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建筑群2号塔楼结构设计概要及不同体系经济性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8
/ 3

某超高层建筑群2号塔楼结构设计概要及不同体系经济性比较

叶成浩

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  深圳 518000

摘要:超高层结构采用矩管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即核心筒(一重)和周边外框架(二重)组成。核心筒与外框架柱之间通过楼层的主梁和位于设备层(避难层)的加强桁架联系在一起,并因此提高抗水平力(风作用及地震作用)的能力。本工程属于平面及立面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由于在结构设计时采取了较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对结构的薄弱处采取了有效的构造措施,从而减小了体型不规则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结构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满足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与劲性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进行经济性比较,综合考虑各因素,矩管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优势。

关键字:矩管钢框架-核心筒;外伸桁架,加强层,振型

一、项目概况

本塔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地上部分高度约为 195.2m,地上38层,地下5层,主屋面高度为 164.8m。塔楼立面分成五个相对扭转的模块单元,下部六层为一模块单元、其它模块以八层为一单元,模块单元之间的扭转角度为6度。地面第一个单元左下角设置四层高的边庭,其余单元从右下角开始 按逆时针依次设置六层高的边庭,造成边庭角部立柱不连续。边庭外墙采用双层单索幕墙。

二、荷载条件:

1、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5g;场地类别: III 类,地震分组:第一组;

2、基本风压值:WO=0.60kN/m2(100年一遇),用于主体结构设计;  WO=0.55kN/m2(50年一遇), 用于幕墙结构设计。地面粗糙度:B类。主体结构的体型系数取1.4;屋顶塔架部分体型系数取0.2

(无核心筒部分)和0.92(有核心筒部分)。

3、基本雪压值:S0=0.35kN/m2(50年一遇)。

4、活荷载:商店:5.0KN/M2;停车库:4.0KN/M2;塔楼办公区域:5.0KN/M2 (按《建筑物及其他结构的最小设计荷载》(ASCE 7-02)中国际甲类写字楼荷载标准取值,含隔墙、吊顶等荷载)。

三、结构体系

2号塔楼采用双重抗水平力结构体系,即核心筒(一重)和周边外框架(二重)组成。核心筒与 外框架柱之间通过楼层的主梁和位于设备层(避难层)的加强桁架联系在一起,并因此提高抗水平 力(风作用及地震作用)的能力。外框架柱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为工字钢梁。

四、楼面结构体系

1、钢筋砼核心筒内的楼面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2、钢筋砼核心筒与外围柱之间由工字钢梁连接,楼面结构考虑采用钢筋桁架模板系统。

主要构件截面和材料的选用:

1、楼层及墙、柱、加强桁架信息表

模块

单元

建筑

楼层

层高

mm

外框

架大

柱方

形截

面边

长mm

外框

架小

柱方

形截

面边

长mm

外框

架角

柱方

形截

面边

长mm

核心

筒外

墙厚

度mm

核心

筒内

墙厚

度mm

墙、柱 混凝土强度等

梁板

混凝

土强

度等

边庭及其位置

外简

外伸

桁架

内外

筒之

间加

强桁

地下

-5~-2

3800

950

750

750

500

350

C60

C30

-1

5300

950

750

750

500

350

C60

C30

模块一

模块一

1

6100

950

750

750

500

350

C60

C30

西南角

2~4

5500

950

750

750

500

350

C60

C30

西南角

5

5500

950

750

750

500

350

C60

C30

6

5500

950

750

750

500

350

C60

C30

周边

模块二

模块二

7~12

4200

950

750

750

450

300

C60

C30

东南角

13

4200

950

750

750

450

300

C60

C30

14

4200

950

750

750

450

300

C60

C30

模块三

15~20

4200

950

750

750

450

300

C55

C30

东北角

21

4200

950

750

750

450

300

C55

C30

22

4200

950

750

750

450

300

C55

C30

周边

模块四

23~28

4200

1800

1000

900

400

250

C40

C30

西北角

29

4200

1800

1000

900

400

250

C40

C30

30

4200

1800

1000

900

400

250

C40

C30

模块五

31~36

4200

1650

900

850

400

250

C40

C30

西南角

37

4200

1650

900

850

400

250

C40

C30

38

4200

1650

900

850

400

250

C40

C30

2、外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国标轧制工字钢和焊接十字形工字钢,材质为Q345B。

3、楼层钢梁、支撑结构、加强桁架结构构件

应用部位

截面尺寸

外框架连梁

RH500X220

RH488X300

RH594X300

RH650X300

国标轧制H型钢梁

焊接H形钢梁

外框架与核心简连接主梁(中部)

RH488X300

RH594X300

RH650X300

国标轧制H型钢梁

焊接H形钢梁

外框架与核心简连接主梁(角部)

RH594X300

RH650X300

国标轧制H型钢梁

焊接H形钢梁

中部次梁

H350X175

国标轧制H型钢梁

焊接H形钢梁

角部次梁

H350X175

RH482X300

国标轧制H型钢梁

焊接H形钢梁

内简与外框架之间加强层桁架弦杆

箱型450X450

焊接箱形截面

加强桁架腹杆

箱型300X450

H型钢

22~38层内简支撑柱(有斜杆)

箱型300X300

焊接箱形截面

22~30层内筒支撑柱(无斜杆)

箱型300X300

焊接箱形截面

31~38层内筒支撑柱(有斜杆)

箱型400X400

焊接箱形截面混凝土柱

4、工字钢梁、支撑斜杆、加强桁架、支撑柱材质为Q345B,箱形截面混凝土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30

六、结构主要参数输出结果

1、反应谱法主要计算结果(程序SETWE)

动力反应谱分析运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了足够的振型,使建筑物质量参与度超过90%,每一振型的峰值反应均采用CQC法组合。分析考虑了多方向的水平地震效应。

(1)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

计算得到的前6阶模态的振动周期结果列于下表,对应的振型示意图见图1.1~1.6。

第3振型对应的周期T3=2.434为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第1振型对应的周期T1=3.8433为 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二者之比T3/T1=2.285/6.457=0.633<0.9,说明该建筑不属于扭转不规则的

振型号

X向平动比例系数

Y向平动 比例系数

扭转比

例系数

扭转

周期比

结构总质量

(t)

有效质量系数(%)

1

3.8433

0.87

0.88

0.01

0.633

93053

X向0.96

2

3.6614

0.12

0.11

0

3

2.434

0.01

0.01

0.98

4

1.0844

0.12

0.76

0.39

Y向0.95

5

0.977

0.86

0.02

0.04

6

0.9350

0.01

0.17

0.81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75.185(度)

     

图1.1 一阶振型                         图1.2 二阶振型


     

图1.3 三阶振型                         图1.4 四阶振型

      

图1.5 五阶振型                         图1.6 六阶振型

(2)反应谱法计算得到的结构最大响应位移结果列于表1.5,楼层位移曲线见图1.7~图1.8,层间位移角沿竖向的分布情况见图1.9~图1.10。

反应谱法结构最大响应计算结果

结构响应

地震作用

风作用

数值

所在层号

数值

所在层号

主体结构最大层间 位移角

X向

1/839

34

1/1071

31

Y向

1/756

23

1/969

23

主体结构最大位移mm

X向

140.8

38

118.41

38

Y向

146.58

38

123.83

38

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楼层平均水平位移

X向

1.23

1

1.19

3

Y向

1.35

1

1.11

2

基底剪重比

X向

1.96%

地下5层

Y向

1.82%

地下5层

由此表可以看出,层间位移角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关于层间位移角不宜超过1/755的要求,

主体结构最大位移146.58mm,建筑物高度164.8米,二者比值为1/1124,满足JGJ3-2002)的要求。

地震作用下的剪重比除了地下5~地下2层外均在正常范围内,满足抗震规范5.2.5条规定的最小地震作用2.26%的要求;地下5~地下2层范围内地震剪力不满足抗震规范5.2.5条要求,需要调整


      

图1.7地震作用下楼层位移图1.8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

      

图1.9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图1.10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

(3)地震和风载作用下结构层剪力分布情况见图9.11~图9.12。

      

图1.11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                 图1.12 风载作用下楼层剪力

(4)地震和风载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反应力分布情况见图9.13~图9.14。

      

图1.13地震作用下楼层反应力曲线            图1.14风载作用下楼层反应力曲线

(5)地震和风载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弯矩分布情况见图1.15~图1.16。

    

图1.15地震作用下楼层弯矩曲线图            16风载作用下楼层弯矩曲线

(6)结构相对抗侧刚度(等效剪切刚度)沿高度的分布见下表。由表可见,刚度比满足规范要求

层号

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

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

薄弱层地

X方向

Y方向

X方向

Y方向

-5

1

1

0.5168

0.7431

1.15

-4

2.4042

1.9224

1.5468

1.4166

1.15

-3

0.9236

1.0085

1.2052

3.8823

1

-2

1.1854

0.368

98.9298

30.0786

1

-1

0.0144

0.0475

17.109

17.5297

1

1

0.0821

0.0815

1.5624

1.8139

1

2

0.8533

0.7876

1.4507

1.6593

1

3

0.9574

0.842

1.4519

1.4587

1

4

0.8935

0.8842

1.2826

1.2845

1

5

0.9024

0.9048

1.1355

1.1474

1

6

1.0949

1.1083

1.2822

1.32

1

7

1.0457

1.009

1.4359

1.4117

1

8

0.9281

0.9315

1.4188

1.3808

1

9

0.9359

0.949

1.4067

1.369

1

10

0.938

0.9511

1.3905

1.3535

1

11

0.9447

0.9576

1.3788

1.3425

1

12

0.95

0.9632

1.3706

1.3369

1

13

0.9526

0.9658

1.3622

1.3324

1

14

0.9555

0.9676

1.3545

1.3285

1

15

0.9591

0.9682

1.3497

1.324

1

16

0.9613

0.9715

1.3463

1.3236

1

17

0.9626

0.9715

1.3466

1.3258

1

18

0.9637

0.9715

1.3507

1.3294

1

19

0.9652

0.9724

1.2931

1.2651

1

20

0.9578

0.9654

1.3034

1.273

1

21

0.9591

0.9688

1.2823

1.2565

1

22

1.1141

1.1369

1.6509

1.6428

1

23

0.7949

0.7948

1.3778

1.3667

1

24

0.9503

0.957

1.3727

1.371

1

25

0.9545

0.9561

1.3747

1.3768

1

26

0.953

0.9528

1.3764

1.3813

1

27

0.9541

0.953

1.3819

1.391

1

28

0.9522

0.9504

1.3678

1.3779

1

29

0.949

0.9452

1.3505

1.361

1

30

0.9493

0.9432

1.3352

1.3434

1

31

0.9898

0.9926

1.401

1.4259

1

32

0.9448

0.9357

1.4151

1.4375

1

33

0.9449

0.9369

1.4586

1.4811

1

34

0.9399

0.9327

1.553

1.5647

1

35

0.9199

0.913

1.6118

1.6271

1

36

0.8863

0.878

1.7404

1.7609

1

37

0.8208

0.8113

1.9575

1.963

1

38

0.7298

0.7278

4.5785

4.2518

1


(7)结构抗震性能的综合评价

本工程属于平面及立面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由于在结构设计时采取了较为合理的结构布置, 并对结构的薄弱处采取了有效的构造措施,从而减小了体型不规则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结构仍具  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满足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从结构的三维整体分析结果来看,结构沿高度方向的刚度基本是均匀变化,无明显突变。

七、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不同材质构件的经济性比较

为实现结构使用材料的最合理性,2号塔楼采用两个方案计算比较: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钢 筋混凝土简体结构体系、劲性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两方案的平、立面结构布置 相同。以下从造价、建筑构件尺寸、单方基础主结构自重、施工工期及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等综合 因素作全面、系统地分析不同材料对项目经济效益的优劣。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1、工程量分析

矩管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计算所得工程量

混凝土

钢结构用量

数量(立方米)

钢筋重量估算(吨)

数量(吨)

柱混凝土

3225.8

焊接箱形钢

3359

主梁混凝土

956.7

225.3

国标宽翼缘H型钢

2321

楼板混凝土

10482

987.4

焊接H形钢

885

剪力墙混凝土

9982.5

1410.5

24647

2623.2

合计

6565

总钢材用量:

9844.7吨(含节点板重)

2、钢骨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体系计算所得工程量

混凝土

钢结构用量

数量(立方米)

钢筋重量估算(吨)

数量(吨)

柱混凝土

3960

932.6

焊接箱形钢

323

主梁混凝土

5121

1206.0

国标宽翼缘H型钢

273

楼板混凝土

10482

987.4

焊接H形钢

1610

剪力墙混凝土

10830

1530.3

合计

30393

4656.3

合计

2206

总用量

6862.3吨(含节点板重)

3、结构造价分析

结构形式

混凝土结构(万)

钢结构(万)

总价(万)

混凝土材料费

钢筋材料费

焊接形钢材料费

轧制型钢

材料费

防火、防腐费

螺栓及栓钉

矩管柱-剪力墙

1232.35

1180.46

3919.47

1276.55

809.50

304.65

8722.96

钢骨柱-剪力墙

1519.65

2095.32

1671.9285

136.5

77.73

5501.13

注:材料单价按以下计算:混凝土:500元/m3,钢筋:4500元/t,轧制型钢:5000元/t,焊接形钢8500元/t,外露钢结构考虑防火:防火涂料55/m2,防腐涂料50/m2。

以上可知,但从材料总体造价比较,采用矩管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比采用钢骨框架柱-钢筋 混凝土筒体结构要高3211.84万元;

4、基础处理分析:

单方基础主结构自重(KN/m2)

矩管框架柱-剪力墙

373.2

钢骨框架柱-剪力墙

464.5

因矩管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单方基础主结构自重要比钢骨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的自 重小20%,采用前一方案基础费用减少20%左右;

5、结构构件外形尺寸:

构件最大截面(mm)

矩管混凝土柱一剪力墙

地下室柱

950X950

地面以上柱

750X750

地下室墙

500

地面以上墙

500

负4F~14F主梁(工字钢梁H+板厚h)

770

14F以上主梁

800

钢骨混凝土柱一剪力墙

地下室柱

1300X1300

地面以上柱

1200X1200

地下室墙

550

地面以上墙

500

负4F~10F主梁(钢筋砼)

950

0F以上主梁

1000

由上表可知,采用矩管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占用面积比采用钢骨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占用面积小,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1.5%、楼层净高相对增加200mm,销售上能体现出其经济 效益,可以抵消一部分因采用前方案而增加的费用;

八、结构工期:

矩管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因框架柱、梁为工厂加工、现场吊装,其在工期、对周围环境 影响这方面的优势明显,而钢骨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的造价低但工期长30%,时间成本相对 要高,工期效益就显得相对较低。施工工期对整体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时间即是成本”的关系 上。施工工期的缩短,可使建筑物提早投入使用,缩短贷款建设的还贷时间,并且能提早出租增加 租金收益,另外矩管框架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建筑品质及精确度也较高。

因此,业主对2号塔楼结构材料方案进行评估时,可综合上述比较,从总体经济效益上考虑两 方案的优劣。

九、结论:

对2号塔楼结构方案进行评估时,综合上述比较,从总体经济效益上考虑两方案的优劣。钢结构成本较混凝土结构成本高,但是综合构件尺寸、基础造价、施工周期,钢结构方案占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ECS 159- 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