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心血管护理对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门诊心血管护理对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吴敏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门诊部  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目的 分析门诊心血管护理对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取自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观察对象为我院就诊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常规护理)、乙组(门诊心血管护理),每组各有37例,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甲组,乙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21.62%<5.40%),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4.163,P<0.05);乙组护理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将门诊心血管护理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可以很好的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门诊心血管护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冠心病是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无法实现彻底治愈,患者需通过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以稳定病情发展,降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多数冠心病患者因自身对病情认识不足,缺乏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导致出院后病情控制较差,因此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患者的门诊心血管护理干预,以将护理服务延伸进患者家中,提供持续、全面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将具体分析门诊心血管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采集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合计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有37例患者。其中甲组,男性有19例,女性18例,年龄54~83岁,平均(67.41±5.08)岁。乙组,男性有21例,女性16例,年龄56~84岁,平均(68.15±5.49)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甲组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前交代日常应注意事项以及自我护理方法,让患者能够调节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并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对乙组冠心病患者予以门诊心血管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科室护理人员将于患者出院前为其制作护理保障卡,其上记录有患者基本信息、生理指标检测结果等,护理人员将依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制定护理计划,邀请患者加入到微信交流群中,以便于后期的病情跟踪。

(2)护理人员将在微信交流群中不定时发布健康知识科普文章或者视频资料,以促进患者对冠心病病因、危险因素、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等了解度,患者需要在群内汇报自己每日的服药、饮食、运动状况以及临床表现,以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所了解,针对部分患者所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以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每周将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问询,了解具体影响因素,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要求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坚持每日运动和服用药物,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入选对象均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统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脑栓塞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GQOL-74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满分均为100分,评分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需应用到SPSS24.0统计软件,其中(±s)描述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和(%)描述,X2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结果

2.1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较于甲组,乙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21.62%<5.40%),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4.163,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急性脑栓塞

总发生率

甲组

37

3(8.11)

3(8.11)

2(5.40)

8(21.62)

乙组

37

1(2.70)

1(2.70)

0(0.00)

2(5.40)

X2

4.163

P

0.041

2.2 生活质量评分

乙组护理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甲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甲组

37

66.32±5.28

68.24±5.13

69.32±5.07

66.73±5.74

乙组

37

73.61±5.19

75.82±5.06

76.69±5.11

74.12±5.33

t

-

5.989

6.399

6.228

5.739

P

-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冠心病在近些年受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发病率逐渐上升,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病情能够得到稳定控制,但是在出院后医护人员无法进行持续性的健康指导,患者在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缺乏管理,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从而增大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3]。门诊心血管护理是院外护理延伸,其在患者回归家庭后由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来建立持续性的联系,通过定期的随访沟通,了解患者生活方面的不良习惯,并予以及时纠正,加强对患者疾病方面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视度,有效规避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因素,确保患者的机体健康[4]。本研究调查显示:相较于甲组,乙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乙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可以看出门诊心血管护理对患者病情康复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予以门诊心血管护理,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勤.人文关怀护理在冠心病随访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3):34-36.

[2]官艳芳.门诊心血管护理对冠心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4):85-88.

[3]刘子硕,刘星,司金春.心血管护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269-270.

[4]李少枝,王文会.心血管护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