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钱本俄,吴沅浩, 张世华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主要收集我院2020.11至2022.10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平均分组研究,主要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前者施以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后者施以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评析二者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相比,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大大缩短患者骨折部位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传统前外侧入路改良前外侧入路;临床疗效

现阶段,本文主要择取我院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比较探究,明确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在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试验主要收集我院2020.11至2022.10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平均分组研究,主要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前者男女比例为12:9,年龄在23-76岁,均龄(48.73±9.51)岁;后者男女比例为11:10,年龄在25-75岁,均龄(48.29±9.84)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试验探究。

1.2治疗方法 术前用X线及CT扫描等方法全面检查全体患者病灶部位,明确伤情;予以冰袋外敷、牵引跟骨、抬高患肢、脱水肿等干预疗法;对开放性伤口者开展清创缝合及抗炎治疗,待条件允许后进行手术操作。给予患者全麻,取仰卧位,将空气止血带用于大腿根部,并予以膝枕抬高患处。

1.2.1试验组  施以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标记腓骨头,在关节线上5cm部位作切口,沿股二头肌腱延伸至远端,并在关节线向前水平横行,呈弧经过形Gerdy结节直至胫骨结节外侧1cm部位,并逐渐延伸至远端,切口长约15cm;呈“Z”字形在髂胫束背侧面切开外侧结构,从Gerdy结节部位将远端纤维束分离开来;根据实际情况切开关节囊外侧以及板胫韧带,悬吊半月板,将患侧膝关节进行内旋、外翻,保证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对骨折部位复位后临时用克氏针固定,经X线明确复位效果,而后用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近端外侧部位;测试膝关节翻转效果,评估复位结构稳定性,修复外侧关节囊以及半月板等结构;观察无异常后关闭切口。

1.2.2对照组  施以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在膝前外侧沿股骨外上髁-腓骨头-Gerdy结节行弧形切口,其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等治疗方法与试验组一致。术后按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并及时指导其正确开展康复运动锻炼。

1.3观察项目与评价指标 (1)临床指标比较:具体包含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2)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在术前及术后采用膝关节评分量表(HSS)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析,并全面检测其关节伸屈活动度(ROM)[1]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算数据信息;用n代替例数;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试验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愈合时间/d

对照组

21

122.35±20.84

17.12±1.83

278.65±32.44

15.82±2.27

试验组

21

102.67±18.60

15.01±1.34

254.04±27.58

13.19±2.54

t

-

3.229

4.263

2.649

3.538

P

-

<0.05

<0.05

<0.05

<0.05

2.2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试验组HSS评分、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n

HSS评分

ROM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1

36.82±8.09

73.02±8.11

62.60±6.12

95.28±6.59

试验组

21

36.47±7.84

82.19±7.53

63.11±6.40

112.38±7.14

t

-

0.142

3.797

0.264

8.065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骨科相对常见骨折,其是由间接或者直接因素导致胫骨平台骨质中断,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以关节畸形等临床症状,而手术复位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措施[2]。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临床用于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其能够提升患者骨折愈合几率,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速度。但目前选择手术入路的方式尚未有统一标准。而彻底暴露骨折区进行复位、内置固定物、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是选择入路方式的理想条件。

传统前外侧入路能够将外侧平台大部分视野暴露出来,并绕过近端缺血部位,减轻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具有操作简便优点,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入路方法[3]。但这种手术疗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会因视野受限而对重要解剖结构造成损伤,影响最终治疗效果。而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可以改良和扩张切口路径,相较于传统入路而言,切口更加偏向后上方,能够在曲膝状态下将外侧副韧带进行松弛处理,使外侧平台得以充分暴露,从而为复位骨折部位提供清晰视野,尽量降低周边软组织损害程度,保障周围韧带结构和血运组织[4]。并且,改良前外侧入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展平台剥离范围,在不对截断腓骨头造成创伤的基础上,完成骨折处复位及固定工作,在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同时,切实维护患者机体健康安全[5]。另外,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疗法相比,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大大缩短患者骨折部位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元声,朱劲松,杨民,等.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8):1037-1040.

[2]邱伟建,肖鹏,吴学建. 改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Schatzker 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16):1455-1460.

[3]李刚,杨张敏.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3):76-78.

[4]王良铭,黄念来,张小路,等.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平台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4):298-302.

[5]何洪武,庄华伟,欧阳玉斌,等. 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J]. 中外医疗,2020,39(21):92-94.

作者简介: 钱本俄 ,男 (1973--10),籍贯:曲靖市宣威市,科室:创伤骨科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主研方向:创伤骨科