好、素质较高等特点,再加上当兵和读书客观实际导致青年人口外流(李茂平,2022),从农村单向往外“抽血”,而返乡就业与创业青年少之又少。“打好地基,再起大厦”,适度科学发展县域乡镇经济,有助于扩大乡村的就业机会,促使青年人在城乡之间流动(陈奕山,2022)。

2乡村就业与创业现状

2.1概念界定

关于“青年”的定义,不同的机构、学术研究和词典界定存在巨大差异。基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联合国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报告,本研究认为“返乡青年是指20至40岁的户籍所在地在农村,并且在外出务工或高校毕业后返回户籍地的社会群体。”

2.2乡村就业岗位特点

就业是富民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三农”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就业有着分散性、自给性、季节性、兼业性等特点,为青年就业与创业提供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风险与挑战。

2.1.1就业岗位类型单一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产值较高,农业体量在整体经济体量比重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不是农业强省。而且河南省县域发展水平低,县域产业普遍欠发展,缺少支柱性产业,特别是乡村地区以种植养殖、农产品贸易、传统服务业为主要经营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单一,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

要达到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就必须推动青年劳动力返乡就业或创业,对带着知识、技能、资术等返回家乡就业创业的青年,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如此才会有引领、示范等作用,带动乡村农民就业,吸引青年回村创业人数越多,就业岗位就越多,就业岗位越多,就越能吸引青年回乡就业,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2.1.2就业岗位实操技能性强

乡村振兴要依托产业,河南农村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生产产业和禽类与生猪养殖产业,就业岗位偏向实操,应用技术要求高。返乡青年在返乡之前大多从事非农产业,学习非相关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相关岗位。且大多数养殖与粮食作物生产为完成产业化的转变,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标准的养殖生产流程,这也会让返乡青年无法胜任繁琐的劳动生产,也是一种劳动力的浪费。

2.1.3就业岗位工资水平低

2019年,河南省从事农、林、牧、渔业年收入平均仅47272元,2020年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工作者年度平均收入比2019年下降到38624元,其中受疫情影响严重。农业产值低风险高导致与农相关的就业岗位相对工资水平低,直接导致吸引力不足。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劳动力的外流,乡村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

2.1.4就业岗位工作季节性强

河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种植与收获有强烈季节性,因此与农业相关工作受农业生产影响而具有季节性特点。冬小麦在10月份耕种,次年6月份收获;夏玉米6月份耕种,9月底进入收获期。在耕种与收获期,乡村工作进入旺季,农忙结束工作进入淡季。

2.3乡村创业环境概况

2018年以来,党和国家深入突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方面等五个方面为抓手,要让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河南农村经济取得巨大进步,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2.3.1乡村创业的劣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剩余人口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心村”、土地“撂荒”现象也就相当普遍,农村不仅缺少人才,甚至于缺少从事简单劳动的青壮劳动力。河南农村产业基础较弱,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其因是交通不太方便,或者比较偏远,这是偏远乡村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为交通出行不方便,道路运输不顺畅,而导致运输成本比较高,这样就会导致相同的产品效益就会少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农业方面更为突出,比如同样是出售一车青菜,可能在城郊只要很少的运费,而在偏远农村光运费就跟青菜的价钱差不多了,这样的话劣势就很明显了。其他问题如配套设施较为落后、返乡青年将面临雇工短缺、市场发育不全、信息滞后等诸多问题也是河南青年返乡创业的一种阻碍。

2.3.2乡村创业的机遇

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阶段,县域产业发展对乡村就业与创业有许多有利的影响,特别是对创业。一是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二是国家支出县域产业发展,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于是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新需求也开始出现,这就为那些想在农村发展的朋友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只要能抓住市场“空当”,满足农民不断出现的新需求,无疑是致富赚钱的一条捷径。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自媒体普及、农产品电商下乡,农村迸发新的生命力,农村出现新的商机和创业机会。首先,城乡间物流和信息流交流愈加密切,电商物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边界流通,在农村涌现一批农产品物流新农人创业者。其次,做乡村自媒体的新媒体人,通过网络直播和拍摄视频实现自身价值,构建出新的运作模式,既展示了乡村文化有助于乡村振兴,又获得实现人生价值满足生活资料。

3青年返乡创业与就业困境

3.1缺乏创业资金,社会经验不足

无论是返乡的大学生还是返乡的农民工要创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就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或家庭资源获得的,很少有人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创业很困难。

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大学生应该有一种奋斗精神或创新意识。同时,农村大学生世代扎根于农村,社会资源较少。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制约下,很多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网络相对简单。在社会资本积累缺失的情况下,青年返乡创业难度更大。

3.2缺少创业经验对家乡发展现状认识不足

返乡青年在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情况,掌握该地区的市场规律或市场动态基础上,才能成功实施创业项目。然而,返乡大学生由于常年在外地上学,不能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对家乡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不太关注。

在缺乏创业经验的情况下,返乡青年只能依靠互联网或书籍获取信息,没有实地考察,只是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实施创业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失败的概率会增加。与此同时,一些青年在创业时还停留在规划蓝图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环境和自身能力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无法尽快采取预防措施。一旦返乡开始创业,易于产生风险最终不能承受风险危机而放弃。

3.3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了解相关的扶持政策

对于农民工创业初期普遍存在的销售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财税政策不了解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应对机制。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和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受教育程度、创业规模、社会交往等的局限,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熟人介绍、亲友经历等传统社会关系。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事城市服务业,行政区划确定的补贴政策无法受益。

3.4返乡大学生返乡就业面临社会舆论

首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民价值取向、观念、道德意识的分化,农村地区家长普遍城市比乡村好。其次,从现实情况看,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距,农村地区相比城市经济发展不足、生活环境差,去农村就业普遍被社会歧视,导致大学生对返乡产生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大多接受学术性教育,实践性教育培训较少,去农村就业不具备优势,在就业过程中会受到歧视。此外,多数学生的父母和老师,都希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孩子在毕业后能在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认为返乡就业耽误前途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所以并不支持学生到农村就业或创业。

4对策

4.1政府完善外部保障,强化政府服务能力

政府利用互联网建立政务公开平台,支持乡村就业与创业。政府加强返乡创业与就业支持,完善人才流动、鼓励返乡创业等政策体系的建立,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让大学生、农民工等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更有底气、更有活力、更有前景。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4.2高校可增设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训演练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通过培育更多充满活力、持续稳定经营的市场主体,实现创新、创业、就业之间有序良性循环。近几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同时,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和体系也愈发完善。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据地,要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将培养重心转向实践教学,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3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需求,又是提升乡村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必要渠道。通过引导群众树立文化自信,培育乡村淳朴风气,改善乡村人民精神面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与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思想,引导当地乡村人民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

4.4青年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能仅依靠国家政策、依靠高校支持,更要靠大学生自身努力。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清晰评估自身能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破除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老旧就业观念。要改变“专业对口”的传统观念,青年要积极主动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工作能力,善于在乡村振兴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参考文献

[1]杨艳飞,郭蕾,李宛玲,刘伟.乡村振兴视角下辽宁省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7):236-238.

[2]王艺菲,陈秀兰,杨越,丁天乐.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2(04):122-124.

[3]李茂平,褚欣逸.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就业创业青年乡村社会融入研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2,24(02):68-72+82.

[4]赵伟,郭妍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研究与实践[J].环境工程,2022,40(03):282.

[5]王艳芬.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02):50-52.

[6]胡迪.互联网+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新形式探究[J].热带农业工程,2021,45(06):131-133.

[7]陈奕山.乡村振兴与乡村青年人就业问题[J].青年探索,2022(01):30-39.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22.01.003.

作者简介:

陈国辉(1982-),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管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政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容性创新视角下农村精准脱贫成效评估及可持续机制研究”(18CGL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