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0
/ 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张蔷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眼科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18.1-2021.1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传统小梁切除术)和研究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30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滤过泡形成率,安全性高,建议采纳和运用。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眼部疾病;瘢痕

青光眼作为一种眼压升高致盲的眼部疾病,多以中老年人为患病主体,病因复杂,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是主要的青光眼类型。一旦发生,患者的眼压会长时间处于高眼压状态,若不及时干预,将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致盲,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有着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多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一些患者在早期容易发生低眼压或眼压再升高等情况,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有学者[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改善滤过、抑制瘢痕形成。现本文将该手术应用于我院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中,结果取得显著成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18.1-2021.12),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分30例,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男性和女性各17、13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9.94±5.51)岁;研究组男性和女性各16、14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9.87±5.48)岁。收集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确认两组数据相比P>0.05,有实验可行性。

1.2方法

(1)对比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仰卧位消毒铺巾,开脸器开睑,冲洗结膜囊,2%的利多卡因0.2ml做球后、球结膜下浸润麻醉,电凝止血后做梯形巩膜瓣,厚度约占巩膜厚度1/2,暴露其下的小梁组织并从虹膜根处切除,恢复前房,间断缝合巩膜瓣、球结膜瓣,确保球结膜瓣对合紧密,术毕。

(2)研究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聚维酮碘结膜囊浸泡30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做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眼球。2%利多卡因适量做球后、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推挤球结膜下液体,分离球结膜下间隙。利用有齿镊夹住球结膜和球筋膜向下方牵拉眼球,全层剪开球结膜,切口距角巩膜缘8~10 mm,分离结膜和结膜下组织至角巩膜缘。利用新月形刀以角膜缘为基底做巩膜瓣,大小约3 mm×4 mm,厚度为1/2巩膜厚度。用镊子夹住巩膜瓣边缘翻转向下方牵拉,利用新月形刀划开巩膜层间纤维,剖切至透明角膜缘1mm。MMC(将丝裂霉素)棉片放置于结膜囊一巩膜瓣一巩膜床层间,完全取出棉片后充分冲洗接触部位,确保棉片无残留。于透明角膜缘内0.5 mm处做前房穿刺,适当放出房水。切除1.5 mm×2 mm小梁组织,夹住暴露的虹膜组织,切除周边部虹膜。虹膜恢复器恢复虹膜。复位巩膜瓣,缝合两游离角,打结埋线,剪除上直肌牵引线,术毕。

1.3观察指标

采用Spaeth分级方法[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和6个月后的眼压情况及术后第2天的浅前房深度,同时采用Kronfeld分型[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视力、视野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滤过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 23.0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检验;计量资料用(IMG_256)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IMG_257

组别

术后第2天眼压(mmHg

术后6个月眼压(mmHg

视力优良(%

视野优良(%

浅前房发生(%

滤过泡成型率(%

对比组(n=30

6.31±2.24

16.72±3.24

2790.00

2583.33

826.66

1550.00

研究组(n=30

8.27±2.34

17.21±3.25

2686.66

2480.00

26.66

2376.66

X2/t

3.314

0.585

0.162

0.111

4.320

4.593

P

0.001

0.561

0.687

0.739

0.038

0.032

3讨论

小梁切除术因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一直被作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术式,但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极易并发浅前房、前房积血和滤过道不畅等病症,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故此不少学者

[4-5]为提高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良,并提出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概念。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证实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优异性[6-7]。分析原因: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MMC可有效抑制瘢痕的形成,此外该术式在切除小梁组织前会通过前房穿刺方式将房水缓慢放出,该操作能有效避免虹膜膨出,防止晶状体虹膜隔前移,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和脉络膜脱离的可能性,提高滤过泡的形成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眼压改善效果和临床疗效的提升,可使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尽早康复出院[8]

综上所述,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滤过泡的形成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建议采纳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西,宋云河,高新博,等.微创青光眼手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联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22,58(1):63-68.

[2]林树芬,肖辉,陈立明,等.年轻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22,58(1):28-34.

[3]樊芳,李科军,闵思,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IL-8和IL-12p7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3):443-446.

[4]何国磊,李慧慧,詹江波,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不同眼压水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0,30(5):345-349.

[5]党文慧.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108-109.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1.02.042.

[6] 王焕义.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21(20):33.

[7] 曹永根.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 健康忠告,2021,15(18):52,54.

[8] 张小平.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观察[J]. 广州医药,2021,52(2):123-126. DOI:10.3969/j.issn.1000-8535.2021.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