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陈世国 ,仇联 ,彭竞芳 ,自炳娇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室    663099

 【摘要】 目的  分析文山市人民医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方法  选取2021年文山市人民医院的ADR报告23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8例ADR报表中,一般的有118例,新的一般有78例,严重的有42例;238例ADR报告中男107例(44.96%),女131例(55.04%),>60岁患者较多,为82例(34.45%);ADR涉及9种给药途径,其中静脉给药占71.43%;静脉滴注150例(63.03%),静脉注射20例(8.4%),口服42例(17.65%),皮下注射1例(0.42%),肌肉注射9例(3.78%);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4例(26.89),其次为维生素、电解质类药物;ADR涉及皮肤及附件113例(39.10%),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肤发红、皮疹等皮肤反应,涉及器官和消化系统最常见96例(33.22%),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ADR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务人员对ADR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进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医院作为药品使用单位,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主要来源。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文山市人民医院238例ADR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上报的238例ADR报告,回顾性分析ADR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类型  238例中一般的有118例,新的一般有78例,严重的有42例。详见表1

表1 文山市人民医院ADR报告类型分布情况

类型

例数

占比%

一般

118

50.84

新的

78

33.19

严重

42

17.65

2.2 一般情况  238例ADR报告中男107例(44.96%),女248例(55.04%),男女比例为0.82∶1;>60岁患者较多,为82例(34.45%),详见表2。

表2 文山市人民医院ADR报告年龄分布情况

性别

<10岁

10~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

51-60

61----

男性

14

4

6

15

17

23

28

女性

8

3

12

19

19

16

54

合计

22

7

18

34

36

39

82

2.3 给药途径  238例ADR报告共涉及9种给药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其中静脉滴注占比较大,详见表3。

                            表3 文山市人民医院ADR报告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给药途径

例数

占比%

静脉滴注

150

63.03

静脉注射

20

8.4

口服

42

17.65

吸入

2

0.84

鼻饲

4

1.68

直肠给药

7

2.94

肌内给药

9

3.78

泵内给药

3

1.26

皮下注射

1

0.42

2.4 药品种类238例ADR报告共涉12类121种药物[1-2],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共34种64例;维生素类、营养类及调节电解质药物,共13中33例。详见表4。

                           表4文山市人民医院ADR报告药品种类分布情况

药物种类

例数(n)

百分比(%)

药品品种

品种(n)

百分比(%)

抗感染药物

64

26.89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伏立康唑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注射用阿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注射用阿昔洛韦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注射用头孢他啶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34

28.10

维生素类、营养类及调节电解质药物

33

13.95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肠内营养乳剂(TP)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 脂肪乳注射液(C14~24)   氯化钾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B6注射液  维生素B2片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  浓氯化钠注射液  甲钴胺片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

13

10.74

中成药

27

11.48

注射用炎琥宁  参芪扶正  参附注射液  冠心宁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  注射用灯盏花素  丹参注射液  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必净注射液  小金胶囊  复方角菜酸酯栓  水飞蓟宾胶囊  疏风解毒胶囊  活心丸  海昆肾喜胶囊  复方角菜酸酯栓  银杏内酯注射液

17

14.05

止痛药

27

11.54

吲哚美辛栓  地佐辛注射液  盐酸曲马多片  氨酚双氢可待因片  盐酸曲马多注射液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秋水仙碱片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间苯三酚注射液

9

7.44

消化系统药物

17

7.31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注射用谷胱甘肽  左卡尼汀注射液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  注射用乌司他丁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  硫糖铝混悬凝胶  琥珀酸亚铁片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  米格列醇片

10

8.26

抗肿瘤药物

14

6.05

注射用奥沙利铂  甲氨蝶呤注射液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  注射用环磷酰胺  注射用顺铂(冻干型)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依托泊苷注射液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

9

7.44

血液系统及造血系统药物

10

4.34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  维生素K1注射液  氨基己酸注射液氨  甲环酸注射液  垂体后叶注射液

5

4.13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10

4.37

丙硫氧嘧啶  阿卡波糖盐酸  二甲双胍缓释片  硫辛酸注射液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5

4.13

神经系统药物

9

3.95

注射用尤瑞克林  普瑞巴林胶囊  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卡马西平片  天麻素注射液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7

5.79

心血管系统药

8

3.53

盐酸曲美他嗪片  硝苯地平控释片  尼群地平片  瑞舒伐他汀钙片  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  硝苯地平片

6

4.96

其他

14

6.21

碘海醇  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  甘露醇注射液

3

2.48

呼吸系统药物

4

1.78

注射用多索  茶碱氨茶碱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3

2.48

合计

238

100

121

100.00

2.5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38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113(39.10%),临床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发红、等,消化系统主要有96(33.22%),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详见表5。

表5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情况

ADR累及器官/系统

例数(n)

百分比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皮肤及附件

113

39.1

皮肤发红、皮疹、瘙痒、面部潮红、畏寒、寒战、丘疹

消化系统

96

33.22

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腹痛、上腹部不适、腹泻、胃不适、

神经系统

18

6.22

头昏、烦躁、哭闹、麻木、

循环系统

17

5.88

心悸、气促、喘息、出汗、心律失常、心慌

呼吸系统

14

4.84

呼吸困难、咳嗽、胸闷

运动系统

12

4.15

抖动、外周水肿、肌肉震颤、肌肉不自主收缩

血液及造血系统

9

3.11

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

局部损伤

7

2.42

眼睑水肿、面部肿胀、结膜充血、口麻木、

泌尿系统

3

1.03

肾功能异常、尿酸升高

合计

289

100

注:由于部分患者有多种临床表现,故ADR累及系统/器官例数(289例)大于ADR的报告数(238例)

讨论

   3.1  238例ADR中女性患者数量高于男性患者,性别比为0.87:100,。这可能是由于女性胃肠道中转时间较男性强,胃排空速率较男性慢,且胃酸分泌少,其次与女性在月经,妊娠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男性有关1。在ADR年龄分布上,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60岁患者ADR 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多病且治疗时药物品种多,各项生理功能减退,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从而增加ADR的发生[2]。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毒性较成人敏感, 故除加强对高龄人群的用药监测外,还应注意对儿童的用药观察。

   3.2 给药途径决定着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即药品进入体内的速度和程度。体内药物浓度不仅决定疗效,也与ADR密切相关。我院238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的ADR发生例数最多,占为150例(63.03%),说明静脉滴注较易引起ADR,其原因除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有关外,可能还与注射剂的pH值、不溶性微粒、配伍变化、输液浓度和速度、内毒素。滴注速度及临床用药习惯等有关3-5。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给药原则,以减少静脉用药导致的ADR的风险概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的尽量避免静脉滴注给药,且静脉滴注时应采用正确的操作,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滴速过快等引发ADR。

3.3  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类型,其次为维生素类营养药物及调节电解质药物,于相关报告一致6。抗感染药物引起ADR 109例(26.08%),位居第1位。这与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及不合理应用有关。临床不合理应用:(1)无指征预防用药;(2)不必要的联合用药;(3)用药剂量过大;(4)用药间隔不当。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ADR的发生。为减少抗菌药物ADR,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督促医生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3.4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其中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 共113 例(39.10%)。累及皮肤及附件的临床表现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瘙痒、红肿,临床上较易发现和观察,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故此类不良反应报告最多。而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医患双方都不易觉察,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故上报率较低[7]。临床诊疗中医生开处方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和过敏史,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药物, 采用合适的给药途径,尽量减少ADR的发生。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使ADR 测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医护人员ADR报告的效率及质量,为药品安全评价和科学监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升医院的药物警戒及合理用药水平8

4 结语

ADR是药品的固有属性,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但应尽量减少ADR的发生。通过对我院2021年度ADR发生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用药前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加强用药监护,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则及时停药,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监管部门应加强对ADR的监管,预测ADR高风险人群,及时采取规避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JieLiWeiGaoQianqianYangetal.Perceivedstress,anxiety,anddepression

intreatment-naivewomenwithbreastcancer:Acase-controlstudy[J].Psychooncology2021,30(2):231-239.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19.

[3] 吴佩芬.我院2005年8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6):41.

[4]李学林,陈玉欢,李春晓,等.我院130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房,20182921):2970-2976

[5].刘宝生,周秀丽,宫凯凯.山东省8566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21324):475-479.

[6]潘国宏.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安微医药,2007,11(9):855-856

[7] 刘思源,郭代红,孔祥豪,等.201299例住院患者中疑似药源性过敏反应的特征及风险分析[J].药物警戒与安全用药,2021306):382-387.

[8] 莫凯,农莉,曹雯.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20,17(10):67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