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挡墙技术在河道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生态挡墙技术在河道施工中的应用

赵周琦

浙江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311200

摘要:水利工程河道施工中生态挡墙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方式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文章结合具体水利工程河道施工项目,阐述了生态挡墙技术在河道施工中的应用项目施工流程,并对生态挡墙技术在河道施工中的应用项目施工效益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以期为河道生态环境改善工程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生态挡墙技术;河道施工;应用要点

1工程概况

本河道工程,总长度为9.51 km,其中干流7.56 km,支流1.96 km,主要支流为岐坑水,全长3.85 km,集雨面积6.22 k㎡,河床比降在7.80‰左右。而护岸长度为6.28 km,打造生态节点两处。打造生态节点是该工程主要任务之一,拟以生态挡墙技术应用的方式,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改善流域内农业生产环境、人居环境及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地主要地貌为中低山、丘陵、低山、盆地,呈现出东南部地势高峻、中北部及南部地势较低的特点。河谷呈“U”型发育,沿线两岸多分布天然岸坡,以剥蚀发育为主,表层多中粗砂、淤泥质土、细砂,坡内为旱地、耕作用地,需要利用护岸挡墙对邻水侧直接受河水冲刷段进行加固,避免岸坡失稳。新建护岸挡墙均采用除淤泥质土外的天然地基土,埋深在冲刷线下方。

2施工前准备工作

生态挡墙施工所用材料为水泥、碎石、块石、砂、商品混凝土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期施工设计方案,确定主要建筑材料使用量,提前采购,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顺利实施。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期设计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用材料机械数量,提前租赁或采购,保证施工方案顺利实施。

在材料物资施工完毕之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期勘察结果,进行河道生态挡墙施工工程的预先布置。生态挡墙施工主要位于左岸、右岸,农耕用地分布较多,新建生态挡墙护岸长度为1.18 km(右岸0.59 km,左岸0.59 km)。同时在河道转弯处,由于左岸为人居点,在转弯角度较大的位置布置生态挡墙。新建生态挡墙护岸长度为0.65 km(右岸长为0.31 km,左岸长为0.34 km)。由于左岸农耕用地分布较多,且夹杂规模不一的渔业用地,可以在左岸建设长为1.45 km的生态挡墙。

3 生态挡墙技术在河道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3.1 建基面开挖

现场配备了专门指挥人员,基础面开挖一段即采用靠尺复测验收一段;对淤泥、不良地质处,现场指挥人员及时联系质检部门,质检部门及时联系监理,以便及时解决不良地质问题。此外,开挖完成作业面一侧需设置排水沟,两端或中部设置集水井,保证基础面无积水;各区段配备轻型触探设,以便开挖完成建基面并及时确定地基处理形式,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

3.2建基面处理

各段地基承载力测定后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①地基承载力>110kPa时,可直接进行垫层施工;②地基承载力为80-110kPa时,需进行块石换填+碎石垫层处理,换填厚度根据淤泥厚度决定(厚度由反铲试挖确定),一般情况为50cm左右;③地基承载力<80kPa时,通过试桩法确定淤泥厚度。其中,淤泥厚度<1.2m时,可采用块石换填+碎石换填处理,厚度为80cm左右;淤泥厚度>1.2m时,需进行杉木桩(梅花形分布)+块石换填+碎石换填处理,可根据淤泥厚度采用2m、4m或6m长杉木桩。

3.3 基础混凝土施工

根据水利工程河道施工现状,在工程布置时,应结合乡镇规划,选择岸坡薄弱的河段,新建挡墙护岸。同时对部分河道转弯易冲刷、岸坡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加强防护。在干流河岸线坡脚,采用块石进行0.50 m厚度的挤淤,依据断面0.83 m×0.21 m的标准,进行C20混凝土基础修建。在混凝土基础修建时,技术人员需要严格依据施工规范规定的木模湿润、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入模、机械捣固、人工表面找平、养护两个星期及以上的流程,科学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施工段,应连续浇筑基础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全部时间均应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低于25℃为180.00-210.00 min,高于25℃150.00-180.00 min)。在具体施工时,为避免基础混凝土施工时出现离析现象,技术人员应恰当选择滑槽、串筒等设备(距离基础混凝土施工高度在100.00 cm内),控制基础混凝土施工时自由下落高度在2.00 mm内,避免水泥浆污染基础面。若基础施工厚度在50.00 cm以上,则需要依据分层浇筑、振捣原则,于下层拌合物凝固前期进行上层拌合物的浇灌、振捣。具体浇筑厚度应在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8/10以内。一般振捣时需要保持振捣棒与基础混凝土垂直、倾向方向,插入下层混凝土10.00 cm左右。

3.4生态挡墙砌筑

在基础C20混凝土浇筑后,科学养护至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12.00 kg/cm2或以上。一般需要采取覆盖+浇水养护的方式,即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00 h内覆盖草帘或塑料薄膜(最高温度低于25.00℃),适时浇水,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持续两个星期及以上。或者在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毕6.00 h内加盖塑料膜浇水养护(最高温度高于25.00℃)。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要求后,于C20混凝土基础面上,选择长×宽×高为1.00 m×0.45 m×0.30 m的砌块(表观密度在23.00 kg/m

3以上,自重为120.00 kg±3.00 kg,裂缝宽度<2.00 mm且数量少于5个),利用1/0.30护坡安装方式,配合C30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四层生态挡墙砌筑。同时采用防腐螺栓配合一侧用橡胶垫,将砌块逐一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在砌块砌筑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产品质量特别是砌块水平度进行检查。若砌块水平度不符合施工要求,则可以选择M7.5砂浆或者M5砂浆进行砌块水平误差调节,避免选择铁片、石头、木片支垫,保证砌体外缘线平顺、整体美观。

3.5碎石填充及迎水坡修整

在挡墙砌筑完毕后,向墙体内、后回填厚200.00 mm的碎石(单级粒径为40.00 mm)。具体施工时,需要依据砌块砌筑坡比1/0.30的标准,在底层砌块回填碎石,在上三层进行土体回填,并在碎石、土方接触面铺设土工布,土工布规格为300.00 g/㎡。需要注意的是,在回填土砌块内应满铺土工布。

对于转角位置,可以选择C20混凝土进行转角缝的密实填充。同时依据外窄内宽(或内窄外宽)的原则,统一处理生态孔外宽度,水平安装砌块,保证转弯处生态挡墙美观度。

在挡墙上部,需要铺设1.50 m宽的透水步道砖,并在路旁设置路缘石。同时沿原有岸坡进行迎水坡修整,并采用植草护坡,保证修正后岸坡的坡比在1/1.50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在碎石填充过程中,为了保证回填土压实作业顺利开展,且满足草植被生长需要,技术人员可以在砌块后方预先留设30.00 mm宽度的范围,进行适应草植被生长所需泥土的填充。整个回填过程中,应严格依据设计方案中压实度、密实度要求,规范施工。特别是在施工前,应预先施加一个沉降量,促使填料表面高度稍高于设计高度,以便其在自然沉降后高度与设计高度相符。

4结论

生态挡墙施工加强了建基面承载力,降低了护岸沉降现象及返工情况的产生,随之也减少了工人薪酬、材料使用、机械费用、燃油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生态挡墙施工设置了碎石反滤层,且在护岸上部可种植水生植物,对渠道环境保护效果非常显著,使生态挡土墙能更长期地发挥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建华.生态挡墙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19(04):148-151.

[2]陈朝然,牌卫卫,卢永华,宋刚练.生态挡墙在张家浜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地质装备,2018,19(03):37-41.

[3]丰威.生态挡墙技术在河道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8):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