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马文强

昌吉州城乡规划技术审查中心

摘要: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紧密相连的,而当前的农村经济形态相对单一。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乡村振兴计划,成立了专门的部门,通过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可以将各种资源集中起来,从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空间规划;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的规划,以提高区域的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许多地方都重视了土地空间的规划,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空间规划体系;在建设过程中,要搞好资源的利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新的形势的转变使得空间规划逐步走向纵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国土空间规划。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困境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失衡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体现了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其中,地域不均衡是导致城乡差距最大的因素。造成区域不平衡的原因有三个:首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没有实现均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差距最大。第二,农业产品的最大价值尚未实现,当前,我国的乡村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没有挖掘出特色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使农民的收入仅限于初级水平,无法适应长期的发展。第三,农业生产的成本太高。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小规模耕作,高价与低价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农户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转向其他行业。

(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已进入“学习-模仿”的恶性循环,特别是特色工业和旅游,对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盲目地效仿成功的经验,没有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资源,只注重形式,忽视了发展的本质,导致了乡村产业发展单一,缺乏创新。其次,农业产业结构不够灵活,农业生产与管理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优质、专业化、生态等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也不符合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最后,我国农民的集体发展意识比较薄弱,以个体发展为主,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缺少核心竞争力。

(三)乡村经济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新困境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宏观、协调的特点,在目标和对象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规划工作者应注重“落地”与“实时”,并注重综合与协调,实现“以人为本”。从目标上讲,要满足高标准、高效率、高复合化的要求,也就是土地的集约化和综合利用。农村的发展情况是分布比较分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从国家总体规划的角度来看,新的矛盾和挑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一)切实做好乡村布局工作

我国许多农村都存在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村“空心化”现象十分突出,为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不断优化村庄布局。但是,由于规划人员水平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的要求,使得村庄规划设计的特点和实效性都很差。为此,各级政府应合理制定乡村规划,在保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意愿与合理建议,结合区域实际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分布。

(二)推动市场化的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营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扭转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解决农民生产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同时,农业经济主管部门也可以利用市场信息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改善其发展的缺陷,使其适应市场的需要,进而使农业的生产结构更加合理,既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又能提升农村的发展。

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

(一)整合农村特色资源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要激活乡村经济,又要实现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统一,必须实现土地结构、土地空间和乡村治理制度的统一。首先,要从对乡村功能的科学认识入手,对乡村土地进行重构,并在国土空间系统的基础上,探讨新型的土地一体化与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模式;其次,要统筹周边乡村的资源,以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式,将各地区的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点带面”、“面带域”的发展格局,防止乡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极化”现象,形成一套完善的循环体系,保证乡村经济的长期发展;第三,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均衡,以此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对不同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作出长期的规划,这就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使乡村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不落后,从而达到高水平的发展。

(二)对生态发展的实际关切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生态宜居”,坚持生态发展,注重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科学规划与布局。在“生态优先”的指导下,要把绿色生态理念贯彻到实际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保空间布局与乡村环境的相互协调。深入思考发展乡村旅游,将农家乐和民宿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农民生活需要,又能为农民带来额外收入,从而真正实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按产业类型、村庄建设类型、自然资源条件等类型划分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基础设施空间;针对特定用地需求,优化村庄空间总体布局;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农村空间布局优化提升;明确村庄规划的各条控制线,并根据村庄用地规模,进行分区逐地块的开发利用,结合农村道路布局,明确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布局;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实现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划分,确保村庄的空间利用率[1]

(四)制定实用规划

规划要与实际要求紧密结合,主动融入当地特色,依据村庄规划要求,明确村庄建设要求,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合理进行空间布局;要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注重政策和成果的解读,保证规划成果简洁易懂,便于群众理解;同时,有关部门要制订一个有目标的准备计划和实施计划[2]

(五)强化资金保障

坚持以“以农为本”,调整土地流转收入的城乡分布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3]。要确保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将土地流转所得统一到农村,使之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完善有关管理体系,强化监管,提高基金的整体效益;

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业经营的重要性,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对策,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农业经营队伍水平,确保农民持续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使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国际公关,2021(4):31-32.

[2]余洋.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J].魅力中国,2021(39):450-451.

[3]李佑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与研究[J].城镇建设,2021(5):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