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严志芳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治疗安全。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系统护理干预;并发症

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的主要阶段,该病在小儿之间有着比较高的传染性。因为疾病的特殊性,所以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对症、抗病毒等方式进行治疗,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疾病的康复进度,除了对症治疗以外,还应该加强护理干预的实施[1]。基于此,本文中选用系统护理干预,现将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24±1.78)岁;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4±1.88)岁,一般资料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加强对患儿体温的监测,做好健康宣教与饮食指导工作,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儿正确用药。

研究组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具体为:(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儿的交流,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纠正患儿与家属的错误认知,缓解患儿出现的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提升治疗配合度。(2)高热护理:发热是该病患儿较常见的症状,也有部分患儿存在持续高热,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持续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并准确记录患儿的体温,当患儿体温在38.5℃以内,则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可用温水进行擦浴,如体温在38.5℃以上,可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3)皮肤护理:每天用温水擦洗患儿的皮肤,并叮嘱家属对患者更换舒适、柔软的衣物,当患者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燥的床单、衣物,以免刺激到皮肤。(4)预防并发症护理:有一部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可能会存在肾炎、肝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所以,患儿在治疗期间,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当患儿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与上级医师取得联系,并协助医师进行对症处理,提前准备好氧气、药品与抢救器械等相关急救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肺炎、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检验结果时选择卡方和t值,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肺炎、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为2.56%,对照组20.5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例)

组别

肺炎

呼吸衰竭

心律失常

总发生率

研究组(n=39)

1(2.56%)

0(0.00%)

0(0.00%)

1(2.56%)

对照组(n=39)

3(7.69%)

4(10.26%)

1(2.56%)

8(20.51%)

X2

-

-

-

6.1546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因为人类疱疹病毒(EB)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疾病,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发热,发病后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疾病的治疗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因为扁桃体表面存在渗出,所以,疾病的误诊率比较高,在临床上需要鉴别诊断[3]。本次研究中除了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以外,还增加了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原因为: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集科学化、整体化为一体的护理模式,针对患儿的心理、身体特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高热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护理干预,缓解患儿的恐惧感,提高治疗依从性,还能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4]

    综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丹.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01):401-402,432.

[2]周永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系统医学,2020,5(1):177-179.

[3]李安英,董生凤.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370.

[4]丁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9,25(3):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