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重烧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特重烧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柳科秀

普洱市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探究特重烧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46例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组),比对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护理工作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得出,研究组更低,对照组相对较高,P<0.05。完成护理工作之后比较患者评价得出,研究组更优,对照组相对一般,P<0.05。结论:对于烧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配合运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

关键词:烧伤;临床护理路径;静脉穿刺

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静脉受到药物的影响,该治疗方式在肿瘤化疗等方面有广泛运用,具有操作简单,疼痛程度小等多种优点,但容易出现感染以及置管移位现象等,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对PICC置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由专业人员建立科学专业的护理流程以及护理管理制度,可将治疗效果提升至最大程度[1]。对此我院则以特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相应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46例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将7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73例患者则作为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参与患者平均年龄(46.5±4.52)岁,男性64例,女性82例,比对其他各项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工作。

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①由医院研究决定成立相关医护专业小组,针对此类患者展开相应的研究讨论,并在规定时期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②PICC置管。由院内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PICC穿刺工作。③穿刺准备。在实施穿刺前需要为患者宣讲健康知识,主要讲述穿刺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以及在实施穿刺之后可能会造成的不良症状,在实施穿刺之前由护士对医疗器械检查,严格按照规定制度实施检查工作,对于出现有损坏的器械需要及时做好更换[2]。④穿刺后。增强置管期间的日常健康知识科普工作,为患者详细讲解置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⑤置管之后的护理工作。在对贴膜更换时需要做到0角度方式牵拉贴膜,由于贴膜的黏合程度较高,而患者又处于植皮之后的不稳定阶段,针对此类情况需要护理人员使用药物浸湿棉球,再将四周做好湿润,让贴膜做到易于撕落,尽量减少对患者新植入皮肤的伤害,减少患者疼痛感[3]。⑥预防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植皮之后患者部分皮肤会出现渗血现象,而实施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也最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重视对导管性感染的防控工作。针对此类患者皮肤的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首先采取消毒液为患者皮肤实施消毒处理,运用对感染有着较高程度抵抗能力的敷料固定好导管。安排护士每日实施查房工作,检查置管处皮肤是否出现有红肿情况,并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有不良症状,对于出现不良症状情况需要及时做好处理以及记录。

1.3观察指标

通过培训专业人员负责对此次数据统计工作,观察在实施护理工作之后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统计完成护理工作之后患者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表示,x²校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实施护理之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不良症状发生率相对更低,而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较大,P<0.05。详细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实施不同护理后出现的不良症状(%)

组名

例数

静脉炎

堵管

导管相关感染

血栓

穿刺点渗出血液

总不良症状概率

研究组

73

1(1.36)

0(0.00)

2(2.73)

1(1.36)

3(4.10)

7(9.58)

对照组

73

2(2.73)

4(5.47)

4(5.47)

5(6.84)

6(8.21)

21(28.76)

X

2.314

2.453

3.452

1.342

2.421

22.34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工作完成之后患者的评价

研究组表示满足认可人数显著更多,对照组相对更少,总满意度明显更低,P<0.05。详细见表2。

表2 比较护理工作结束之后患者的评价(%)

组名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73

65(89.04)

7(9.58)

1(1.36)

72(98.63)

对照组

73

47(64.38)

16(21.91)

10(13.69)

63(86.30)

注:P<0.05

3.讨论

实施长期性静脉药物滴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现象,但是运用PICC方式则可以将留置时间加长,有着非常高的安全性。在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实施穿刺置管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一次完成

[4]。在对此类患者实施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皮肤做好判断,再选择对患者有效的无菌敷料等医疗物品,做好对皮肤护理以及穿刺部位的护理。要建立合理的护理制度,组建各个科室内的人员一并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计划步骤实施护理,结合以往的操作经验总结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并加以预防,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5]。通过此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更低,对照组相对较高,研究组总体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对烧伤患者运用CCNP护理模式,可提升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概率,从而延长置管的时间,降低患者发生不良症状的概率,提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佳.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6):675-676.

[2]任新颖,张瑞.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7):161-163.

[3]陈桂纯.临床护理路径在烧伤患者功能康复指导中的效果[J].甘肃医药,2020,39(10):944-945+951.

[4]李小妞,赵丽燕,李香玉.多学科团队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9):280-282.

[5]刘艳,刘君君,王玉英,汤远艳.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在成人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1):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