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综述

李来   ,钟欧   ,罗林芝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泸州 646000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的特征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的损伤和视野缺损,在发生之后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比较严重的威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则通常不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症状,所以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等现象,对患者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延误。而采取对应的诊断措施,对相关疾病进行及早的发现,则能够为治疗干预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视神经

引言:青光眼的发生与眼压升高、机械应力、血管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发生之后会造成人体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视野出现缺损,且该疾病在造成患者失明之后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危害巨大。

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1.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青光眼的危险因素较为多样,主要与患者的家族史、性别、年龄和是否存在糖尿病等息息相关,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尤其常见于存在青光眼家族史和老年患者群体之中,因此相关群体在发生对应的征兆之后,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避免病情出现延误。有研究认为,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如果患者存在夜间低血压等情况,也有可能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但该过程的具体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明确[1]。其他研究则提示,如果针对患者实施较为充分的眼科检查,例如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或OTC检查等,则有可能会发现患者发生青光眼的其他危险因素,例如眼压升高和中央角膜厚度薄等,此外近视也被认为是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青光眼在临床上具有两个主要的特征,首先是相关患者会存在比较显著的视野缺损的现象,其次则是患者的视神经会表现出特征性损伤。人体的小梁网处于人体的角膜与虹膜彼此交叉的房角位置,这一位置是小梁网实现房水排出的位置,而人体的睫状体所产生的房水则需要通过前房小梁网流出。如果相关个体的虹膜出现改变,则必然会对房水的排出过程形成抑制,从而导致眼压升高及损伤人体视神经的现象,当这些情况发生之后则会表现出视野缺损。基于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眼压升高是引发对应疾病的关键原因。

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2.1 视野相关检查

     由于该疾病在发生之后将会对患者的视野情况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在既往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视野相关检查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该过程中需要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对检察人员进行配合,整体检查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敏感性低,尤其是在患者出现比较典型的视野改变的时候,其病情通常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对于患者的治疗工作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形成了频视野检查(FDT)和闪烁定义视野检查(FDF)的方法,相关措施与以往的视野检查手段相比,对于患者的视野缺损问题可以更为准确地进行把握,所以视野检查措施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之中仍然广泛存在,且视野检查措施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一些可能被忽略的视野缺陷问题[2]

2.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该措施是一种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新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较为便捷和有效,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视网膜血管情况的直接观察。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之后,相关患者的黄斑及乳头旁毛细血管的密度会出现明显的降低,这种特征的存在为诊断过程中直接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患者的病情形成了依据[3]。有报道认为,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诊断技术条件下,可以发现患者对应部位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愈发明显,这一结果可能证明该诊断措施对于把握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从而实施针对性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2.3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光反射强度变化

RNFL变薄也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关键特征之一,因此通过该特征对患者实施早期诊断也具有着较高的可行性。目前,针对患者采取光学相关断层扫描可以实现对RNFL变化情况的了解,但其仅能够实现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的诊断,因此制约了其在早期诊断过程中的应用[4]。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则能够比较有效地实现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报道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针对正常个体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SD-OCT扫描措施,以此判断正常个体和患者的RNFL的光反射率以及具体的厚度情况诊断效果,相关的结果提示,患者的光反射率和厚度均与正常个体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提示该方案有助于实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此外,有研究也指出,采取SD-OCT措施,还能够实现对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缺陷位置进行明确的效果,从而能够为临床治疗形成比较全面的指导。

2.4 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检查也是实现对应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措施,该措施之下可以有效地显示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退化情况,实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标,所以在当前的早期诊断工作之中,其应用也比较广泛。视觉诱发电位是人体的视网膜在受到对应的刺激之后,视觉中枢所记录的电位变化,诊断过程中通过进行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可以实现对信号传导通路进行准确检查的效果,进而诊断患者的病情。有报道针对不同病情程度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个体采取该措施进行测试,相关的结果显示,对应诊断措施可以准确地辨别患者疾病所处阶段

[5]。此外,图形视网膜电图也是可应用于相应疾病诊断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措施,且其的整体诊断准确率也比较高。

2.5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应的早期诊断之中逐步得到应用,该技术在对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相较于传统的诊断方法,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大样本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准确地掌握不同程度疾病患者的具体特征,从而达到良好的诊断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早期诊断方法,人工智能的应用将能够极大地降低诊断与筛查的成本,提升该项工作的开展效率,在未来有望大规模应用。

结语: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害较大,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筛查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各类诊断技术的广发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该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和可靠性,但该过程中仍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彭波,任璐,张千帆.熊胆开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2):2823-2828.

[2]吕建美,韦晓丹,刘荣.OCT测量视盘及黄斑区相关参数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678-1681.

[3]赖俊衣,陈君毅.小梁网处microRNAs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巴楚医学,2022,5(03):1-5.

[4]卢丽丽,胡晓娟.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视野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2,32(07):518-524.DOI:10.13444/j.cnki.zgzyykzz.2022.07.003.

[5]潘丽军,赵子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意义[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2,40(03):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