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中医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现状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渝东南中医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现状调查研究

张芳 ,张小华2通讯作者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渝东南中医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现状,提出有效措施改进防控效果。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以渝东南中医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为研究对象,2021.8-2022.1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1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感染防控措施;2022.2-2022.8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5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感染防控措施。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1.14%小于对照组8.60%(P<0.05)。结论:明确渝东南中医医疗机构的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现状,早期实施改良感染防控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常规感染防控措施;改良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

血液透析室属于血液透析治疗第一场所,具有较高的环境管理要求[1]。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已经超过百万,且患者数量还在持续增加[2]。疾病治疗期间,患者会发生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等多种不良症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3-4]。感染发生后会加重不适症状,加重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威胁患者生命。明确该科室现有感染防控效果,积极改进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至关重要。本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8月-2022年8月,以渝东南中医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为研究对象,2021.8-2022.1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11例患者为对照组,男女比是1878:1333,年龄28-85岁(56.72±6.19)岁。2022.2-2022.8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56例患者为观察组,男女比是1907:1349,年龄28-84岁(56.49±6.18)岁。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感染防控措施,按照现有管理程序实施常规感染防控。

观察组应用改良感染防控措施,(1)问题分析:结合上一年感染防控情况,分析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现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包含防控流程繁琐、分区布局不合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院感监测欠缺等。基于上述问题,制定符合血液透析室实际情况的改良感染防控措施,并在科室全面落实。(2)人员培训: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知识掌握度、执行能力直接影响感染防控效果。基于这一情况,血液透析室需结合医护人员认知水平、执行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培训方案,通过患者感染后造成的危害、死亡率、并发症率等数据明确感染防控必要性,提升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与防控意识,促使医护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主动参与感染防控工作。血液透析室还需与时俱进,积极引入新型护理技能,第一时间安排医护人员学习,强化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技能水平,比如导管穿刺置入技能、医疗废物处理能力、手卫生执行能力等等。(3)分布布局合理:结合血液透析室管理要求、患者特殊性、感染防控现状,合理科学划分各个功能区域,保证布局科学性及合理性。比如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提供对应置管室,保证患者置管操作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分区不合理导致的感染现象。调整科室布局后,还需定时监测环境卫生,保证功能专区满足国家Ⅱ类环境标准。(4)完善相关制度:血液透析室有相应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制度与科室实际情况并不契合,有制度更新不及时与未严格遵循卫生部最新制度调整等问题。科室需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调整科室现有制度,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完善制度后,需安排科室医护人员学习相关制度,还需在学习完毕后进行考核,检验其学习效果。日常管理过程中,还需不定时抽查医护人员的制度知识认知度,及时发现不了解制度的医护人员并安排其再次培训,保证相关制度执行情况与落实情况。(5)健全院感监测机制:科室是感染高发区,需积极结合实际情况,联合感染科人员制定完善的院感监测计划,定时或不定时前往科室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与科室医护人员绩效奖金联系起来,约束医护人员行为,强化院感监测效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是SPSS 22.0。

2·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发生医院感染

未发生医院感染

对照组

3211

276(8.60%)

2935(91.40%)

观察组

3256

37(1.14%)

3219(98.86%)

X²值

-

195.2978

P值

-

0.0000

3·讨论

血液透析室的感染防控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安全性与预后情况[5]。现今该科室会进行感染防控干预,但干预效果难以保证。此次研究调查表明,渝东南中医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干预效果不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研究结果可发现,防控流程繁琐,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难以严格遵照防控流程落实相应环节;分布布置不合理,无专用污物通道、水处理间布局不合理、床间距未满足相关要求;制度未落实到位,尤其是手卫生制度;院感监测欠缺,未和感染科工作人员充分配合;均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分析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良感染防控措施,强化院感防控效果,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综上可知,明确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现状并落实改良感染防控措施,可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李培.环节质量控制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成效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138-140.

[2]李婧婧,卫皓洁,赵美娟.风险护理对血液透析室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17.

[3]徐明香,赵婷婷,范玉娟. 精细化管理在透析室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4):327-328.

[4]王翠珍,陶秀彬,凌张宾,陶明芬,刘欢,俞琴.基于血液净化感染防控管理下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改造的效果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21,20(11):782-784.

[5]刘光月.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对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