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固定在四肢、骨盆创伤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外固定支架固定在四肢、骨盆创伤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李亚光   ,史志强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4.29%,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四肢骨折;骨盆创伤骨折;外固定支架;价值

四肢以及骨盆的创伤骨折发病率较高,是骨科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可引起骨折局部的剧烈疼痛以及肿胀,同时也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快速下降。以往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来治疗,然而在手术中需借助金属螺钉以及钢板等对骨折断端来进行连接,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同时也形成了二次损伤。近年来外固定支架技术取得迅速发展,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速度较快等优势,特别是创伤性也比较小[1],以下将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运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实际效果。

1资料方法

1.1基础资料

病例抽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4月,地点为我院骨科,诊断结果均为四肢、骨盆创伤骨折,病例数量7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22~65岁,均值(40.6±2.5)岁;骨折部位:上肢共计10例,下肢共计19例,以及骨盆共计6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6例;年龄21~67岁,均值(40.7±2.4)岁;骨折部位:上肢共计11例,下肢共计18例,以及骨盆共计6例。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即对其实施急救处理期间需要对骨折断端给予石膏固定,存在软组织损伤时需要妥善进行清创处理,之后骨折断端借助手法复位,效果满意后根据患者的骨折病情进行处理,例如四肢骨折者借助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以及实施骨牵引,对于骨盆骨折者则借助股骨髁上骨牵引,促使其骨折部位获得复位。观察组则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于骨盆骨折者需借助半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妥善固定,对于四肢骨折者则通过组合式或通过单边式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并在此之前对骨折断端充分清创,在选定的外固定处做纵向切口,确保该处软组织获得钝性分离并抵达骨面,之后借助电钻放置固定针,并在透视辅助下促使其骨折断端初步复位,效果满意后拧紧螺钉并将其与外固定支架连杆进行妥善固定。对于骨盆骨折者则采取髂翼下置钉法,需要在各边放置2枚固定针,之后借助连杆和对侧固定针进行妥善固定。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于术后8周评估其治疗效果,痊愈:骨折充分愈合,未见感染以及畸形愈合等情况,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显效:骨折愈合,且未见感染以及畸形,肢体关节功能显著改善并趋近于正常;有效:患者的肢体缩短不足1cm,且未见畸形,然而肢体功能有所轻微受限;差:患者的肢体缩短幅度较大,然而不足2cm,或具有畸形、感染等情况,肢体功能受限较为严重。(2)记录2组的术后并发症,例如软组织坏死、创面出血以及创面感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当中的数据标准差:(±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组间平行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P<0.05。

表1 临床疗效组间平行对比[n(%)]

分组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15(42.86)

12(34.29)

7(20.00)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9(25.71)

10(28.57)

11(31.43)

5(14.29)

30(85.71)

χ2

7.635

3.365

5.372

5.295

5.295

p值

0.003

0.039

0.012

0.019

0.019

2.2并发症率组间平行对比

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86%(1/35),其中创面出血1例;并发症率对照组为14.29%(5/35),其中软组织坏死1例,创面出血以及创面感染各2例,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率为观察组较低P<0.05。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往往伤情十分严重,其出血量多,非常容易造成体温下降、代谢性酸中毒,并伴随凝血功能异常等,这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一定威胁。针对此类患者以往多采取石膏、支具或者骨牵引等手段予以治疗,并在其伤情稳定后实施择期治疗。然而以上固定手段存在着稳定性不佳的情况,尤其是在恢复期间容易出现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2],并且手术中的切口长度较大,容易造成大量出血,也使得伤口感染的患病风险较高,所以需探寻更为科学的治疗手段来减少创伤,预防并发症,缓解机体炎症反应。近年来,外固定支架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广大创伤性骨折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报道指出

[3]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能够实现急救期间的同步使用,有利于快速有效地固定骨折断端,尤其是对于稳定骨折病情至关重要,外固定支架应用期间切口较小,能够快速放置钢板、螺钉,并借助三维固定技术对于骨折断端和支架进行紧密结合,这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特点,有利于维护骨折断端局部的血供,避免造成较大创伤。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然而并发症率却低于对照组,表明外固定支架固定的应用可提升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志刚.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与探究[J]. 母婴世界,2020,12(34):68.

[2] 李煜欢.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研究[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1(10):153-154.

[3] 汪军,沈建明. 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J]. 浙江创伤外科,2020,25(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