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及应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高校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及应对研究

吴慧娟

信阳师范学院  464000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丰富多变的社会环境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也容易导致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滋生一些异常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放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势必会对于整体的人才教育产生相应的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就需要认识到如何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学措施来应对学生身上各种异常心理问题。因此,本文将从高校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和心理健康教学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异常心理;疏导策略

引言

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步入当前人生发展最为精彩和活跃的重要时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依靠学生完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在生活上也在逐渐降低学生对于家庭和教师的依赖,学生需要快速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针对各种突发情况正确认识自身所存在的异常心理问题。在此过程高校需要重视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提供更加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高校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

(一)环境落差造成的心理问题

在当前对于高校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中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是学生对于当前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认知错误所造成的,其中学生从高中阶段紧张激烈的学习生活中进入的相较于比较开放轻松的大学环境中,一定的环境落差会导致学生在此期间难以适应,由此造成相应的心理问题。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往往处于被动化的学习状态,需要在教师的强制灌输下来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而进入到大学阶段之后学习则需要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因此,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迷茫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再加上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比较优秀,到了大学阶段周围的优秀学生人才辈出,也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和自卑情绪[1]。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环境落差所带来的心理问题阻碍了学生在校园内独立思考和享受生活的热情。

(二)人际交往造成的心理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除了需要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之外,很多学生在自身所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中还面临着人际交往所带来的障碍。其中主要表现在学生以往的社交范围比较狭窄,与自己相熟的朋友都是生活社交圈具有重合性的人物。但是到了大学生活中,学生则需要被迫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这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就会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在此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开展更加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比如于自己的舍友、同班同学、同专业学生、社团学生以及高校的教师和后勤工作人员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也会导致很多学生面临人际交往的焦虑情绪,从而不利于主动与他人构建起社交关系[2]

(三)消费主义造成的心理问题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逐渐脱离自己以往的生活环境,而当前较为开放的大学生活和信息化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内莫名形成了一些攀比的风气。这样的风气会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一定的消费主义观念和虚荣心理,尤其是看到了学校里所流行的一些吃穿品牌和电子产品等等,都会导致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跟风模仿和攀比的潮流。这样的校园环境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反而会导致他们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无法自拔,由此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对策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相关课程体系

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育人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认识到当前在学生群体中所面临的一些常见心理异常问题,并且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分析,可以给大学生开展更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学对策。其中首先要求高校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来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支撑和疏导平台[3]。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心理健康课程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宣传,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提前预防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异常心理问题。其次,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让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自我开解,预防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体系化的教学进行改善,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二)营造积极校园文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在当前高校育人过程中,学生之所以面临着较大的人际交往压力,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校中所接触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其中不仅包括与自己相关的本专业学生,还包括一些其他专业院系的学生、学校社团的学生以及高校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等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交环境。学校应当在日常育人过程中给学生营造出更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这些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并且让他们意识到参与多元化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利于给学生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渠道,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可以在学校内举办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讲座的方式,邀请学生参与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校园所举办的艺术文化竞赛、以及各种知识竞赛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4]。这样的校园文化和风气有利于让学生处于一种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范围内,并且可以在此过程中交往到亲密朋友。

(三)重视正确价值观引导,及时解答心理问题

在以往的校园教育过程中,一般会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来开展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容易忽视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当前育人背景下,学校应当重点结合学生群体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由此构建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针对学生重视开展相应的正确价值观引导教学。尤其是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所存在的一些虚荣心理、消费主义心理等进行有效的优化,让他们在价值观的引导下可以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的消费心理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和压力。学校也应当设立固定的心理健康咨询处,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前往进行咨询,并且及时解答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育背景下,学校应该充分注重大学生当前面临的异常心理问题,并将其进行总结和归类,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在校园内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身心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皑雪.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形成以及应对机制[J]. 读与写:上旬, 2022(4):2.

[2]陈玉华. 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及应对策略研究[J]. 时代人物, 2021, 000(003):P.1-1.

[3]左菊香.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 农家参谋, 2020, No.660(13):258-258.

[4]吴皑雪.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形成以及应对机制[J]. 读与写(教师), 2022, 000(004):P.1-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22-ZDJH-00332

作者简介:吴慧娟  1984.12.02、女、汉族、河南焦作、硕士研究生、讲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邮编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