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8
/ 8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研究

王坤 ,党仁徽,刘子源[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摘要:本文从“五化”的概念出发,选取项目标准符合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运用熵值法处理数据,构建山东省五化同步指数发展模型,对山东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基于此,采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五化指标相互灰色关联度的测度,并由此分析出五化指标的关联程度;此后重点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在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之间进行五化同步发展水平比较和灰色关联度比较。本文得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与综合发展指数关联度较高,而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与综合发展指数的关联度较低,农业现代化与“五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在三省中都表现显著等等结论,各省之间五化综合发展水平及灰色关联度差异较大。

关键词:五化;五化同步发展;灰色关联模型;影响因素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ve Modernizations Simultaneously" in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Model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Five Modernizations", this paper selects project standards that are systematic, representative and operable. Entropy value method is used to process data, and a synchronous exponent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five moderniz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constructed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five moderniz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is, the grey correlation model i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five modernization indexes, 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five modernization indexes is analyzed. From then on, shandong provinc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level and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among Shando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and Guangdong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correlation degree is higher, and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dex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ex of correlation degree is lo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fi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and so on to the conclusion that fi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gray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provinces differences.

Keywords:Five Modernizations,The five Modernizations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Gray associated model,influencing factors


0 引言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简称“五化同步”。

协调发展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逐渐演变为“五化”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而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下,各“化”的时代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关的研究也随之进行。

但是,随着“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发展红利渐趋用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渐显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为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等方面。“五化”作为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互为融合渗透的整体,不可分割。所以,推进“五化”的相互耦合、协调同步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可持续转型的重要途径。

    五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对山东省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及绿色化既是相对独立的运行系统,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整体经济系统。新型工业化是动力和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和保障,城镇化是空间和市场,信息化是引擎和方向,绿色化是理念。“五化”之间只有相互配合、互促互进,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体系的长足发展。现阶段我国“五化”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协调,随着“五化”的提出和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五化”的发展不能被割裂,必须融入到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五化协同”已成为必然趋势,因而对“五化同步”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些时候诸多学者对“三化”、“四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学者构建了“三化”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构造和测算了河南省“三化”同步度、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同步发展度等指标来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状况[1]-[2];后有学者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四化”协调指数与区域发展主要指标的关联关系,采用PLS通径模型、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和距离同步度模型对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3]-[5];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四化”同步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效应及空间差异,发现“四化”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差异较大[6];为实现“四化”协调发展,将中国23个城市群设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11年各城市群的“四化”协调发展及其效率的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7]

目前关于“五化”协同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分析入手,在定性研究方面有学者指出,坚持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是引领“五化同步”的内在要求,塑造了绿色消费模式[8]-[9];“五化同步”需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夯实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生态产业发展体系[10]。从定量研究方面,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五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也有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地理空间分析法对“五化协同”进行实证分析[11]-[12];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HR模型对“五化”之间的协同进行实证研究或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权重后构建“五化”的VRA模型[13]-[14];近年来也有学者通过指标特征赋权方法计算权重,对中国“五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到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五化”水平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但发展速度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说明中国“五化”西部地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15]

1.2 研究述评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对“五化”的理论内涵及协调发展机理的研究;缺乏对“五化”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缺少从地理学时间和空间的研究视角对省域层面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五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点的研究。

2 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水平的测算与分析

2.1五化同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1评价指标选择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描述各地区“五化”水平,建立了包含 20 个子项目的指标体系。子项目的选取兼 顾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我们采用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工业化率、工业总产值占 GDP 比重、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衡量各地市的新型工业化程度,分别反映新时期工业化的产出效率、投入程度和工业产业地位;采用互联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邮电业务总量信息人才强度来反映地区科教文娱、基础设施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从城镇化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城镇化率、城镇建成率四个方面全面描述城镇化指数;从有效灌溉率、单位耕地农机动力等具体维度反映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并用、农业(第 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衡量其产出效率;在绿色化指数方面,我们选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森林覆盖率、二氧化硫排放量等维度评价绿色化指数,兼顾绿色治理中污染防治和城市人居环境。在指标的权重选择上,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1.2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本文以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为研究单元,分析山东省2010—2020年“五化”协同发展的问题,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历年国家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当数据为正向指标时

当数据为逆向指标时

Yij是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yij是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max(yij)是 yij 中最大的数值,min(yij)是 yij 中最小的数值,j=1,2,...,m。由此得出标准化后的数据如表2-1。

表 2-1 “五化”标准化数据

时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0.00

0.37

0.53

0.63

0.70

0.87

0.93

1.00

0.90

0.92

0.93

工业化率

1.00

0.96

0.84

0.76

0.71

0.58

0.51

0.53

0.46

0.03

0.00

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1.00

0.94

0.91

0.82

0.75

0.67

0.64

0.61

0.55

0.36

0.00

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

0.00

0.17

0.22

0.34

0.43

0.44

0.50

0.74

1.00

0.59

0.61

城镇化率

0.00

0.10

0.21

0.31

0.41

0.56

0.71

0.83

0.88

0.91

1.00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0.00

0.12

0.24

0.29

0.39

0.49

0.59

0.71

0.82

0.94

1.00

就业城镇化率

0.06

0.11

0.11

0.10

0.05

0.00

0.09

0.31

0.73

0.89

1.00

城镇建成率

0.00

0.09

0.17

0.30

0.40

0.51

0.60

0.68

0.77

0.90

1.00

有效灌溉率

0.00

0.01

0.81

0.83

0.86

0.89

0.90

0.92

0.95

0.97

1.00

单位耕地农机动力

0.00

0.05

0.83

0.89

0.95

1.00

0.38

0.44

0.50

0.57

0.61

农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0.00

0.09

0.15

0.38

0.51

0.62

0.54

0.52

0.77

0.94

1.00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0.00

0.07

0.15

0.12

0.17

0.28

0.17

0.88

0.84

0.95

1.00

互联网普及率

0.00

0.18

0.26

0.38

0.38

0.47

0.68

0.87

0.85

0.92

1.00

电话普及率

0.00

0.23

0.35

0.51

0.50

0.52

0.60

0.66

0.88

0.98

1.00

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0.18

0.00

0.01

0.02

0.06

0.10

0.05

0.15

0.48

0.81

1.00

信息人才强度

0.00

0.02

0.03

0.12

0.36

0.62

0.82

0.85

0.89

0.94

1.00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0.44

0.40

0.37

0.43

0.49

0.35

0.00

0.53

0.76

1.00

0.8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0.00

0.21

0.57

0.66

0.72

0.68

0.75

0.86

0.92

0.98

1.00

森林覆盖率

0.00

0.00

0.00

0.01

0.01

0.01

0.01

0.01

0.80

0.52

1.00

二氧化硫排放量

0.27

0.00

0.07

0.17

0.22

0.28

0.64

1.00

1.00

0.93

0.90

2.1.3 指标权重的设定

关于指标权重的计算,常见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为了消除其带来的影响,本文选用熵值法来确定“五化”发展指数系统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第 j项指标占比

第二步,计算第 j项指标熵值,k 为调节系数,k = 1/lnn

第三步,计算第 j项指标冗余度

第四步,计算第 j项指标权重

按照以上步骤对“五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计算后,得到表2-2。

表2-2  山东省“五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权重

五化

指标名称

单位

权重

新型工业化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

0.14

工业化率

%

0.32

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

0.33

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

%

0.21

城镇化

城镇化率

%

0.19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0.18

就业城镇化率

%

0.44

城镇建成率

%

0.19

农业现代化

有效灌溉率

%

0.18

单位耕地农机动力

千瓦/公顷

0.20

农业(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元/人

0.23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千克/公顷

0.39

信息化

互联网普及率

%

0.15

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0.12

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元/人

0.47

信息人才强度

人/万人

0.27

绿色化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0.0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08

森林覆盖率

%

0.64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0.18

2.2 山东省五化发展指数的测算及分析

2.2.1 山东省五化发展指数的测

运用 得到“五化”发展指数,以此来表现山东省“五化”的发展水平,山东省的“五化”发展指数如下:

表2-3  山东省“五化”发展指数

时间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绿色化

2010

0.657

0.028

0.000

0.084

0.088

2011

0.710

0.106

0.060

0.058

0.052

2012

0.692

0.166

0.406

0.093

0.094

2013

0.675

0.214

0.462

0.157

0.128

2014

0.663

0.248

0.527

0.241

0.147

2015

0.620

0.291

0.611

0.342

0.142

2016

0.611

0.398

0.426

0.416

0.185

2017

0.663

0.555

0.719

0.504

0.307

2018

0.662

0.785

0.775

0.690

0.846

2019

0.378

0.902

0.874

0.881

0.674

2020

0.253

1.000

0.921

1.000

0.967

2.2.2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指数的测算

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城镇化发展指数、农业现代发展指数、信息化发展指数、绿色化发展指数,进一步计算,将以上五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再进行加权综合,即可得山东省“五化”综合发展指数,所用公式如下:

其中,G(g)、N(n)、C(c)、X(x)、L(l)分别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指数。E(e)为“五化”综合发展指数,由于五化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并且为了去除人为主观的影响,本文取各子系统相同的权重,即1/5。测算结果如下表:

表2-4  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指数

时间

“五化同步”发展指数

2010

0.172

2011

0.197

2012

0.290

2013

0.327

2014

0.365

2015

0.401

2016

0.407

2017

0.549

2018

0.752

2019

0.742

2020

0.828

2.2.3 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指数分析

根据上式可以获得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指数,再将指数映射到含有“五化”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数的图像里,即可得到直观的五化同步发展水平的变化,如下图:

图2-1 山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水平

随着时间序列的变化,“五化”综合发展水平在2010年到2016年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而在2016年到2018年之间出现的突飞猛进的态势,由2016年的40%增长到2018年的75%左右。2015年中央提出将“四化”深化为“五化”,以及扶贫攻坚的重大发展举措等对于推动五化协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各“化”的发展趋势来看,绿色化发展水平在2010年到2016年之间的态势为稳步缓慢增长,但在2017年有爆发性的增长趋势,由2016年的0.2一举跃升到2018年的0.9左右,不难看出,在中央提出明确的绿色化发展要求,强调协调生态环境,发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信号之后,山东省推动绿色化发展的举措卓有成效。

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从2011年的0.1增长到2019年的0,95左右,山东省过去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过于依赖中心城市的带动,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很突出,但近些年来,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平均发达国家水平,可以看出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非常显著。

与前几项指标不同的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却在近几年出现了明显下降的现象,在普遍工业化水平不高的时代,山东省得益于其良好的工业基础,劳动力数量的优势,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型工业化更加着重于技术化、高附加值、科技含量,而山东省工业发展的粗放型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弊端开始显现。在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流之下,山东省工业发展必将经历一段阵痛期,需要更加重视知识型经济,推动创新型人才与技术的集合。

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水平都是稳步增长,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十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信息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得到了较大的增长。

3 山东省五化同步的灰色关联分析

3.1山东省灰色关联系数计算步骤及测算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基于各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各因素之间关联度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五化”各项与“五化”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度,可以确定两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来测算两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数值关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既能够分析两系统之间动态协调发展的程度,也能够探索系统内部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模型有助于对“五化”协调发发展进行分析。

3.3.1 计算步骤

(1)确定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

将“五化”综合发展指数与“五化”中的一“化”的发展指数(这里以城镇化为例)分别作为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五化”综合发展指数为Yj(t),j=1,2,...,m,城镇化发展指数为Xi(t),i=1,2,...,n。

(2)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的具体方法有均值化变换、初值化变换和标准化变换。本文用均值法进行无量纲化,用数列的平均数去除以数列的每一个数据,得到新数列X'i(t),Y'j(t)。

(3)计算差绝对值序列

将标准化后的相关因素序列与特征因素序列对应项求差并取绝对Δij(t)=|Y'j(t)-X'i(t)|。同时,求每列最大差Δmax=maximaxj|Yj'(t)-X'i(t)|,每列的最小差 △min=miniminj|Yj'(t)-X'i(t)|。

3.3.2灰色关联系数的测算

ξij(t)=

式中,ξij(t)表示第t年“五化”综合发展指数里第j指标与城镇化发展指数第i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系数越大表示两者的关联性越强。ρ表示标准化系数,一般而言,关联系数差异的显著性随着ρ减小而增大,通常取ρ为0.5。由此得出关联系数如下:由表3-1可知,从2010-2020年的数据总体来看农业现代化关联系数最大而新型工业化关联系数最小。

表 3-1 “五化”发展指数灰色关联系数

时间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绿色化

2010

0.52

0.73

0.68

0.85

0.91

2011

0.50

0.83

0.72

0.74

0.75

2012

0.60

0.78

0.88

0.66

0.70

2013

0.66

0.80

0.85

0.71

0.71

2014

0.73

0.80

0.81

0.81

0.70

2015

0.86

0.82

0.75

1.00

0.64

2016

0.88

0.99

0.94

0.88

0.71

2017

0.93

0.92

0.85

0.99

0.76

2018

0.59

0.82

0.85

0.97

0.45

2019

0.43

0.62

0.99

0.59

0.66

2020

0.35

0.59

0.97

0.54

0.40

3.4 山东省灰色关联度测算与分析

3.4.1灰色关联度测算结果

由灰色关联系数结合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各个省份五化同步的灰色关联度:

γij(t)=

3-2“五化”各子系统与“五化”综合发展指数的关联度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绿色化

关联度

0.640

0.790

0.844

0.795

0.672

在现有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关联程度进行分类,划分结果如下:

表 3-3 关联程度对照表

取值范围

关联程度

0<γij≤0.35

较低关联

0.35<γij≤0.65

中度关联

0.65<γij≤0.85

较高关联

0.85<γij≤1

高度关联

3.4.2 测算结果分析

“五化”中某一子系统在“五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越大。反之,关联度越小。从整体来看,2010年-2020年间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与“五化”综合发展指数的关联度为0.64,城镇化发展指数与“五化”综合发展指数的关联度为0.79,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与“五化”综合发展指数的关联度为0.844,信息化发展指数与“五化”综合发展指数的关联度为0.795,绿色化发展指数与“五化”综合发展指数的关联度为0.672。基于分类标准,新型工业化与“五化”综合发展的关联程度为中度关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等分别与“五化”综合发展的关联程度均为较高关联。可见在新时代的发展主题中,工业化已经不再担当助力发展的最主要的角色,与之相对应的,是信息化的关联程度显著较高,展现出现代社会发展信息化的主旋律。另外,绿色化与“五化”综合发展的关联度较低,展现出目前山东省在绿色化方面做出的努力还不够。农业现代化与“五化”综合发展的关联度极高,能反映出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中应用多样的高科技手段能够有效带动社会发展。城镇化与“五化”综合发展的关联度较高,也能反映出山东省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能够有效带动社会发展。

4 浙江省广东省五化及五化同步发展水平测算及分析

使用上述五化同步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我们给出浙江省、广东省的五化发展指数:

表4-1  浙江省“五化”发展指数

时间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绿色化

2010

0.729

0.000

0.405

0.039

0.354

2011

0.751

0.089

0.513

0.060

0.551

2012

0.710

0.185

0.701

0.133

0.680

2013

0.648

0.289

0.414

0.197

0.681

2014

0.637

0.380

0.575

0.252

0.684

2015

0.477

0.473

0.498

0.301

0.612

2016

0.422

0.586

0.595

0.327

0.523

2017

0.273

0.754

0.467

0.368

0.556

2018

0.168

0.808

0.626

0.569

0.504

2019

0.263

0.891

0.513

0.762

0.559

2020

0.229

0.989

0.442

1.000

0.558

表4-2  广东省“五化”发展指数

时间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绿色化

2010

0.743

0.000

0.169

0.099

0.113

2011

0.783

0.101

0.624

0.090

0.163

2012

0.722

0.221

0.711

0.204

0.226

2013

0.636

0.457

0.358

0.333

0.433

2014

0.583

0.512

0.487

0.395

0.469

2015

0.491

0.580

0.509

0.433

0.533

2016

0.386

0.651

0.457

0.550

0.614

2017

0.338

0.719

0.466

0.572

0.652

2018

0.283

0.813

0.430

0.809

0.919

2019

0.244

0.957

0.644

0.986

0.885

4.1 三省五化发展水平比较

由上述内容中给出的浙江省、广东省的五化发展指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山东省、浙江省两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基本趋同,信息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山东省信息化水平增长幅度更大,与此相反的是二者的新型工业化水平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出现反复波动的趋势,2020的终值水平与2010年变化不大,而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增长趋势,在2020年达到将近0.9。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化水平发展趋势上,浙江省绿色化水平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最终达到接近0.6的水平,而山东省绿色化水平呈现爆炸性增长,大幅度提高到将近0.99的水平。

4.1.1三省五化同步发展水平比较

同样,根据第2章中的方法,可以给出浙江省、广东省的“五化同步”发展指数如下:

表4-3  浙江省“五化同步”发展指数

时间

“五化同步”发展指数

2010

0.305

2011

0.393

2012

0.482

2013

0.446

2014

0.505

2015

0.472

2016

0.490

2017

0.483

2018

0.535

2019

0.597

2020

0.643

表4-4  广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指数

时间

“五化同步”发展指数

2010

0.225

2011

0.352

2012

0.417

2013

0.443

2014

0.489

2015

0.509

2016

0.531

2017

0.549

2018

0.651

2019

0.743

    由上述表格所给数据可作图如下:

图4-1 浙江省“五化同步”发展水平

由图可得山东省与浙江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山东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提高幅度较大达到6%左右,且浙江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走势较为平均,呈稳步增长态势,而山东省自2016年起增速明显上升。

图4-2 广东省“五化同步”发展水平

山东省与广东省两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山东省增长幅度更大。山东省2010年至2020年的涨幅超过0.6,而广东省自2010年至2020年的涨幅仅为0.5左右,反映出山东发展还有一定的潜力。

4.2 灰色关联度比较分析

4.2.1 浙江省与广东省灰色关联度的测算与分析

使用上述灰色关联模型可以计算出浙江省、广东省两省的五化同步灰色关联度如下:

表4-5 浙江省和广东省“五化”灰色关联度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

绿色化

广东省关联度

0.545

0.697

0.742

0.682

0.741

浙江省关联度

0.62

0.641

0.824

0.644

0.829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出不同省份之间五化同步灰色关联度之间的区别,现给出三省五化同步灰色关联度的综合比较图:

  图4-3 三省“五化”灰色关联度综合比较

农业现代化与“五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在三省中都表现显著,其中,在山东省、广东省中均位列第一,在浙江省位列第二,这与已有学者对五化同步的内在机理进行的研究相互印证:农业现代化是五化的基础,为其他四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物质基础。另外,农业现代化还能够加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此来实现新型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增长。绿色化、城镇化、信息化的灰色关联度顺序在三省范围内存在不统一现象,在整体比较中暂不讨论。但是,新型工业化的表象与学者给出的基本理论有所偏差,已有学者认为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导核心,为五化整体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可以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在和信息化的互动中相互促进。但是数据显示三省的新型工业化与“五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均位列倒数。原因可能如下:

考虑到新时代新政策,去产能、产业结构调整、从数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等政策促使新型工业化改变了前进方向,这导致了从前学者的理论可能滞后。

本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工业指标数据往往呈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到某些指标如第二产业总产值均属于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积极影响因素,便未做相应的逆向化处理。且计算得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均为递减。

4.2.2三省灰色关联度横向比较分析

绿色化与“五化”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顺序在广东省、浙江省中均位列前列,而在山东省中则处于第四位,这反映出广东省、浙江省在响应国家号召、打造绿水青山中较为积极,也有可能是因为浙江省、广东省均位于南方,有充足的水热资源,便于绿色化水平拉动“五化”综合水平的提高。信息化与“五化”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顺序在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中分别为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这恰好能反映出三省信息发展程度的不同,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伊始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其信息化发展水平也一直位于前列,其次为浙江省、山东省,所以目前有着高信息化水平的广东省,其信息化水平拉动“五化”综合发展的能力相对就是最低的,其次由低到高为浙江省、山东省。城镇化与“五化”之间的灰色关联度顺序在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中分别为第四位、第三位、第三位,这也恰好能反映出浙江省由于靠近上海,且有上海为中心进行辐射的都市圈也大都在浙江,所以浙江省的城镇化水平在三省之中是最高的,这也同时导致了浙江省城镇化水平提升带动“五化”综合发展的能力相对不那么明显了,而山东省和广东省由于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城镇化作用明显。

4.2.3 三省灰色关联度纵向比较分析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的与“五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新型工业化;浙江省的关联度顺序由高到低则是绿色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其中,绿色化与农业现代化差别微乎其微,几乎一致;广东省的关联度顺序由高到低则是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其中,广东省出现了与浙江省极为相似的特点,广东省的绿色化与农业现代化和“五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度几乎一致。

5对策建议   

5.1具体措施

5.1.1 大力提升绿色化

一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是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对生态文明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后,才能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并进一步内化为生态文明意识,外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居民只有在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后,才能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主体意识,才能将生态文明相关知识进行应用,真正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绿色化建设添砖加瓦。

二是有效布局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增加森林、湖泊、湿地面积,确保城镇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湿地、重要水源地没有受损。将自然山水、交通干线和城镇建设融为一体,依托已有的山水资源风光,打造生态绿色化地带。

5.1.2 创新发展城镇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聚焦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扎实迈向共同富裕。山东省应科学确定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产业创新集聚功能、均衡城镇化扎实推进、实现双向城镇化步伐提速。完成以上几点将有效提高山东省城镇化的创新发展。

5.1.3 积极发展信息化

信息化是城镇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的发动机。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用大数据配置城镇资源,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和生活品质。一是注重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政府层面要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搞好试点、典型引路。二是开放共享数据资源。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通过智慧政务、医疗、教育、交通提升信息惠民水平。三是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通过“互联网+”,推进城镇内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变,依托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信息化。

5.1.4 继续维持农业现代化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产品出口额等常年居于全国首位。推动山东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引领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山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制定本方案。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四点开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供给;提升科技装备条件强支撑;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增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品质。

5.1.5 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

对于新型工业化而言,推动一二三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城乡与区域等协调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聚力培养壮大新动能,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迭代升级,通过引进头部企业代工产业发展,去求战略合作推进高水平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打造鲁北数字化产业高地。

6 结论

本文文首先构建了“五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描述各地区“五化”水平,建立了包含 20 个子项目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测算了“五化”发展综合水平,接着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五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整体来看,检验表明,农业现代化与“五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在三省中都表现显著,其中,在山东省、广东省中均位列第一,在浙江省位列第二,这与已有学者对五化同步的内在机理进行的研究相互印证:农业现代化是五化的基础,为其他四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物质基础。从整体来看,“五化”之间相互影响,总体呈现良性协调推进态势。这些结论也说明了继“新四化”同步发展之后,中央提出“五化”协同发展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为了促进“五化”协同发展,我们应从新型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制度,减少人口流动障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提升农业、工业的科技含量;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保障农民权益,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加大信息化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钱丽,陈忠卫,肖仁桥.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10-17.

[2] 孟俊杰,田建民,蔡世忠.河南省“三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8):65-71.

[3]李裕瑞,王婧,刘彦随,等.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2014,69(2):199-212.

[4]徐维祥,舒季君,唐根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J].经济地理,2014,34(9):1-6.

[5]熊巍,祁春节.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9):130-135.

[6]黄祥芳,陈建成,周伟.江西省11市“四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J].城市问题,2015(3):67-74.

[7] 潘竟虎,胡艳兴.中国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效率测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100-107.

[8] 秦国伟,李铁铮.绿色引领“五化协同”的哲学基础和价值意蕴[J].2021(2016-4):65-69.

[9] 李本松.新常态下绿色化的价值考量[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33(02):136-140.

[10] 黄承梁.论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战略考量与路径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01):125-128.

[11] 马骍,高雪姮.中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动态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来自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2):66-71.

[12] 侯纯光,程玉,任建兰.山东省“新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916,36(10):60-68

[13] 刘凯,任建兰,张存鹏.中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演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04):27-34

[14] 颜双波.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五化协同”发展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23-135+146-147.

[15] 祝志川,翁新新,张国超.基于指标特征赋权的中国“五化”发展测度模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9,35(16):15-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王 坤 党仁徽 刘子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经理管理

学院应用经济系 2018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