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林业育苗技术要点及造林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巴林左旗林业育苗技术要点及造林策略

周民1,赵明月2,苑慧玲3,刘建通4

1巴林左旗林东林场

2巴林左旗乌兰坝林场

3,4巴林左旗林业和草原局

摘要: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全球温度上升、干旱山洪、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当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环境保护问题,并应开展一系列措施提升生态环境。林业的发展对环保事业作出巨大贡献,通过植树造林,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因此在林业育苗工作中,应当加强育苗的技术与造林技术,将造林工程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

1 林业育苗技术要点

1.1 种子处理技术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首先要对种子进行初步处理,只有保证种子质量才能够保证后续种植质量。选种时,要对种子进行基本处理,保证种子中不存在病原体或寄生虫,对种子进行全面消毒,避免后续种子出现病虫害,影响植株生长空间,导致种子死亡。种子常用消毒方法是红外辐射,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杀毒处理,保证种子生长条件。播种苗圃的框架,也应用适当比例的化学药品进行消毒,减少后续发生病虫害概率。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土壤进行消毒时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保证在规定范围内配置消毒药水,提升土壤环境能力。在种植时,技术人员也应运用不同的种植手法,将不同的植物进行间种,提升植物存活率。在种植前,先初步处理种皮比较厚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使种皮软化,促进发芽。

种子萌发技术是有效提高种子生存能力的主要手段。种子萌发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两种方法差别主要在于种子浸泡水温不同。第一种方法使用温水,而第二种方法使用热水,水量和种子比例保持在2:1。

打蜡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种子发芽方法,此方法能够对表皮物质进行分解,例如油蜡等物质。将种子浸入溶液中,表面物质就会脱落,这时再进行清洗,保证种子表面没有物质覆盖,提升种子发芽率。在种子发芽过程中用到的容器并不能够被轻易分解,这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发达国家,催芽容器基本上由无纺布材料制成,对环境不会产生危害,但无纺布催芽容器在中国还未大规模应用。

1.2 幼苗管理技术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幼苗管理,提高苗圃出苗率。幼苗生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保证幼苗营养物质充足,及时解决幼苗生长期出现的问题,例如施肥和灌溉问题等。统筹规划,科学制定计划。同时,为了提高苗木质量,在生长过程中进行修剪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进行科学修剪,才能保证幼苗生长健康,避免不健康枝叶与幼苗争夺营养。要科学设计植物包装,针对不同种植情况选择不同的包装类型,防止包装对植物本身造成伤害。

1.3 苗圃地选择

在种植前,要科学选择苗圃地,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区,这些地区不但能够接受更加充足的光照,同时排水效果也更好,更有利于植物后续生长,选择沙质土壤,避免选择黏土,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根据植物生长性质和种植环境整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苗圃地,例如在风力比较大的地区,土壤黏性要更高,才能抵挡风蚀,并具有一定耐风性。

1.4 合理整地与选种

林业种植需要使用大面积土地,在此过程中包括土地整合、选种问题。应针对当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植株,例如土地面积较小时就不能种植松树。

1.5 催芽与播种

催芽就是将种子芽提前进行催熟,保证种子发芽更加顺畅,提升发芽率。在这一环节应重视对温度的控制和药水的调配。

2 造林方法

2.1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一种最为常见和简单的造林方法,也叫直接播种法。该方法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条播,二是撒播。

播种造林优势主要有:第一,可最大限度避免因起苗和运输所造成的损伤;第二,具备良好环境适应能力,土壤土质可帮助根系更好舒展;第三,易形成“植物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分稳定性;第四,造林成本低,过程简单,易操作。

播种造林劣势主要有:第一,对地理条件要求较高;第二,用种量大,易遭到鸟兽侵扰;第三,幼林期长,抚育难度大,管理要求高。

一般在满足如下条件时,才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造林:第一,造林地地理条件可很好满足播种造林需求;第二,造林地周边地区人烟稀少,位置相对偏远;第三,造林地及周边区域虫鸟少。

2.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不同于播种造林,需要将优选幼苗移栽至造林地进行培育,绝大部分树种和立地条件均符合该方法造林要求。植苗造林具有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造林时,科学筛选苗木是关键,质量好坏对造林效果有直接影响。筛选要点包括:第一,合理选择苗木品种,容器苗、移植苗可作为首选;第二,通过形质和生理指标衡量苗木质量是否满足造林要求。形质包括:根茎比、高径比、地径、苗高,以及根系发育情况;生理指标包括:根、茎、叶水势情况,苗木生理活性等。

由于植苗造林需要将优质苗木移栽到造林地,因此会涉及起苗和运输等操作,苗木保护自然成为移栽工作重点内容,以保证苗木体内水分达到平衡。保护措施如下:第一,对针叶树山地造林工程实行丛起丛植;第二,远距离运输需对苗木做“沾泥浆”处理,但处理后的苗木将无法再次假植,必须及时进行植苗造林;第三,浸水处理;第四,为降低因运输所带来的蒸腾作用影响,以及提高苗木抗旱能力,需对苗木地上部分做截干和侧枝剪除操作,同时还要喷洒适量蒸腾抑制剂。苗木地下部分需进行修根、浸水处理。

2.3 分植造林

分植造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栽植方法,它不同于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需要以树木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分植造林过程才比较特殊,注意事项也与其它造林方法大不相同。分植造林的关键在于,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并定期进行优化处理,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开支。其优点在于,既可以对林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又能提高林木抵抗力。林西区在近些年植树造林活动中更多采用次造林方法,并获得不错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植造林同样对气候环境有一定要求,需要根据气候变化特点制定造林计划。巴林左旗林区夏季时间短,冬季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且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需要树种具备较强抗寒抗旱能力,否则会影响分植效果。因此,当地工作人员在选择树种时,必须严格遵循气候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分植造林。

2.4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方法多用于春秋两季,其中,春季造林最佳时间是土壤解冻后和树木发芽前,秋季造林最佳时间是树木落叶后和土壤冻结前。插条造林操作要点如下:

第一,校条粗度介于1.5cm~2.0cm之间,树龄为1年~2年;第二,修剪校条,去除多与余枝;第三,插穗长度保持在30cm~40cm,株苗间距适中;第四,插条扦插后踩实土壤,预留2cm~3cm于土壤外。

除此之外,为使土壤内水分满足造林需求,需在湿度不足情况下及时进行补水。具体包括:首先,整理、清理土壤,作垄之后灌水;然后,垄面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按照规范距离扦插苗木;最后,塑料薄膜上露出的插孔,需要使用细土进行覆盖,直到叶子长出后,再撤掉薄膜。

3结语

巴林左旗在探究林业育苗技术的应用和造林方法,对当地林业工程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当地林业建设稳定发展,则必须要提高苗木种子的成活几率,做好育苗准备工作,重视苗木生长管理,从而发挥出林业工程的重要价值,为当地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巴林左旗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春生,院小乐,陈晓伟.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113.

[2]王金才,李石华.林业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浅析[J].南方农业,2019,13(Z1):61-62.

[3]王艳红.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及造林方法[J].江西农业,2019(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