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与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与临床效果观察

刘,宁

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目的:评析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入肝脓肿患者,总计72例,时间:2020.05至2022.03。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参照组、试验组:各为36例。两组方案:切开置管引流术、超声引导穿刺术。评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有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均比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术应用于肝脓肿治疗中,不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其体温、临床指标恢复时间。

【关键词】肝脓肿;超声引导穿刺;并发症

肝脓肿在肝脏疾病中较为多见。其中细菌性、阿米巴性、真菌性肝脓肿属于该病的常见分型。三者占比约为8:1:1。对于肝脏而言,其中的管道系统较为丰富,不仅有胆道、门脉系统等,还包括肝动静脉、淋巴系统等。受此影响,微生物在肝脏内的寄生、感染风险增加。在疾病早期,临床治疗方案为全身应用抗生素。但是如果患者脓腔已经形成,则采取抗生素方案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超声引导穿刺的应用,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均较为显著[1-2]。本研究评析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05至2022.03,选入肝脓肿患者,共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纪:27至67岁,均值:(58.23±4.09)岁。试验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纪:28至68岁,均值:(58.19±4.12)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弱,P>0.05。

纳入要求:(1)与手术指征相符者。(2)知晓本实验者。

排除要求:(1)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2)合并 传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参照组:选择切开置管引流术。不使用超声扫描定位、引导。手术切开操作完成后,根据手术步骤,抽吸脓液。再对脓腔进行冲洗。然后置引流管。患者术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试验组:选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如下:患者术前,指导其完成相关检查。同时,开展超声扫描定位,明确患者肝脓肿所在位置,记录脓肿的数量。此外,还应对穿刺点、进针方向等进行定位。了解穿刺路径。获取上述信息后,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麻醉起效后,将皮肤切开。嘱患者屏气凝神。然后基于超声引导,置入穿刺针。确保穿刺针到达脓腔处。再拔出针芯。然后处理脓液,将其吸出。再将8F扩张器置入,对皮下软组织进行扩张处理。将其拔出,再开展引流管放置操作。引流管需要达到脓腔底部。然后撤出导丝。将引流管固定。观察脓液抽吸情况,再冲洗脓腔。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包扎。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1)临床有关指标。记录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等。(2)实验室指标。WBC:白细胞计数。ALP:碱性磷酸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3)并发症。包括并发症、出血等。

1.4统计学方法

SPSS27.0软件录入有关数据。行t检验、X2检验。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临床有关指标

试验组临床有关指标均比参照组优异,P<0.05。(见表1)

表1:临床有关指标(±S)

组别

例数(n)

体温恢复时间(d)

拔除引流管时间(d)

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用时(d)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

试验组

36

3.95±0.25

10.73±1.27

4.80±0.32

12.96±2.37

8012.48±231.58

参照组

36

7.02±1.37

13.84±2.40

7.09±1.15

17.58±2.42

12612.47±325.69

t

13.2268

6.8721

11.5105

8.1836

69.063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实验室指标

试验组实验室指标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实验室指标(±S)

组别

例数(n)

WBC(×109/L)

ALP(U/L)

ALT(U/L)

AST(U/L)

试验组

36

7.68±0.21

145.45±10.30

36.85±2.56

23.05±3.14

参照组

36

9.24±0.63

164.23±10.47

51.10±4.28

37.23±4.30

t

14.0947

7.6720

17.1439

15.979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并发症[n(%)]

组别

例数(n)

引流管脱落

穿刺处感染

穿刺处出血

总发生率

试验组

36

1(2.77%)

0(0.00%)

0(0.00%)

1(2.77%)

参照组

36

3(8.33%)

2(5.55%)

2(5.55%)

7(19.44%)

X2

5.0625

P

0.0244

3讨论

肝脓肿属于肝脏化脓性病变的一种。其中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真菌、细菌等,均属于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在该病中占比较高,约为4/5。患者发病后,症状以肝区持续性疼痛、寒战等为主,并且还会伴有发热

[3]。在未及时治疗情况下,存在损伤患者消化、呼吸系统的可能,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治疗肝脓肿的手段较多,如超声引导治疗、内科治疗、手术等。

就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而言,不仅操作较为简单,而且创伤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有关报道显示,在超声引导下,开展肝脓肿穿刺、引流、置管等操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够重复操作[4-5]。同时,该种治疗方案的实施,采取局麻手段,在一次穿刺后,能够将脓液抽吸、冲洗等工作完成,并且还可开展注药、引流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于穿刺抽取脓液期间,将抗菌药物注入脓腔内,还可提高病灶部位药物浓度,从而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有助于促进其治疗效果提升。通过该种方式,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且还可减轻其经济负担。此外,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方案的实施,可避免操作的盲目性,能够防止对血管、胃肠道等重要脏器造成损伤[6]。此外,超声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操作者对引流管位置进行观察,了解脓腔状况。因该种干预形式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轻,所以其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用时也会更短,从而促进其术后恢复,提高其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均更优异,P<0.05

总而言之,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肝脓肿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王泽爱,邵文正,樊云清,等.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75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09):734-735.

[2]汤甜,何自倩,唐一植.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方法在老年肝脓肿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09):92-95.

[3]高志玲,吴凡,何峥.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06):1029-1032.

[4]施玉霞.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20,42(02):70-73.

[5]徐争.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PDLA)治疗肝脓肿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188-189.

[6]魏银庄,郭全良.肝脓肿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07):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